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贾谊
作者: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华夏名人录最新章节     
    一、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字太傅,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年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贾谊年少有才,早年便以能诵诗书、善写文章而闻名。他在汉文帝时期曾任博士、太中大夫,后因受到大臣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政论文章和文学作品均有着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人物生平

    1. 少年得志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贾谊出生在洛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过人,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年仅十八岁的贾谊便以能诵诗书、善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听闻贾谊的才华,便将其召至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后,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便擢升吴公为廷尉。吴公趁机向汉文帝举荐了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入京,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年仅二十一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然而,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博士任上表现出色。每逢皇帝出题讨论时,贾谊总能迅速给出精辟的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他为太中大夫。

    2. 针砭时弊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时,便积极为汉文帝出谋划策。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然而,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背本趋末”(弃农经商)和“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在政治上,贾谊还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尽管贾谊的才能和表现得到了汉文帝的认可,但他很快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妒和排挤。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嫉妒贾谊年轻有为,纷纷进言诽谤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逐渐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3. 谪居长沙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平。他写下了《吊屈原赋》,凭吊同样被贬谪的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在长沙任上,贾谊并未因贬谪而消沉。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向汉文帝上疏建言。当时,汉文帝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允许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导致“邓氏钱”和吴钱遍布天下,币制混乱。贾谊在长沙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建议文帝下令禁止。然而,这一建议并未被文帝采纳。

    贾谊在长沙做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他的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在古时被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心情本就忧郁,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他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4. 再入宫廷

    谪居长沙三年后,汉文帝想念贾谊,便征召他入京。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汉文帝接见了贾谊。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便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入迷,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结束后,文帝感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贾谊这次回到长安,朝廷人事已有很大变化。灌婴已死,周勃遭冤狱被赦后回到绛县封地,不再过问朝事。然而,文帝还是没有对贾谊委以重任,只是任命他为梁怀王太傅。任职所在地更接近朝廷,而且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这也算是对贾谊的一种重视。

    5. 政论天下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虽然身处梁国封地,但仍心系天下大事。他多次上疏陈述政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当时,匈奴强盛,常侵犯汉朝边疆;汉朝刚刚建立,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超过古代制度的规定,淮南王、济北王都因谋反而被诛灭。贾谊因此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僭越等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汉文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73年),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今四川中部),刘长在途中畏罪自杀。第二年(公元前172年),文帝又把刘长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贾谊担心文帝接着还要把刘长的几个儿子由列侯进封为王,便上疏文帝进行劝告。然而,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6. 英年早逝

    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贾谊随梁怀王入朝。不幸的是,梁怀王刘揖在途中坠马而死。贾谊深感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梁怀王无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贾谊认为这样做对整个局势不利,建议为梁王立继承人或者让代王刘参迁到梁国来,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另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然而,贾谊的心情并未因此好转,他始终沉浸在自责和忧郁之中。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他的早逝让朝野上下都感到惋惜和悲痛。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和屈原写了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三、成就和影响

    1. 思想学说

    儒家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

    贾谊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要使汉朝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同时,贾谊的仁义观带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他从秦的强大与灭亡中看到了民在国家治乱兴衰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主张施仁义、行仁政的主要内容就是爱民,“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只有与民以福、与民以财,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贾谊也对汉朝的社会现实进行了仔细考察。他认为当时社会隐藏着种种矛盾和危机:农民暴乱时有发生;诸侯王僭越礼制、割据反叛;社会风气侈靡相竞、出伦逾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贾谊认为不能遵奉黄老之术,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因此,叔孙通等人倡导的制礼仪、明尊卑、以礼治国的主张也成了贾谊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仁与礼的结合,贾谊为汉朝提出了一个仁以爱民、礼以尊君的忠君爱民的儒家式政治统治模式。

    法家

    与陆贾、叔孙通等人一样,贾谊也非一个醇儒。为了解决汉朝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他将法家的权势法制思想吸收到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贾谊认为施仁义主要是对民而言的,对于拥有强大势力并随时可以反叛中央的诸侯王来说,单靠仁义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权势法制。“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他主张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道家

    贾谊在《道德说》中借助于汉初非常流行的《老子》学说,试图为儒家的道德论寻找一个宇宙观的基础。他认为阴阳、天地、人与万物都由德生而德由道生。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源而德则是宇宙万物的直接本源。贾谊试图用《老子》的道德说来为儒家的道德伦理提供依据这种吸取道家的思想因素以为儒家的道德伦常进行形而上的哲学论证为后来董仲舒全面吸收道家学说以重构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思想资料。

