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全军北上
作者:盲杖   欢喜鸳鸯,决战大明帝国最新章节     
    崇祯七年六月十五日辰时,人民军分成三队启程北上,正式踏上了人民军称霸北疆的漫漫征途。

    由九千战兵和一千辅兵组成的浩荡队伍中,火红色的旌旗迎风飘扬,赵大龙的第二师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中间是杨致远的第三师,保护着人民军直属的各部门,以及由五百辆大车组成的辎重运输队伍。

    因为伊宝忠的第一师中配有骑兵团,可以快速机动的进行前后支援,被总参谋部安排在了行军队伍的后方。

    北上路线是全军沿着运河徒步北上,再由河间府境内进入保定府,跨越内长城后直扑宣府城。

    人民军将在保安州一带进行休整,做好万全准备后再进入宣府城协防,静候建奴大军的到来。

    在那里,马超将会压上他的全部家当,只为取得与建奴军队的首战大胜,向全天下宣告人民军的到来。

    马超曾多次有意无意的向人民军高层暗示,哪怕人民军在与建奴军队的首战中被打烂,他也将会坦然面对。

    王先生等人始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马超为什么坚信皇台吉会再次入关掳掠,并且像未卜先知般确定他们的入侵时间就在今年的八月份,路线一定会是在大同一线的长城位置。

    但因为马超之前有太多神预测,每一次都能准确无误的在现实中应验,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做好大战一场的心理准备。

    人民军每日的行军速度,经过总参谋部精心计算后,确定为 60-70 里之间。

    先锋团比大部队提前出发几日时间,会在行军计划中的区域内,挑选出适宜大军安营扎寨的地方。

    同时为大军筹备各种物资,包括搭桥铺路、搜集木柴、采购粮草以及备好热水等等。

    这种行军速度与后世的军队相比,令马超感到异常缓慢。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道路崎岖不平,即使第三师的工程兵团提前五天动身,也仅仅是将道路上较大的坑洼填平而已。

    对于那些涉水的低洼路段,只能简单的铺设木板,但这样一来,就使得通行道路变的异常狭窄,大军无法迅速通过。

    辎重部队每天要行走七个时辰,才能够勉强完成总参谋部制定的行军计划,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疲惫不堪。

    在大明朝这个农耕时代里,那些身处特权阶层的人们,似乎只对两件事格外热衷。

    一是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将全天下的利益收入囊中。

    二是将全天下的苍生黎庶视为蝼蚁草芥,进行严密管控。

    他们将百姓按户籍分类,关进不同的囚笼之中,用儒家逆来顺受的理念去驯化他们,用法家的严刑峻法束缚他们。

    特权阶层尽情享受着强权统治带来的人口红利,却对于百姓在苦难中的苦苦挣扎视若无睹。

    统治者并非眼盲耳聋,只是他们习惯站在老虎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些宛如羔羊般的百姓。

    在他们的眼里,老虎捕食羔羊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不妥之处。

    除此之外,特权阶层还有意忽视了除官道以外的民用道路。

    因为官道宽敞平坦,更便于他们维护其统治地位;而民用道路则崎岖坎坷,令百姓的出行举步维艰。

    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揭示了皇权统治下的社会,到处都充满了不公与漠视。

    在广袤无垠的乡野之间,那些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就宛如一条条沉睡的巨龙,横亘于大地之上。

    这些道路不仅让百姓的出行变得艰难,更成为了他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绊脚石。然而,统治者却对此视若无睹,甚至乐于见到这种状况。

    通过道路出行的不便,以及外部世界充满危险的谎言,来束缚住百姓。

    这样一来,百姓们便会被禁锢在土地上,无法逃脱统治者所设下的牢笼。任由统治特权阶层实施严格的管理,来确保他们的特权地位不受威胁。

    由于缺乏足够的骡马大车进行运输,人民军的每一名士兵都要背负一个巨大的竹篓,里面装满了甲胄、被褥、武器和粮食。

    马超也不例外,他背着一个重达五十斤的竹篓,站在一座小土坡上,默默注视着缓慢前进的人民军队伍。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母贤君,无奈的说道:

    “等咱们抵达神木县后,你们后勤保障部要成立一支工程兵部队。

    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民军所掌控的区域内修路架桥,让辎重车辆在六个时辰内,至少能行进六十里以上。

    只有修建出畅通无阻的道路和桥梁,才能让人民军获得战场上的机动性,更好的执行各种任作战务。

    便捷的交通还能促进当地的商贸发展,让神木县的百姓过上物资充足的好日子。”

    “校长的吩咐,学生到了神木县就会着手落实。

    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不仅能够让人民军行动迅速,还可以为商贸流通带来方便。

    只是这项工程势必会旷日持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

    母贤君虽然也很支持马超的这个提议,但也意识到了这个提议在落实中的困难。

    “我们现在虽然还很贫困,但要想快速摆脱贫困,我们就要筑桥修路,及早营造出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只有百姓富足了,人民军才能强大起来,即使我们现在还不具备条件,但也要先建立起一个组织框架出来。”

    马超说完后,就伸手从母贤君背上的竹篓里,拿出二十斤重的粮袋放进自己的背篓中。

    母贤君急忙伸手阻拦,马超却微笑着摆了摆手,劝解道:

    “母部长,你就不必跟我这个武夫客气了,让你们这些文人跟着我一同受苦,我这心里难受啊!”

    “校长,您为人有勇有谋,将来必定能够平定天下、四海一家。

    您的雄才大略,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造福天下百姓。可千万不要自我贬低啊!

    学生今生能有幸跟随校长一同建功立业,如今吃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马超突然感觉自己后背上的竹篓突然变轻。他连忙转过身来,看到徐小虎正把他和母贤君的粮袋放入自己的背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