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秦始皇
作者: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华夏名人录最新章节     
    一、简介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出生于赵国邯郸,成长于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并自称为“始皇帝”。秦始皇的统治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和驰道,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行为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

    二、人物生平

    1. 赵国时期的困顿与成长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宋忠并称系该月旦日,历法转换尚有争议),嬴政出生在当时赵国的邯郸廓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他的父亲是秦国的王孙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母亲赵姬则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由于秦赵两国关系紧张,异人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生活困窘,备受冷遇。

    在异人最失意的时候,卫国商人吕不韦出现了。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用重金贿赂了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成功让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并改名为子楚。子楚在吕不韦的安排下,与赵姬相识并生下了嬴政。嬴政的出生,为异人在秦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军围攻邯郸,赵国欲杀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子楚与赵姬拿出六百斤金子贿赂守城官吏,成功逃离邯郸,回到秦国。而嬴政和母亲赵姬则因赵姬的身份得以藏匿,幸免于难。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华阳夫人趁机劝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不久,赵国也将赵姬和嬴政送回秦国。至此,嬴政终于结束了在赵国的质子生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安国君继位仅一年便去世,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在吕不韦的辅佐下,秦国国力日益强盛。

    2. 继位掌权,平定内乱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于年幼,国政由吕不韦把持,吕不韦被尊为仲父。在吕不韦的辅佐下,嬴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远见的君主。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嬴政年已二十一岁,即将亲政。然而,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吕不韦不仅把持朝廷大权,还与太后赵姬有染。为了摆脱吕不韦的控制并掩盖自己的丑行,吕不韦将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后献给太后赵姬。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进入后宫与太后私通并生下两个私生子。嫪毐在太后的支持下势力日益膨胀甚至自称为秦王政的“假父”。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嫪毐趁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之机发动叛乱。秦王政早有准备在蕲年宫布下重兵成功平定了叛乱。嫪毐被车裂示众太后赵姬被软禁两个私生子被摔死。此后秦王政免除了吕不韦的相职将其放逐到巴蜀吕不韦饮毒酒自杀。秦王政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权臣开始亲政。

    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的建议下了“逐客之令”意图将六国食客逐出秦国。然而这一命令遭到了李斯的强烈反对。李斯上书《谏逐客书》指出逐客之令的错误并阐述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秦王政被李斯的言辞所打动撤销了逐客之令并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此后秦王政进一步铲除了国内的异己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王权。

    3. 并吞六国一统天下

    秦王政亲政后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他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逐步削弱并消灭六国。同时他也注重收买六国的权臣和将领从内部瓦解六国的抵抗力量。

    从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开始秦国先后对赵、燕、魏、楚、韩、齐六国发动进攻。经过十年的战争秦国终于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灭赵: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将王翦、杨端和分别率领大军攻打赵国。赵王听信谗言杀死名将李牧导致赵军大败。始皇帝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占邯郸俘虏赵王赵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为代王。

    灭燕: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军攻打燕国。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辽东并杀死太子丹向秦求和。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攻灭燕国残余势力俘虏燕王喜。

    灭魏: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王贲攻打魏国引黄河水灌城大梁城破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灭楚:始皇帝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前224年-前223年)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灭韩: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灭齐: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攻打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灭掉六国后秦王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他也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外他还修筑了长城和驰道来防御外敌和加强各地的联系。

    4. 开创帝制加强中央集权

    秦王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于是采用了“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事务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控制。

    秦始皇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他信奉阴阳家所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他以十月为岁首推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的政策。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他初分全国为36郡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郡县的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统一了货币的单位和形制。他还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废除了其他异体字。此外他还修筑长城、驰道和秦直道来防御外敌和加强各地的联系。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他强迫他们迁徙到咸阳或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迁徙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5. 巡游求仙晚年迷信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多次巡游各地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他从齐燕来的儒生方士那里得知自古帝王莫不举行封禅典礼于是也效仿前人进行封禅大典以彰显自己的功绩。

    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逐渐迷信长生不死之术。他听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于是他便派卢生、韩终、徐福等人入海求仙药。然而这些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有找到仙药。

    6、焚书坑儒引发争议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他规定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书籍一律烧毁。同时他还坑杀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术士。这些行为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消除异己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暴行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7. 病逝沙丘胡亥继位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他的突然去世引发了朝廷的动荡。赵高、李斯等人密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死扶苏和蒙恬。

    胡亥继位后继续推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赵高则趁机掌握了大权对朝廷中的异己势力进行清洗。他逼死了李斯并升任丞相独揽大权。在赵高的专权下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三、主要影响

    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他的统治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1. 政治体制的创新与巩固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政府通过三公九卿等官职管理国家事务,地方则由郡守、县令等官员负责具体实施。这种制度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使得政治权力不再局限于贵族世袭,而是根据军功和才能来选拔官员。这一创新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体制的蓝本。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从而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其命令被称为“制”或“诏”。为了彰显皇帝的威严和神圣,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尊君措施,如取消谥法、规定天子自称“朕”、文字中避讳皇帝名字等。这些措施不仅强化了皇帝的权威,也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所沿用。

