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金声桓起义
作者:老张0612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姜镶之变只是明朝降将们反清的一部分,只因为临近北京,所以声势很大,但早在顺治三年以后当初降清的明军将领反清归明者不乏其人,这其实是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的基本情况。

    在清朝刚刚进入山海关的时候,他们的军队数量实际上并不是很多。真正的满洲八旗兵只有五六万人左右,再加上蒙古和汉八旗,总共的兵力也不过十三万人而已。因此,在攻打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南明的过程中,他们大量地利用了投降清朝的明军。例如江左四镇和左良玉的残余部队等。然而,这些军队的纪律非常差,战斗力虽然比南明的军队稍微强一些,但也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江阴之战中,刘良佐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当初那些降清明军的地位就变得十分尴尬起来。在征服江南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被视为炮灰,被派往前线冲锋陷阵,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金声桓和李成栋等人,他们趁着混乱之际,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并逐渐崭露头角。然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他们与作为督战的八旗权贵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降清明军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于是纷纷发动了反清起义。其中,以金声桓和李成栋的起义最为典型。让我们先从金声桓说起。

    金声桓,字虎臣,乃是定辽卫(今辽宁辽阳)世袭武职之家出身,其家族世代从军。他早年投身于毛文龙麾下,并改名为毛士桓。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在毛文龙被袁崇焕冤杀后,他继续担任东江镇右营游击将军一职。】

    此时此刻,在辽东还没有被清军占领的地方,职务不过是一个守备的毛文龙没想到从天幕中居然还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一时即是兴奋,又是觉得遗憾,天幕之上讲的太少了,既没说自己是怎么抗清的,也没说自己是怎么被袁崇焕冤枉杀的,至于那几个义子,好象自己还一个也没见到呢?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当孔有德发动叛乱之时,金声桓坚决地拒绝加入叛军,并坚定地表示要杀贼。然而,由于形势不利,他最终被迫撤回关内。在此期间,他展现出了对明朝的忠诚和勇敢。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皮岛沦陷,金声桓带领着辽东骑兵撤退至关内。之后,他随左良玉一同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在这段时间里,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凭借卓越表现逐渐升迁至总兵官之位。

    从以上经历可以看出,金声桓对于明朝的忠诚度相当高。要知道,跟金声桓同为毛文龙义子的孔有德等一批最早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在当时便被封为王爷。

    而后来成为左良玉部下的金声桓,随着左梦庚投降了清军,但其中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金声桓跟随者清军一路进攻,他们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直打到了江西。在镇压江南反清军民时,金声桓和王得仁表现出极大的卖力,毫不手软。然而,就在这时,他们与清廷派往江西的官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南明隆武政权的兵部尚书万元吉也开始对金声桓产生影响。万元吉与金声桓有着深厚的交情,因此他派遣使者前往赣州,试图劝说金声桓放弃清朝,回归明朝。金声桓对于万元吉的劝告并未立刻回应,而是采取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

    在白天,金声桓当着众人的面将万元吉的使者杖责,以示忠诚于清朝。然而到了深夜,他却又秘密地邀请使者前来,殷勤款待,并最终放回赣州。这一举动让人不禁感到疑惑,究竟是什么让金声桓如此纠结?

    顺治三年(1646 年)八月,隆武帝在长汀被清军俘虏后绝食自杀。原隆武朝的一些官吏纷纷逃离福建来到南昌。这些人虽然知道金声桓有反清的意图,但同时也看到他滥杀复明人士,所以将隆武帝赐予的空白劄印藏匿起来等待时机。后来,他们通过金声桓和王得仁身边的人暗中散播谣言称隆武帝仍然在世,这才明白金声桓迟迟没有举起复明旗帜的真正原因——隆武帝没有给他封官。

    于是,他们向金声桓展示了劄印,并表示隆武帝屡次有手诏,如果金声桓能带领江西归顺明朝,就会授予他公爵或侯爵,金声桓听后喜不自禁。第二年秋天,又有人将两方篆有镇江侯、维新伯字样的玉印面呈给金声桓,假称这是隆武帝所赐(实际上这时隆武帝已经绝食自尽了),而金声桓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反而对他人假借隆武帝的名义深信不疑,最终决定恢复明朝,对抗清朝。

    顺治五年(公元 1648 年)正月,清廷任命的官员章于天突然率领着数十名骑兵前往瑞州。这个突如其来的行动让当地的将领们心生疑虑,尤其是王得仁,他担心章于天前往瑞州,是联合那里的清军共同对付他们。

    在紧张的氛围下,金声桓毅然决然地宣称:“我生来就是明朝之人,死后也是明朝之鬼,绝不敢有其他志向!”

