第97章 古文解析: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
作者:ai重歌   深度解析皇帝内经最新章节     
    一、素问第66章 天元纪大论

    (一)古文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柰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稽考《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摠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馀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馀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帝曰:上下相召柰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zé)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柰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二)白话文

    黄帝问道:天有五行,支配着五方的位置,从而产生寒暑燥湿风等气候变化,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从而产生喜怒思忧恐等情志变化。医书上说五运依次更替,都有一定的规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循环往复,我已经知道这些了,我想听听它与三阴三阳的配合是怎样的。

    鬼臾区叩头再拜回答说:您问得真是深刻啊!五运阴阳,是天地的大道,是万物的纲纪,是变化的根源,是生杀的起始,是神明的所在,能不通晓吗?所以万物的产生叫做化,万物的极盛叫做变,阴阳的变化难以测度叫做神,神的作用没有固定的方式叫做圣。变化的作用,在天表现为玄妙,在人表现为道理,在地表现为生化。生化产生五味,道理产生智慧,玄妙产生神。神在天表现为风,在地表现为木;在天表现为热,在地表现为火;在天表现为湿,在地表现为土;在天表现为燥,在地表现为金;在天表现为寒,在地表现为水。所以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互感应而化生万物。然而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征兆,金木是生成的终始。气有多少的差异,形有盛衰的不同,上下相互感召,损益就显现出来了。

    黄帝说:我想听你讲讲五运主时的情况是怎样的。鬼臾区说:五运之气的运行,各有一定的终期,不只是主时而已。黄帝说:请你讲讲具体的情况。鬼臾区说:我考察《太始天元册》上的文字说:广阔无垠的太虚,是化生万物的基础,万物依靠它而开始,五运终而复始,布散真气和灵性,统领大地的元气,九星高悬明朗,七曜环绕运行,有阴有阳,有柔有刚,幽微和显明各得其位,寒暑交替弛张,生生化化,万物都有其条理。我家传承了十代,说的就是这些啊。

    黄帝说:好。那什么是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呢?鬼臾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的差异,所以有三阴三阳的区别。形有盛衰,是指五行的治理,各有太过和不及。所以开始的时候,有余的前往,不足的随之而来;不足的前往,有余的跟从。知道迎和随,气的变化就可以预测了。与天相应的是天符,与岁相应的是岁直,三合的是治。

    黄帝说:上下相互感召是怎样的呢?鬼臾区说:寒暑燥湿风火,是天的阴阳,三阴三阳上承它。木火土金水,是地的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它。天以阳生阴长为主,地以阳杀阴藏为主。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木火土金水,是地的阴阳,也有生长化收藏。所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因此要想知道天地的阴阳,就要了解天的气在运动不息,所以五年就会右迁;地的气静止而守位,所以六年就会环会。动静相互感召,上下相互临近,阴阳相互交错,变化就由此产生了。

    黄帝说:上下的周期,它有定数吗?鬼臾区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的运行,六期为一个完备的循环,终地纪的运行,五年为一个周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有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气,为六十岁,而为一周。太过和不及,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黄帝说:先生的话,上能终了天气,下能毕尽地纪,可以说是很详尽了。我希望能听一听并收藏起来,上可以用来治理百姓,下可以用来修养自身,使百姓明白,上下和睦亲善,德泽流传到下面,子孙没有忧虑,传到后世,没有终结的时候,能让我听一听吗?鬼臾区说:至数的关键,迫近而微妙,它的到来可以看见,它的离去可以追溯,恭敬它的就昌盛,怠慢它的就灭亡,无道而行为私,必定会遭受天殃。我恭敬地奉行天道,请让我说说其中的真要。

    黄帝说:善于说开始的,必然能领会到终结;善于说近处的,必然能知道远处的。这样至数到了极致而道理就不会迷惑,这就是所说的明了。希望先生能推衍并依次排列,使其有条理,简明而不匮乏,长久而不断绝,容易运用而难以忘记,作为纲要和纪纲,至数的要点,希望都能听到。

    鬼臾区说:您问得真是深刻啊!您的道理真是明了啊!就像击鼓就会有桴响,敲钟就会有应声一样。我听说,甲己之年,由土运统管;乙庚之年,由金运统管;丙辛之年,由水运统管;丁壬之年,由木运统管;戊癸之年,由火运统管。