    秦始皇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也完善了官僚制度。他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并分设诸卿掌管具体政务。这些官职的设立使得政府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外,秦始皇还注重选拔和培养官员,通过考试和军功等方式选拔人才,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和货币形制。这一措施消除了各地经济交流的障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统一货币也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为国家的财政稳定提供了保障。

    下令“使黔首自实田也”,即占有土地的人自动呈报实际占有土地的数量,并按照规定缴纳赋税。这一法令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推动了私有土地的发展。同时,秦始皇还统一了土地度量制度,规定了统一的亩制,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了条件。

    大力修建驰道和长城等基础设施,改善了交通条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驰道的修建使得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迅速传达到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长城的修建则有效地防御了北方匈奴的侵扰,保障了边境地区的安全。此外,秦始皇还开凿了灵渠等运河,沟通了南北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奉行“上农除末”的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而抑制商业发展。他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商业活动,保护农民的利益。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但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和国家的稳定。

    3. 文化与教育的统一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废除了其他异体字。这一措施消除了各地文字交流的障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小篆的规范也为后来的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始皇在文化政策上也采取了极端手段。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下令焚书坑儒,销毁了大量书籍和文献,坑杀了众多儒生和术士。这一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阻碍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尽管秦始皇在文化政策上采取了专制手段,但他也注重教育和选拔人才。他通过考试和军功等方式选拔官员,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注重培养官员的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人才保障。

    4. 民族关系的处理与边疆的开发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也注重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融合。他在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设置了郡县,派遣官员进行管理。同时,他也通过迁徙人口、推广中原文化等方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也为后来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注重边疆地区的开发和防御。他派遣大军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扩大了国家的疆域。同时,他也通过迁徙人口、屯田戍边等方式加强了边疆地区的防御力量。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国家的安全稳定,也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5.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改革措施也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的统治方式和政治体制对后世帝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官僚制度等都被后来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和发展。同时,他的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行为也为后世帝王所警惕和反思。

    秦始皇在文化政策上的专制手段虽然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损失,但也提醒我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一个专制、封闭的文化环境则会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和文化多样性,阻碍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轶事典故

    1. 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人民反抗,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像,称为十二金人。这些金人身高数丈,重达数十万斤,被放置在咸阳宫中。据说这些金人能够镇压邪气,保护秦朝的江山永固。然而,这些金人最终在秦末战乱中失踪,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2. 传国玉玺

    秦始皇刻制了一枚传国玉玺,据说取材于和氏璧。这枚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始皇将其作为皇权的象征,代代相传。然而,在秦末战乱中,传国玉玺也失踪了。后来虽然多次出现所谓的传国玉玺,但都无法证实其真伪。

    3. 荆轲刺秦

    荆轲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刺客,他受燕太子丹的派遣,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礼物,成功地接近了秦始皇。然而,在献图的过程中,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向秦始皇刺去。秦始皇惊慌失措,绕着柱子躲避。最终,在侍卫的帮助下,秦始皇成功地制服了荆轲,并将其处死。荆轲刺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刺客故事之一。

    4.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他规定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书籍一律烧毁。同时,他还坑杀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术士。这些行为引发了后世的争议和批评。有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消除异己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暴行,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5. 阿房宫与骊山墓

    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阿房宫和骊山墓。阿房宫是秦始皇计划修建的一座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然而,由于工程浩大、民力疲敝,阿房宫最终未能建成。骊山墓则是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这座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内部装修奢华至极。据说陵墓中藏有大量的珍宝和秦始皇的遗体。然而,由于陵墓机关重重、难以发掘,至今仍未完全揭开其神秘面纱。

    五、后世纪念

    1.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这座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陵墓之一。陵墓内部装修奢华至极,藏有大量的珍宝和秦始皇的遗体。然而,由于陵墓机关重重、难以发掘,至今仍未完全揭开其神秘面纱。目前,秦始皇陵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位于陵墓东侧约1.5公里处。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了保卫自己的陵墓而修建的陶俑军队。兵马俑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目前,兵马俑已经成为中国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3. 秦始皇像与雕塑

    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以秦始皇为主题的雕塑和画像。这些雕塑和画像不仅展现了秦始皇的形象和气质,也反映了人们对他的评价和记忆。例如,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内就收藏有一尊秦始皇的雕像,这尊雕像高达数米,气势磅礴、威严庄重,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的非凡气魄。此外,在一些历史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中也可以看到以秦始皇为主题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4. 秦始皇相关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君主之一,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例如,在《史记》中就有关于秦始皇的详细记载和描述;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以秦始皇为主题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此外,在影视作品中也有许多以秦始皇为背景的历史剧和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秦始皇的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