    2. 政治贡献

    割地定制、礼治天下

    贾谊指出危害西汉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们企图叛乱的阴谋。他回顾历史列举事实说明分封诸侯王的害处并指出诸侯王的叛乱并不取决于亲疏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强弱。因此他提出了“疏者必危亲者必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贾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定礼制二是定地制。定礼制就是针对诸侯王在礼制上的僭越强调必须严格区分等级使诸侯王严格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定地制即“割地定制”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这一主张在后来得到了实施对维护西汉王朝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农抑商、以农为本

    贾谊认为富商大贾与诸侯王相勾结有恃无恐僭越礼制又要农民供给他们以奢侈的生活资料因而导致了广大农民贫困。因此他主张重视农民提倡俭约反对奢侈之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贾谊上《论积贮疏》紧密围绕“积贮”的论题从正反两面论证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文帝的采纳对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贡献。同时贾谊还指出商人卖奴隶穷极奢侈不尊重国家制度冒犯皇帝尊严因此主张禁奢靡之风。在货币政策上贾谊承认货币流通的客观性质不认为单凭君王权力就可以解决货币问题。他建议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垄断造币的原料统一铸钱。这一主张虽然文帝未执行但为后来汉武帝时实现统一的五铢钱制度开辟了道路。

    儒法结合、瓦解匈奴

    在对待匈奴问题上贾谊的出发点是传统儒家的华夷之辨。他认为四境少数民族侵凌中原民族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主张用和平的手段瓦解敌人提出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即“德战”:“以厚德怀服四夷”辅以“三表、五饵”之术。他认为只要实行这一策略便可以争取匈奴的民众孤立单于并进而降服单于。贾谊的这一主张为西汉赢得了30多年国内建设的和平环境为武帝最终战胜匈奴奠定了实力基础。

    3. 文学成就

    散文

    贾谊的散文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贾谊的政论文主要是一些陈政事的疏奏虽然数量不多但成就巨大。他吸取战国儒、道、法三家思想而又“案之当今之务”使其政论文具有适应时代需要而“经世致用”的特色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他继承战国之文“敷张文辞”的写作手法而又更加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使其政论文具有将说理与情感、气势、形象相结合而耸动人主视听的特色。贾谊的政论散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非凡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地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他的散文作品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赋

    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摹仿屈原《离骚》体的骚体赋;一种是汉代新创的散体大赋。贾谊的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在贾谊仅存的四篇赋中《吊屈原赋》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辞清而理哀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鵩鸟赋》在艺术形式上受庄子寓言影响以人鸟对话展开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同时,《鵩鸟赋》在思想上融合了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超然物外,展现了贾谊在逆境中的深刻反思与自我解脱。赋中,贾谊以鵩鸟之口,阐述了对生死祸福的豁达态度,认为万物皆有其时,生死祸福皆由天定,人应顺应自然,超然物外。这种思想不仅为贾谊个人提供了精神慰藉,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轶事典故

    贾谊与《治安策》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知匈奴侵扰、诸侯王势力膨胀、社会风气奢靡等问题对国家安定的威胁,于是上疏《治安策》,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策略。在《治安策》中,贾谊不仅提出了加强边防、削弱诸侯王势力、整顿社会风气等具体措施,还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治安策》因此成为汉初政论文的杰作,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贾谊与长沙王太傅

    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并未因此消沉。相反,他更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向汉文帝上疏建言。在长沙期间,他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同时,他还对长沙地区的治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长沙王也对贾谊的才华和品德十分钦佩,经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贾谊在长沙的三年时光,虽然充满了艰辛和不平,但也为他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机会,使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度。

    贾谊与汉文帝的深夜长谈

    谪居长沙三年后,贾谊被汉文帝征召回京。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中,汉文帝与贾谊进行了一次深夜长谈。文帝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便向贾谊询问其原本。贾谊详细讲述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入迷,不觉移坐到席的前端。谈论结束后,文帝感慨地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这次深夜长谈不仅展现了贾谊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也体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赏识和尊重。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文帝对贾谊的才华表示了认可,但并未给予他应有的重用和地位。

    五、纪念和评价

    贾谊故居

    为了纪念贾谊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长沙市政府在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处修建了贾谊故居。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已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主要景点包括门楼、贾谊井、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古碑亭和碑廊等,还设有《贾谊生平事迹陈列》供游客参观学习。贾谊故居不仅是对贾谊个人功绩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后世评价

    贾谊在历史上的地位极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极为赞誉。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班固在《汉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思想成就,认为他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贾生》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表达了对贾谊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毛泽东等现代领导人也对贾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这些评价不仅体现了贾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传承他的思想和精神。

    贾谊思想的影响

    贾谊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整顿社会风气等策略,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思想上,他将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融合贯通,提出了仁以爱民、礼以尊君的忠君爱民政治统治模式,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文学上,他的散文和赋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汉初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贾谊的思想和成就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