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三十万匈奴骑兵
作者:风吹樱花落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最新章节     
    匈奴十五万大军甫入代地,项羽旋即获知了此讯。

    为确保计划顺利施行,他一面下令撤军,一面传讯项庄、田横急速折返原驻地。

    楚军的骤然撤退,令冒顿甚感困惑。

    其十五万精骑甫抵代地,便接获楚军尽皆撤离之消息。

    对此,他虽心有疑虑,然与众大王、臣下详析后,遂断定楚军此举乃怯懦之举。

    楚军不敢应战,冒顿却难平心头之愤懑。

    他自漠北王庭远道而来,一路昼夜兼程,岂能如此空手而归,实非他所能接受。

    虽楚国已降伏汉国,亦初步达成统一,然楚军之状况,他多少亦有所知晓。

    人口方面,楚国虽五倍于匈奴,然兵力方面,冒顿却有着谜一般的自信。

    首先,匈奴拥兵四十万,皆为能征善战之士。

    自他执掌匈奴以来,首败强大之东胡,后灭良马众多之大月氏。

    继而,匈奴大军一路东进,更将东方残存之东胡一举剿灭,又顺带灭亡十余国家与部落。

    若非半岛上之箕子朝鲜地势险峻,山峦叠嶂,以匈奴骑兵之威势,当可轻易攻取。

    虽未能攻克箕子朝鲜及更南方之辰国,然于大军归途中,他又巧设奇计,对相对羸弱之汉国实施围点打援。

    仅此一战,便将汉国、代国、赵国之主力尽皆歼灭。

    经此一役,匈奴不但占据了梦寐以求之赵、代、燕三地,更迫得受惊之汉国直接屈膝称臣。

    回想起汉国送来的钱财、粮食、布匹,以及以公主为首的数百位美人,冒顿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不得不承认,汉国的美人的确美艳动人。

    不仅个个貌若天仙,而且温顺乖巧。

    自从拥有了汉国公主,他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一切的顺遂,让冒顿体验到了胜利者应有的荣耀。

    在汉国归顺之后,他本欲顺势南下,乘胜追击,一举吞并庞大的楚国。

    然而,楚军察觉到形势不利,便在黄河北岸布下重兵。

    即便如此,年前他仍然想要试探一下楚军的战斗力。

    可惜当时正值隆冬,北方的草原都被大雪覆盖。

    没有了草地,几十万匹战马的草料成了匈奴人的沉重负担。

    倘若不能迅速击溃三十多万楚军,那么在归途中,不知会有多少马匹因劳累、疾病或寒冷而死去。

    在众多谋士的劝谏下,他最终决定收兵。

    收兵之时,他曾立下誓言,待到明年秋季马肥之时,便是汉国和楚国的末日。

    计划固然美好,但却被那个声名狼藉的楚国皇帝提前破坏了。

    据投降的代王陈豨和燕王臧荼所言,这位楚国皇帝名叫项羽,乃是当初覆灭秦朝的主要势力。

    在两人的禀报中,冒顿对项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

    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气宇轩昂。

    此外,他还力大无穷,能够举起大鼎。

    不仅如此,在他的过往经历中,曾以三万弱兵一举击败四十万秦军,并残忍地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万降军。

    与刘邦决战之际,他于都城失守之逆境中,亲率三万铁骑实施绕后奇袭。

    此役不仅歼灭诸国联军数十万之众,更险些生擒惊惶失措的汉王刘邦。

    继而,在与刘邦的决战中,他借助黄河之水,轻而易举地覆灭刘邦五十万主力,一举将刘邦斩杀。

    忆及陈豨、臧荼之所述,冒顿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项羽之强大,超乎想象,他虽心存疑虑,却也不禁心生英雄相惜之感。

    如此强大之对手,身为草原霸主的他,岂会轻易错过这难得的一战。

    毕竟,一山难容二虎,天地之间岂能容二雄并存。

    为克项羽,灭楚军主力,他旋即下令燕地、代地之兵力集结。

    合兵一处后,再与南方楚军一决雌雄。

    ……………

    三日后,三十万匈奴铁骑陈兵邯郸。

    一声令下,黑压压的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涌出赵地,一路疾驰,径直朝黄河水道汹涌而去。

