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伏击魏军
作者:锋陈   开局救了诸葛亮,刘禅爱死我了最新章节     
    当东吴前将军朱桓麾下的十万大军,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收起了战旗,告别了喧嚣的营地,踏上了前往兖州城的征途。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夺取战略要地,以图中原。然而,这看似完美的隐秘行动,还是被魏军的斥候探知了行军动向。

    青州城内的太守府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幅凝重而决绝的画面。太守程喜端坐于主位之上,一袭紫袍沉稳庄重,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的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护匈奴中郎将田豫与伏波将军夏侯充,两位皆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们的存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增添了几分胜算。

    厅内其余众将,或立或坐,神色各异,却都紧盯着程喜,等待着他的决策。程喜缓缓扫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每一寸空气:“探马来报,东吴前将军朱桓,智勇双全之将,已率十万精兵,悄无声息地向兖州城逼近。”

    “兖州,乃我青州之屏障,一旦有失,青州将孤悬于外,危如累卵。兖州刺史王昶,虽兵法纯熟,但面对如此强敌,亦是独木难支。我青州儿郎,岂能坐视不管?诸位将领,谁愿挺身而出,领兵前往兖州,共赴国难?”

    此言一出,厅内先是片刻的沉寂,随后低语声四起,各将领间交换着眼神,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荣耀的渴望。

    田豫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太守大人,老将田豫,虽年事已高,但矢志不渝,愿率三万人马,即刻启程,誓死保卫兖州城!”他的言语中,透露出的是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胜利的渴望。

    夏侯充紧随其后,同样拱手道:“太守大人,末将夏侯充,愿与田将军并肩作战,同领三万人马,一前一后,互为犄角,共赴兖州。我等定不负太守厚望,誓保城池无虞!”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与冲动,却也透露出对战友的信任与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程喜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这两位老将的出战,无疑是为兖州城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好!有二位将军出马,我青州何惧东吴之兵?待到凯旋之日,我必亲自向王刺史转达我青州的援助之恩,让天下人皆知,我青州儿郎,皆是忠勇之士!”

    随着太守的一声令下,二将欣然领命,转身离去,各自召集兵马,准备出征。夏侯充年轻气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先行一步,率领三万人马,如疾风骤雨般向兖州城进发。

    而田豫则沉稳老练,他深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而在后缓行,负责接应,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合肥新城之内,亦是另一番景象。前将军满宠与后将军文聘并肩而坐,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映照出两人紧锁的眉头。

    满宠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厅内:“东吴朱桓,此番来势汹汹,意在兖州,我等岂能坐视?诸位将军,可有良策退敌?”

    众将领闻言,皆低头沉思,一时之间,无人应答。

    就在这时,后将军文聘挺身而出,他深知此战关乎魏国安危,不容有失:“老将文聘,愿率五万人马,即刻启程,救援兖州城!”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副将于圭见状,也连忙站出,拱手道:“末将于圭,愿追随文将军,共赴沙场,以效犬马之劳!”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文聘的敬仰与对胜利的渴望。

    满宠见状,心中大定,他笑道:“有二位将军出马,兖州城定能安然无恙。不过,兵法云:‘兵贵神速’。文将军可率三万人马为后军,稳扎稳打;而于将军则领二万人马为先锋,先行一步,务必抢占先机。”

    于是,文聘与于圭分别领命,各自整备兵马,准备出征。合肥新城的援军,在晨光初破之际,已踏上了前往兖州城的征途。

    然而,东吴大都督陆逊与左大司马朱然,亦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已洞悉魏军的动向,密谋已久,决定以逸待劳,利用地形之利,给予魏军致命一击。

    陆逊的十万大军,在青州与兖州之间精心挑选了一处险峻之地,此地两山巍峨,中间峡谷狭长,正是一处绝佳的伏击场所。

    陆逊亲自率军驻扎于此,埋伏于密林深处,只待青州的援军踏入陷阱。他深知,战争不仅是兵力与武艺的较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

    因此,他派遣了最为精锐的斥候小队,穿梭于山林间,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时刻监视着青州援军的动向。

    与此同时,朱然的十万大军也在合肥新城与兖州之间的一处相似地形中布下了天罗地网。

    他深知合肥新城的援军必将倾巢而出,意图解兖州之围,因此他选择了更为隐蔽的埋伏点,利用夜色与地形的掩护,静待魏军的到来。朱然的营帐中灯火通明,他与诸将商讨着各种应变之策,确保万无一失。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双方都在静静地等待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州与合肥新城的援军逐渐逼近了各自的埋伏圈。夏侯充年轻气盛,行军迅速,首当其冲进入了陆逊的伏击范围。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入峡谷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响起,一名斥候满身尘土,跌跌撞撞地冲入军中,大声疾呼:“将军小心!前方有伏兵!”

    夏侯充闻言,心中一凛,立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并派出斥候进一步探查。与此同时,他迅速调整战术,决定采用迂回战术,避开正面冲突,率领精骑从山脚的一侧迅速绕过去。

    然而,陆逊的伏击计划周密,夏侯充的每一步行动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另一边,于圭率领的援军也遭遇了朱然的伏击。与夏侯充的急躁不同,于圭显得更加沉稳老练,他深知自己不是吴军的对手,于是下令后撤,静等主帅文聘的到来。

    文聘到来后,他深知此时硬碰硬只会徒增伤亡,因此他下令全军保持静默,利用夜色与地形的掩护,缓缓后撤,寻找合适的反击时机。朱然见状,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命令全军保持警惕,防止魏军突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局势愈发复杂多变。青州与合肥新城的援军虽然遭遇了伏击,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逐渐稳住了阵脚。

    而东吴的大都督陆逊与左大司马朱然,也在暗中较劲,试图通过智谋与勇气,将对方逼入绝境。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雨打破了战场的宁静。暴雨如注,雷声轰鸣,山谷间雾气弥漫,视线受阻。

    这场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为战场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夏侯充与文聘抓住机会,迅速调整战术,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利用雨势与雾气的掩护,对东吴的伏兵发起了突袭。

    一时间,山谷间杀声震天,箭矢如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在这场混战中,夏侯充凭借年轻力壮与勇猛无畏,率领精锐骑兵从山脚的一侧迅速绕过去,冲破了陆逊的防线,全速向兖州城疾驰而去,而老将田豫则率三万人马边打边撤,返回了青州城内。

    而文聘则利用老练的战术与沉稳的指挥,逐步瓦解了朱然的包围圈,率军向兖州城疾驰而去。

    最终,在夏侯充和文聘两位将领的相继努力下,成功突破东吴的防线,继续向兖州城进发。

    大都督陆逊冷笑一声,舍弃田豫的人马,率军全速尾随夏侯充的骑军,誓要将夏侯充的人马全部消灭。

    左大司马朱然心中暗喜,并未放过文聘的大军,而是采取尾随战术,紧紧跟随文聘的人马向兖州城追去。

    大都督陆逊与左大司马朱然早在出发前就与前将军朱恒沟通过,一旦魏军突破防线,就采取前后夹攻的战略,将魏军消灭在兖州这座坚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