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发展壮大
作者:盲杖   欢喜鸳鸯,决战大明帝国最新章节     
    马超略一沉思后,随即对王先生说道:

    “下午你带五百两银子,送去给三管家,让他帮忙在官府里打点一下。

    就说铁器厂账目收支不匹配的状况,是因为马家村几家工厂,耗费了大量铁料自制工厂器械所致。

    日后,马家村所有内部采购,将会清晰体现在账本上。”

    处理完这件意外事件后,马超便迫不及待的返回到黄埔学校,去绘制轴承和滚珠的设计图。

    忙碌之余,马超还将固体润滑油的配方,凭借着模糊的记忆写出了一个配料表。

    但具体要用哪些配料,每种配料又是个什么比例,他就爱莫能助了,因为他也只是在上一世与人闲聊时,曾经听人说过那么一句而已。

    寄希望化工厂里的工匠们,能够按照这份配料表进行试验,然后再进行大规模生产。

    至于现在应急的润滑油配料,却十分简单,那就是将肥皂再次加温溶解,加入适量的面粉和鱼鳔胶。

    滴入少许醋,以防止肥皂再次发生皂化反应,缺点是在高温中容易发生溶解。

    这种应急性固体润滑油,不仅能有效减少轴承的摩擦力,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马超对未来的轴承市场,同样也充满信心。毕竟,相比那些笨重且易发出噪音的原始铁轴套,轻便灵活的轴承无疑更具优势。

    此外,他还构思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为火炮镶嵌内胆,那就是冷热法。

    具体操作流程是,先将铁质炮体放入沸水中加热,同时将铜制内胆浸泡在硝石溶液中冷却。

    通过热胀冷缩的金属特性,可以实现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镶嵌,避免使用火炭二次加热,所导致的炮体退钢问题。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铁器厂在研磨炮管内壁和铜胆时,就必须要精确掌握好加工精度,将误差控制在毫米范围内。

    赵大龙在获得图纸后,迅速召集工匠展开研究,结合他们的生产经验集思广益。

    为了确保铜制子铳与铜制火炮内胆能紧密结合,他们借助能高速旋转的机床,让两者相互对接摩擦。

    炮管和铜胆的镶嵌部位,被缩小在弹仓位置,这样就降低了整体镶嵌的难度,弥补了加工尺寸不够精准的短板。

    数日之后,当一门崭新的十磅佛郎机火炮,被展现在马超面前时,他当即就兴奋的狂呼完美。

    火炮试射的结果也同样令人满意,各项数据较之前均提升了三成,炮弹的威力和精确度更是呈倍数增长。

    夜幕降临,加大填药量的试射开始,炮体和子铳之间的结合部位见不到一丝火光,也没有发生所预想的炸膛情况。

    这就代表着佛郎机炮的气密性,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毫无破绽的程度,铁器工厂的造炮技术已经日臻完善。

    在赵大龙的精心策划与高效运作之下,铁器厂每天深夜,都会有二十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分工明确的打造燧发枪和佛郎机火炮。

    每个寂静的夜晚过后,都能成功制造出五支燧发枪;三个夜晚,就能够铸造出一门佛郎机火炮。

    王师傅负责的颗粒火药生产,同样进展顺利,每晚能产出三十斤的优质火药。

    虽然有鞭炮厂作为掩护,但硝石和硫磺的采购数量,依然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这才会导致了火药的整体生产效率很低。

    面对这种情况,马超派遣王先生再次去拜访三管家,以冰淇淋和冰棍产量大幅增长为由,请他协助增加硝石的采购量。

    此外,马超还利用马家村工厂所掌控的供应链,积极拓展外地硝石和硫磺的采购渠道,力求在起义之前尽可能多的储备火药,以备不时之需。

    黄埔学校历经半年多的发展,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人数已经达到了马超当初所设想的一百二十人。

    文化教学依然停留在认字和算数的层面,但军事训练却早已开始细分为火枪、火炮、骑术、战术、参谋、后勤等多个科目。

    黄埔校内的所有课程,马超全部亲自参与指导,并将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编成教材。

    这些教材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知识。

    深入剖析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病,阐述了只有实行五权分制,才能拯救华夏的全新理念。

    每位学员都有一支木质燧发枪,要求他们每天随身携带。

    在刺刀拼杀训练中,学员们会在枪托后面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拴着十斤重的石块,悬挂在木架上增加拼刺难度。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学员们的双臂力量、双手的抓握力,以及身体在突刺时的爆发力。

    而在双人或多人协作拼杀的科目中,为了保护学员的人身安全。马超还特意请来了技艺精湛的篾匠,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半身藤甲。

    这款藤甲的设计别具匠心,完全仿制了欧洲的板甲,头部是完全覆盖面部的全盔,将身体的要害部位全方位保护。

    在日常的训练中,马超要求学员们必须全程穿戴藤甲,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瑕疵,务必要及时上报以便改进。

    同时,他还承诺在考核时,对那些曾经提出过合理化建议的学员,给予额外的加分奖励。

    没过多久,赵大龙便按照马超所提供的图纸,成功打造出了一批既轻便,又易于穿戴的板甲装备。

    这些装备拥有卓越的防护性能,可以抵御来自八十步外的箭矢冲击,但重量却仅有二十多斤,不会对学员的行动造成过多限制。

    此外,板甲上还预留了许多空洞,专门用于固定弹药包和挎包。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避免学员们在高速奔跑时,因为装备不合身而影响到他们的动作发挥。

    而在燧发枪的实弹射击训练中,马超还在枪身上安装了标尺和准星,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

    佛郎机火炮的射击训练,是所有学员最为热衷的科目之一。

    毕竟,这种三人一组的协作模式,使每位学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