    一路沉默,又经一日的风驰电掣,匈奴铁骑伴着震耳欲聋之声,赫然出现在楚军大营前。

    当两军相距数百步时,匈奴大军在号角声的喝止下,方才志得意满地止住脚步。

    三十万匈奴铁骑本欲长驱直入,踏平楚军大营,然眼前横亘的数十道深沟,却迫使冒顿不得不下达暂停进攻之令。

    冒顿相貌威猛,其高大身躯端坐于一匹枣红色战马上,相较之下,那马匹竟略显矮小。

    他周身散发着暴戾之气,由内而外,似是对楚军严整的防御不屑一顾。

    远远望去,楚军的营帐绵延数十里。

    在这些营帐的外围,除了圆木筑起的高墙壁垒,还有无数的沟壑纵横交错于大地之上。

    沟壑虽不深,但足以抵御骑兵的猛烈进攻。

    每隔数丈的沟壑中,虽不知是否设有陷阱,但那上方排列整齐的拒马,无疑会对骑兵的冲锋造成极大的阻碍。

    这些拒马皆由削尖的木头相同并立,并置于两道沟壑之间。

    由此可见,楚军不仅准备充分,还做好了应对大规模骑兵的万全之策。

    目光稍稍上移,只见那圆木搭建的壁垒森严,高处还有密密麻麻的楚军手持弓箭,严阵以待。

    那些楚军个个神色凝重,直视而来的目光中,透露出坚毅与决绝。

    那清一色的黄衣黑甲,不仅着装整齐划一,更彰显出皇家军人的威严。

    由此可见,对面的楚军皆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面对数十万骑兵的威压,能够镇定自若,不愧是灭秦亡汉的精锐之师。

    看到这,冒顿不禁暗自感叹。

    ——————

    三十万大军停滞不前,直视楚军阵营时,楚军一高台上,项羽和韩信同样在凝视着匈奴骑兵。

    项羽极目远眺北方,在视野的尽头,自楚军大营前至遥远的天际线,皆被一望无际的匈奴骑兵所填满。

    远远望去,黑压压的匈奴骑兵由于阵容过于密集,竟将其穿戴的服饰和兵器都掩盖了起来。

    仔细观察方才发现,匈奴士兵的服饰极具特色,与楚军的着装大相径庭。

    他们通常头戴皮帽,有的皮帽上还点缀着羽毛或兽角,既实用又具一定的装饰性。

    其上身多着皮质短衣,皮革经处理后坚韧异常,可提供一定防护。

    这些短衣通常紧身窄袖,利于骑马及战斗时活动。

    他们腰间束带,带上悬挂弯刀、匕首等武器,手持不知名长武器,更有被中原人称作狼牙棒者。

    长武器一端绑缚利刃,形似楚军长枪,却比枪头更为狭长。

    那狼牙棒颇长,多为木柄,一端为稍粗许多的金属包裹物体。

    物体之上,凹凸有致,凸出尖刺散发寒芒。

    细观之,其兵器五花八门,然用铜铁之材极少,仅比西南诸国兵器略强些许。

    更多者为骨头削尖之利刃,及为数不多之金属弯刀。

    再观那匈奴士兵服饰,色彩单调,以棕、褐等深色为主,若非其阵容密集,实难察觉。

    此外,为适应草原寒冷气候及频繁迁徙作战,他们还披挂厚实披风或斗篷,多以羊毛或兽皮制成,以御风寒。

    项羽收目,他冷哼一声。

    “匈奴兵力虽众,然寡人细察之,其军中铜铁之器甚是匮乏!”

    韩信闻听,回首眨眼。

    相隔数百步,他实难看清匈奴人衣着及兵刃模样。

    然项羽能轻易察知匈奴人缺金属,其究竟如何做到。

    莫非其视力极佳,可看清数百步外之物。

    韩信心生疑惑,兴致盎然。

    “陛下,汝何以视之如此真切?”

    韩信突兀的发问,项羽悚然一惊。

    昔日对阵时,数百步之遥,敌人仅为一团黑影。

    【岂料现今竟能洞悉数百步外之物,莫非是………】

    思及缘由,项羽眼神微凝,他不自然地笑了笑。

    “非也,寡人综合军情,…方得此结论!”

    项羽的回应,显然让韩信信服。

    他频频颔首,满脸皆是钦佩之色。

    “陛下心细如发,实乃小王所不及也!”

    “呵呵,韩亲王,…依汝之见,…匈奴人是否会贸然进攻?”

    项羽略显窘迫地笑了笑,他转移话题的同时,即刻询问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对于匈奴人是否进攻,韩信稍作沉思,他摇了摇头。

    “陛下,匈奴人兴师动众而来,…若其知难而退,…必损其士气。”

    “…哦?照此说来,…匈奴必将一试吾军之军威?”

    “小王不得而知!若其统帅明智,在吾军准备充分之际,他必定会知难而退。…若其愚钝,…那吾军便让其付出沉重之代价!”

    “韩亲王所言甚是!”

    再次凝视匈奴大军,韩信又望了望身后的黄河。

    回首时,他神情凝重。

    “陛下,此地虽无大碍,黄河之船只虽已尽数收缴,然匈奴大军实不可不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