    正月二十七日夜晚,金声桓和王得仁号令全军,下令关闭城门,严密包围巡按官署。迅速绞杀了包括江西巡抚董学成在内的清廷官员。随后,向各营传达命令,要求所有将士剪掉辫子,换上汉服。正式打出了反清起义的大旗。

    湖南的何腾蛟听说金声桓举义后,立刻派人前往江西南昌,将金声桓封为豫国公,并授予他总督南、浙、江、闽四省的大权,可以便宜行事。同时,还封王得仁为建武侯。明朝大臣姜曰广则被封为大学士。

    金声桓在得到册封之后,立即发布告示安抚百姓,表示自己愿意与人民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同时,他还将年号改为隆武四年,以表明对隆武帝的忠诚和支持。然而,此时金声桓却不知道隆武帝已经去世。

    后来,金声桓终于得知隆武帝已逝的消息,而且连隆武帝的弟弟绍武帝也已经驾崩。面对这样的情况,金声桓决定打出永历帝的旗号,以此来继续抗击清朝。于是,他将年号改为永历二年。

    金声桓归附明朝后,对外宣称自己拥有二十万大军,这一举动使得整个江南地区都为之震动。清朝总督马国柱急忙向朝廷上疏报告称:“金声桓已经攻陷了多个郡县,还抢劫了大量船只,并声称将要顺着长江东下,窥视江南地区。恳请朝廷速速派遣大批军队前来剿灭他们。”

    就在同一年的二月份,王得仁成功攻占了九江。这时,有谋士胡澹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我们能够趁着现在势如破竹的气势,换上清军的旗号和服装,顺江而下,然后散布消息说章巡抚请求救援,那么江南必定会打开城门迎接我们。到那时,江南的将领、官吏以及文武官员都可以轻易被我们擒拿。接着,我们就可以更换旗帜,公布新的年号,祭祀并告慰皇陵,同时迅速传檄文到山东。这样一来,中原地区必然会闻声响应。”

    金声桓的幕僚们一致认为这个策略是上策,应该予以采纳。然而,金声桓却坚持认为:“赣州乃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通道,不打通两广,终究没有稳固的根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个建议,转而向南进攻赣州,双方相持不下,竟然持续了七十多天之久。】

    明武宗时空,正德帝朱厚照撇了撇嘴,嘲笑声道:“谋士劝说金声桓当机立断,亲自挑选精锐士卒,快马加鞭直驱金陵?这真是一个笑话,就算他这样做了又能怎么样,金陵是那么好打的吗。宁王这个家伙,就是这样做的,不还是被王守仁用一些地方民兵就给收拾了!”宁王当初也是想先夺取金陵,结果金陵没夺下,十万大军,还没怎么打就散了。毕竟这个世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如他祖宗朱元璋一般创上如此巨大的功业。

    【就在金声桓全力向南攻打赣州的时候,远在北京的清朝廷已经任命谭泰担任征南大将军,与固山额真何洛会一同率领大军,出征讨伐江西地区。谭泰把军队分成了两条路,一路朝着南昌逼近。同一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清军成功攻占了九江,随后继续向南昌进军。这个时候,金声桓最依赖和信任的将领王得仁正在全力进攻赣州,因此提出要先在三天内攻克赣州,然后再去救援南昌。但是由于金声桓手下将士们的家属都留在了南昌,所以他们拒绝听从王得仁的建议。

    于是,金声桓隐瞒了报警信息,企图悄悄地撤回部队返回南昌。然而,赣州城内的士兵发现了金军的意图,纷纷出城偷袭,金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死亡人数多达数千人,金声桓也只能惊慌失措地逃回南昌。到了六月初,王得仁再次被清军击败。从此以后,金声桓只能坚守在孤立无援的城市里,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甚至把城外的军队全部撤回。

    谭泰虽然已经率领大军兵临城下,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忌惮城中兵力强大,于是效仿李克用生擒李存孝的方法,筑起长长的围墙围困城池,并逼迫城外的百姓挖掘三道长长的战壕,架起三座桥梁。

    此时的金声桓被困在城中,以至于到了年底的时候,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城里的百姓纷纷请求出城决战,金声桓则认为还有援军会到来,所以始终没有答应他们。当时,永历皇帝确实已经下令让另外一位反清起义的将领李成栋等人统领军队前来救援金声桓。然而,当李成栋的军队到达梅关时,便不敢再继续前进了。

    谭泰见状,随即解除了其中一方的包围,故意不杀从城中逃出来的人,这使得城内人心更加慌乱。紧接着,红衣大炮也被运送到了清军营寨之中。

    永历三年(公元 1649 年,清朝顺治六年)正月十九日,谭泰命令清军对南昌发起炮击,城池终于被攻破。金声桓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于是在他的帅府中的荷花池中跳水自尽了。】

    “那金声桓举兵反正之事,恰与李成栋于广州反清复明之行动同期发生。然而,此二者所为,无非是妄图获取更大之权力罢了!实乃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之人。他们这般人物,又何来半点政治头脑?指望依靠他们来反清,无异于痴人说梦。非但不能成事,反倒可能恰好替清兵扫除了些许障碍啊!” 万历皇帝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摇头叹息,仿佛对这两人的行径深感失望和无奈。“不过,他们毕竟忠心于我大明的,从金声桓的情况来看,还是可以用的,令锦衣卫去辽东找到天幕上所说毛文龙、孔有德那几个人,该杀杀,该用的就让他们戴罪立功。”

    同一时空,已经身为满清皇太子,但同时又遭受了其他三位大贝勒挑战的皇太极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天幕,缓缓地对着天命帝努尔哈赤说道:“那些投降我大清的明朝将领们啊,无非是借着我大清新朝的威势,传发檄文便轻易地想要平定江南罢了。他们后来因为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趁着江南初定,人心不稳,手握重兵起兵造反。却又不敢主动出击,反而困守在孤城之内,坐等灭亡。更何况,在那江汉一带,民众已经遭受了太多来自左良玉、李自成等势力的残害,如今这些残余的势力竟然又假借南明永历之名来反对我大清,这种造反怎么可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