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阁老在大坝村的这段日子,简直如同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悠然自在。
在这里,他无需再为朝堂之事烦心忧虑,也不必时刻谨小慎微地提防他人话语中的陷阱机关。
偶尔兴致来了,对乔时明的学业启蒙指点一二,或者与丰老弟摆开棋局杀上几盘。
当然,最快乐的还是乔丫头不定时的投喂。有美味佳肴也有可口的点心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真好吃啊。
要不是还记着自己有公务在身,他真想立刻修书一封寄往京城,让家中的老妻也前来此地休养一段时日,一同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如今,村民们对他的称呼从程先生改口为程老爷,
这样的改变不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更是让程阁老感受到了村民们满满的善意与亲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阁老愈发喜爱上这种返璞归真、质朴无华的乡村生活。
最近几日大坝村以及周边南陵县的官田即将迎来第二季水稻的收割时节。
由于9月成功收获了红薯和花生等农作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此次面对第二季稻的丰收在望,众人明显更加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就连跟随阁老一同来的 40 名护卫,也纷纷主动请缨加入到收割队伍之中。
毕竟,在这乡野之地待得久了,每日吃得丰盛,若是不活动活动筋骨,届时可就胖的不好意思回京了。
“先生,第一批收割结束,经过仔细的称量和计算,稻子的亩产竟然高达 980斤呐!大人,这可真是下官生平头一遭见到亩产近乎千斤的稻子啊!整整千斤呐!这下咱们大梁的百姓们终于能够填饱肚子啦!实在是太好啦,简直好到让人难以置信!”
护卫队长兴奋得满脸通红,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着,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真开心啊,开心到眼泪止不住的想出来。
他曾经亲身经历过那些可怕的灾年,亲眼目睹过颗粒无收的惨状,也见证过饿殍遍野、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易子而食的人间悲剧。
所以,对于这些来之不易且产量惊人的粮食,他内心的激动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怎么可能会不激动呢?
要知道,一亩田就增产了足足五百斤啊!
假设原本一亩田产出的粮食仅仅只够养活一个人的话,那么如今,同样大小的一亩田,同样的生长周期,以及相同的收割时间里,却能够多养活整整一个人!
那要是两亩田呢?又能多养活两个人!
若是四亩田呢?这个数字更是翻倍增长!
如果放眼整个国家,所有的农田都能实现这样的高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大梁可以变的更强大了呀?
乔菁菁在这段时间里,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从潼关又调拨了相当数量的老兵过来。
事实上“人多力量大”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部分人里有会木匠的,挑了几个身体没啥问题的出来送去李师傅那里,他现在手上的订单根本接不完。
还有一部分会烧砖的,乔菁菁当机立断建了座窑厂,建成后烧的第一批砖便用来给村里铺了一条红砖路。
一条崭新而坚固的红砖路蜿蜒伸展于村中到官道这部分小路。不仅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也方便了来村里定纸张的商家,更为整个村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有那外县的更是瞅准了时机,定了一大批砖运回去赚一部分差价,
对此乔菁菁并不阻拦,运往外地需要人力财力成本,也不见得能多卖多少钱。
再建一座窑厂也没必要,
现在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多卖砖有何不可?
另外一部分老兵则被乔菁菁派遣至庄子上。
随着庄子里农作物的收成节节攀升,得有信赖的心腹在此坐镇显得尤为重要。
避免那些佃户因经受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又无人震慑约束,从而生出一些不应该有的念头或行为。
日子好过后,前来投奔的家眷越来越多,乔菁菁毫不犹豫又出资加盖了三层宿舍,让那些腿脚没有问题的住楼上。
家眷多了,孩子也跟着多了起来。
乔正贤和族里商量,他们出银子就在村里盖一座学堂,由县主出面招几名夫子。
有那爱学的就多学点,天赋不行的至少也识几个字,摆脱文盲啊。别回头给县主丢脸。
现如今,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不但家里堆满了粮食,手头也有了余钱呢!
瞧瞧咱这地里头种的那些东西,无论是那颗粒饱满的小麦,还是绿油油的蔬菜;不论是那挂满枝头的水果,亦或是茁壮生长的棉花……一桩桩一件件的,哪一样说出去都能让人羡慕得不行!
这一切都要感谢永定县主啊!
咦,县主人呢?
被村民念叨的乔菁菁此时正在空间里拉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