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育苗
作者:知知兔   谁懂啊,手握高配制空间穿越了最新章节     
    乔万军被委以重任,感觉很开心。林氏在一旁提醒道:“你打算红契登记在谁的名下?”

    乔万军傻眼了,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既然媳妇问了,是不是说明登记在他名下不合适?

    突然就聪明了一回,反问林氏:“你觉得应该登记谁的名字?”

    林氏推了他一把说道:“你傻呀,当然是登记在大丫名下。这些主意是她想的,钱是她出的。

    登记你名下,回头你那俩兄弟又要出幺蛾子,我们现在是分家了又不是断亲,他们再把爹娘裹进来你能怎么办?

    别怪我说话难听,你自己回头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这次听我一回,登记大丫名下!”

    乔菁菁不管他们的嘀嘀咕咕,从袖口拿出10两银子,“爹,这是酒楼给的定金,你拿去支付荒地和租房,另外过红契应该要税银,明天问问里正爷爷,也从这里面扣。

    剩下的银子,娘明天在村里收点鸡蛋,不必多,50个就够。再收50斤蔬菜,按平时集市的价格就行。后天酒楼会过来收一趟。”

    这些定然不够,只是过个明路,后天就好动手脚把空间里的东西拿一部分出来。

    乔万军将一切都收拾好了之后,小时明吃饱喝足,早就心满意足地趴在林氏的腿上沉沉睡去。

    林氏今晚的心情格外愉悦,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眼神充满慈爱地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小脑袋。

    乔万军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目光深情地凝视着妻子,眼中闪烁着满足和幸福的光芒。

    他看着眼前这个温柔巧笑的女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旖旎之情。

    但当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四周那简陋的环境时,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感慨。

    这里虽然能够勉强遮风挡雨,但却实在太过破旧,空间也十分狭小,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他暗自下定决心,将盖房早日提上计划。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这四壁斑驳的墙壁,内心愈发坚定了租房子的想法。

    只有给家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与呵护。

    翌日,乔万军脚步轻快的朝里正家走去。

    结果乔正贤没在家,得下午回来。

    乔万军只得回来,想到闺女说的水田那些毛病,他踱步来到稻田区。顺着田埂仔细查看。

    他时不时蹲下来,仔细观察着水稻的生长情况;又时不时用手托着稻穗,用手指轻轻捻一捻,感受着稻谷的饱满度。

    这样一圈转下来,他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验证了闺女之前所说的话。

    原来,产量低可能真的与种植方式有关,这就像修剪果树一样,如果不注意细节,有的枝条上果子太多就会造成养分不够,果子长不大,长不匀称。

    如果太少,施肥时容易被弄死,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收成。

    原先想不明白的事,被闺女这么一说,再来现场验证,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乔万军满心欢喜地回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林氏和乔菁菁。

    乔菁菁对此早有预料,淡定地说道:“我之前就说过老办法有问题,既然有问题咱们改进就好,没道理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

    我之前跟你们说的育双季稻的方法,其实还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接着,她详细地向父亲讲解了具体操作。

    林氏在旁听得认真,最后笑着说:“照大丫这么一说,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往年好!”

    一家人都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乔菁菁查阅了百科全书,水稻从种子到秧苗大约需要40天。

    这个过程中涉及种子吸水膨胀、?发芽、?根芽分化等阶段,?最终长成健壮的秧苗。?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秧苗的生长具有显着影响。?

    适宜的水稻生长温度为25-30c,?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同时还需要充足的光照。

    水稻育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时间,?还涉及到多个关键环节。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和浸种消毒,?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发芽试验确保种子质量,?晒种提高种皮通透性与吸水能力,?选种则通过盐水选种来选出饱满、?成熟的种子,?浸种消毒有效防止恶苗病等病害。

    ?此外,?播种量、?育苗方式、?苗床管理、?浇苗床底水以及覆土等细节也是影响育苗成功的关键因素。

    种子公司卖的稻种都是挑选过的,选种可以忽略,直接晒种吧。

    她把种子均匀的薄薄的摊在簸箕上?,以便能够充分晒到太阳。

    这个过程需要2-3天。家里就分到3亩水田和一亩旱地,这点活应该不会太久 ,于是把稻种收到空间晒上4个多小时。稻子晒好后泡入溪水等待发芽。

    然后找来乔万军确定收割起始时间和一亩田需要多久割完。

    最终乔菁菁还是决定在空间里育苗。一来用秧盘方便,不容易被破坏,二来育苗盖土后需要覆上薄膜,这东西不宜拿出。

    但为了验证溪水的功能,还是留了一小部分的稻种在外面育苗,并且不盖薄膜。

    只是将来如果此方法推行,还得想办法解决薄膜的问题。

    当初买稻种多,种子公司还送了许多秧盘与薄膜,还有10袋总共一千斤的育苗土。

    秧盘不厚,有许多孔。边上标注了561,按一亩田约1万8千棵秧苗,秧盘就需要32-35个。

    三亩一共需要100个,得亏买的多送的多,不然还不够呢。

    利用空间流速缩短了不少时间,将育苗土铺在秧盘上再均匀的撒上稻种,少量多次的洒水保持土壤湿润,再盖上薄膜。

    留了两盘未盖膜的,等发到三芽一心的时候再拿出来,先和其它秧盘一起待在空间同步生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