    黄帝说:那它与三阴三阳是怎样配合的呢?鬼臾区说:子午之年,上见少阴;丑未之年,上见太阴;寅申之年,上见少阳;卯酉之年,上见阳明;辰戌之年,上见太阳;巳亥之年,上见厥阴。少阴,是所谓的标;厥阴,是所谓的终。厥阴之上,风气为主;少阴之上,热气为主;太阴之上,湿气为主;少阳之上,相火为主;阳明之上,燥气为主;太阳之上,寒气为主。这就是所谓的本,这就是六元。

    黄帝说:道真是光明啊!论真是明了啊!请把它刻在玉版上,收藏在金匮里,命名为《天元纪》。

    二、《周易哲学与〈素问·天元纪大论〉的深邃交融》

    《素问·天元纪大论》作为中医经典着作《素问》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共通之处。通过运用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深度解析这一章节,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宇宙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周易哲学中,“太极”被视为万物的起源和根本。而《天元纪大论》开篇所阐述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恰与太极的概念相呼应。太虚之中,元气肇始,万物由此化生。这体现了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与周易哲学中阴阳相生、动静互根的理念相一致。元气的流动与变化,如同周易卦象的变化与演绎,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可能。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是周易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在《天元纪大论》中,阴阳的概念贯穿始终。阴阳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是维持宇宙万物和谐运转的关键。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在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亦有着深刻的体现。疾病的发生往往是阴阳失衡的结果,而治疗则旨在恢复阴阳的平衡与协调。这种对阴阳关系的理解,与周易哲学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相得益彰。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五运的概念在《天元纪大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运与五行相对应,分别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这与周易哲学中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有着紧密的关联。五行的循环流转,如同宇宙的节律,影响着万物的生灭与变化。五运的变化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通过对五运的观察与把握,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这一论述揭示了变化的本质。在周易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卦象的变化反映着宇宙万物的动态发展。《天元纪大论》中所描述的天地之气的变化、万物的生息繁衍,无不是变化的体现。动静之间,阴阳交错,变化由此而生。这种对变化的认识,让我们明白生命与宇宙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演化与发展之中。

    在周易哲学中,“象数”是理解宇宙的重要途径。而《天元纪大论》中对天象、气象以及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也蕴含着丰富的象数之理。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推演出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的健康奥秘。象数的背后,是对宇宙秩序的探寻与把握,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同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在《天元纪大论》中找到相应的体现。从太极的一元到阴阳的分化,再到四象八卦的衍生,这一过程与五运的演变、天地之气的变化有着相似之处。这种类比与对应,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周易哲学与《素问·天元纪大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周易哲学强调“时”与“位”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时间与位置,事物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与趋势。《天元纪大论》中对季节、气候以及人体生理节律的描述,也体现了对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重视。医者在诊治疾病时,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的时位来进行综合判断与治疗,这与周易哲学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理念是一致的。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是周易哲学中的智慧之语。在解析《天元纪大论》时,我们要抓住其核心要旨,深入理解其中的哲学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将其应用于医学实践与生命探索之中。通过周易哲学与《素问·天元纪大论》的深度融合,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奥秘、宇宙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总之,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素问·天元纪大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中医经典与哲学思想的交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的内涵,也为我们探索生命与宇宙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出这两部伟大着作中所蕴含的智慧宝藏,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周易》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着作,以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度解析:

    (一)阴阳观念

    《周易》以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事物的矛盾与统一。

    (二)变易思想

    “易”有变易的含义,强调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周易》通过卦象的变化展示了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提醒人们要顺应变化,因时而变。

    (三)象数思维

    通过卦象和数字来象征和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象数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现象,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四)天人合一

    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周易》强调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和谐共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五)道德修养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如中正、诚信、谦虚等。它教导人们在处世中要遵循道德准则,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以上只是对《周易》哲学的一些简要解析,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体会。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美《周易》:

    《沁园春·周易》

    古老经典,周易玄妙,智慧深藏。探阴阳变化,乾坤万象;卦爻演绎,奥秘无疆。世事沧桑,人生起伏,哲理光辉照四方。思无尽,悟其中真谛,心向明光。

    《卜算子·周易颂》

    卦象蕴天机,易理通玄妙。智慧之光耀古今,奥秘谁能晓。世事皆有因,命运皆可造。研读周易悟真谛,心自悠然到。

    《西江月·赞周易》

    易道乾坤浩荡,卦爻天地苍茫。阴阳变幻蕴华章,智慧光芒万丈。世事洞明皆悟,人心参透无常。传承经典永流芳,文化根基永壮。

    《清平乐·周易风华》

    周易奇妙,哲理深深绕。卦象图中乾坤傲,智慧光芒闪耀。文化瑰宝传承,千秋万代扬名。探索其中奥秘,心灵升华丰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