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张骞
作者:莹莹灿灿的高孝恭   华夏名人录最新章节     
    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张骞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两次出使西域,不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还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张骞的世界,感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早年经历与出使西域的初衷

    出生与成长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张骞出生在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的气度,又具有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使西域的初衷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于是,汉武帝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张骞因此被选中担任这一重要使命。

    二、首使西域的艰辛与成就

    出使西域的启程

    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他们穿过河西走廊,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全部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坚韧不拔的意志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和对出使任务的执着。

    逃脱与西行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经过车师、焉耆、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张骞一行备尝艰辛,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大宛王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并派了向导和译员将他们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未能达成联盟

    然而,当张骞向大月氏人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加之他们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动身返国。归途中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但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扣留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张骞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从出发到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历史意义与成就

    张骞这次远征虽然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他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张骞还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条支(又称大食今伊拉克一带)、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

    三、二使西域与中西交流的深化

    二使西域的启程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长安。

    中西交流的深化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但是处于西域东端的楼兰、姑师(后称车师)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他们在匈奴的挑唆下经常出兵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旅财物成为汉通往西域的严重障碍。为确保西域通道汉将赵破奴、王恢于元封三年(前108年)率700轻骑突袭楼兰后赵破奴又率军数万击破姑师并在酒泉至玉门关一线设立亭障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

    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获得大宛的汗血马汉武帝还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和太初三年(前102年)两次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进贡良马几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后汉政府在楼兰、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驻兵屯垦置校尉。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立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为后来设西域都护创造了条件。

    四、连通西南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连通西南的尝试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在此之前汉代的君臣还根本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的存在。正是由于张骞的报告和记述汉庭才了解到华夏的外部世界。张骞在大夏时看到了四川的土产邛竹杖和蜀布追问它们的来源。大夏人告诉他这是大夏的商人从身毒买来的而身毒国位于大夏的东南方。回国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并推断大夏位居中国的西南距长安一万二千里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从身毒到长安的距离不会比大夏到长安的距离远。而四川在长安西南身毒有蜀的产物这证明身毒离蜀不会太远。据此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条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羌人和匈奴地区的危险。

    汉武帝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命张骞去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亲自主持其事。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四川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最后的目的地都是身毒。四路使者各行约一、二千里分别受阻于氐、榨(四川西南)和禹、昆明(云南大理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未能继续前进先后返回。虽然张骞所领导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线的活动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对西南的开发是有很大贡献的。张骞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当年庄乔所建的滇国。通过汉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他们才了解到汉朝的强大。汉王朝从此也更注意加强同滇国、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联系。至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王朝正式设置牂牁、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丝绸之路的开辟

    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汉使沿着张骞的足迹来到了今伊朗境内并拜见了安息国国王。汉朝使臣在献上了华丽光洁的丝绸安息国王非常高兴以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回赠汉武帝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张骞的名字都被人们所牢记。

    五、抗击匈奴与西域归汉

    抗击匈奴的战绩

    张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还是一位勇敢的将军。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身份随大军出击漠北。元狩二年(前121年)张骞奉命与“飞将军”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地区)进击匈奴。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

    西域归汉的贡献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与西汉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汉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汉与西域诸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是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汉朝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的商旅。从此西域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

    六、后世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他的事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辟的丝绸之路六、后世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他的事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促进了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得以远销西方,同时也让西方的玻璃器、宝石、香料等产品进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佛教等宗教的传播,加深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张骞的探险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历史上,张骞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成为中华民族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的象征。

    人物评价

    张骞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精神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高度评价了他在开辟丝绸之路方面的历史功绩。后世学者也纷纷对张骞表示敬仰和钦佩,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

    除了历史学者的评价外,张骞在民间也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故事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如戏剧、小说、电影等,深受人们喜爱。他的形象也被塑造成各种艺术品和纪念物,如邮票、雕塑等,成为人们缅怀和纪念他的重要载体。

    七、纪念与传承

    为了纪念张骞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精神,后人建立了许多纪念设施和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纪念设施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以西三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是张骞的安息之地。墓前有石碑四通,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博望侯张骞之墓”碑。墓周围古柏环绕,庄严肃穆。

    张骞纪念馆:位于张骞墓所在地,是为了纪念张骞而建立的专题纪念馆。馆内展示了张骞的生平事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

    丝绸之路沿线遗址:丝绸之路沿线留下了许多与张骞相关的遗址和遗迹,如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等。这些遗址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也承载着张骞等探险家的传奇故事。

    纪念活动

    张骞文化艺术节:城固县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通过文艺演出、展览等形式纪念张骞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精神。

    学术研讨会:自1986年起,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先后举办了多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参与讨论和交流张骞与丝绸之路的相关问题。

    邮票发行:中国邮政曾多次发行以张骞为主题的邮票,如1992年发行的《敦煌壁画》邮票第四组第四枚“唐·出使西域”邮票以及2017年发行的《张骞》特种邮票等。这些邮票不仅具有收藏价值,也起到了宣传张骞事迹和丝绸之路文化的作用。

    八、总结

    张骞的一生是传奇而辉煌的。他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的事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骞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开拓进取、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