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买一送一盖王府
作者:折射的琉璃   女县令开过光,荒年领民致富忙最新章节     
    萧铣希与她说,没钱盖王府,这事是事实。

    在皇帝原本的计划中,靖王的封地大概率是设在富庶的江南。

    一方面是不想亲弟日子过不好,另一方面,可以节制一下江南附近几个省的皇叔,总之就没考虑过靠近苗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

    再加上靖王又悔婚,落了皇帝的面子,这罚也是要罚的。

    封地有税收,可现在不是还没到收税的时候嘛。

    还有那已经获批,准备由皇帝亲派御林军来开发的金矿,虽然大头是进了皇帝的口袋,但漏点金沙出来,积沙成塔,王府也能盖起来的。

    说到底,就是没想让王府立马就盖起来。

    靖王受冷落了,百官是看在眼里的,但其实关起门来,皇上靖王还是一家人,做这些,不也是为了让萧铣希尽量多的时间能留在石门县,陪着那脾气执拗有身孕的未婚妻?

    偏是孕妇受激素影响,脾气变古怪。

    她说过,王爷盖府还得靠她,既然话都放出去了,变卖家当行不通,就只能另辟蹊径。

    经过两天深思熟虑,姜篱坐在后堂里,手抚舆图,在心里盘算着建坝之事。

    建坝和王爷盖府有什么关联?

    那关联可大了,她就要通过基建改善石门生活品质这件事,买一送一,把王爷的府邸给整弄出来。

    建坝不得挖沙挖土,砍树伐木,炸山锤石以及一系列先破后建的工序。

    从中可利用,可转移的工序,抠那么一些出来,进行再利用分配,别说盖一个府邸,把石门县周围几个村子的翻新一遍都行了。

    不过要弄这么大的工程,事关重大,不可有丝毫马虎。

    她是认真琢磨了好几日,将大系统规划好,才唤来左右传令,召集县中乡绅,里正及工匠之人,共商建坝之事。

    相关人等如期赴约,齐聚县衙。

    姜篱端坐堂上,目光如炬,“诸位,春季清河雨水上涨,河水泛滥之忧日益严峻,邱和府已经出现内涝之患,若不未雨绸缪,明年或许就是石门县内出现水患,吾等身为石门之民,当为百姓谋福祉,本官决意开建水坝,上游灵活调控,才能保下游百姓安宁,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众人闻言,皆面面相觑。

    片刻之后,一乡绅起身道,“县令大人,建坝之事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甚巨,不知衙门可有做相关预算?”

    先谈谈官府打算拿多少钱来建水坝吧,别到时候还是拿着他们商贾的头来摇啊!

    几位有钱老爷纷纷附和点头,就是,他们是做生意的又不是开善堂的,每次都来这一招。

    姜篱知道反对之流肯定有他们,并未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叫衙役将她画好的一幅蓝图展开。

    她手执一个细竹竿,指对着上面,用现代思维画的石门县周边鸟瞰视角图,一一讲解道,“清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在我县同里山,山区的地势很适合开凿建坝,有了这个坝头,上面安排人巡防维护,也能守住黑龙寨残余回去重操旧业,

    建了水坝,下方有一段二十里的山路需要开渠,周边几个村子的壮丁都可以加入进来,人工就有了,还是分段工作,将原来的清河扩大一些,通个商渠,过得一年,村村通的农产品便可通水路往下游去,并入清江过光州和邱和,南来北往也方便,这是利村利民的好事,各村村长或里长尽量晓之以情,与村民达成协议,工钱的确给不了多少,但这是惠及村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百年大计嘛,多费些嘴皮子功夫要不了命,

    占用的田地,衙门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开渠砍掉的木柴竹子,挖坑刨出来的沙土,留待后面给村里铺路盖屋用,

    这一系列的改造得花不少钱,本官想着,邱和府冷暖自知,先去找知府大人批一些银两,至于是三千还是五千,就得费一番功夫了,本官与邱和府诸位大人也不是很熟悉,在座哪位老爷有门路和点子,可以私下与本官说说,咱们尽量多让他们出钱,毕竟谁泡水里谁知道……

    两件事若能顺利解决,初期开工的第一批银两就算到位了,本官也与基金会的主管联系了,通过抵押的方式向他们借钱,将来水渠与清江贯通,基金会可在闸口收几年的过船费,具体年限与他们借款多少来决定,当然,也不能一味让他们垄断了,官府牵头,利润也必须占几成。”

    找基金会借钱这事为何要留在后面说?

    不就是让那些富商听个仔细。

    都是聪明人,还能不知道官府牵头占几成利润后边意味着什么吗?

    毕竟那种‘钱是他们出,名是大人捞’的把戏,在商贾眼中已视同狗屎。

    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这时候选择掏兜,可不是一味地傻捐钱,而是跟官府签了一个收过路费的契约,还是有利可图的。

    他们倒也不会怕这条水渠上没商船,毕竟这几个月,由于姜大人优秀的工作表现,好多村子都已经种上了新粮种。

    作为在村里拿了大把农田找佃户干活的商贾,他们是最先知道新粮种对传统稻米的冲击力是有多大的。

    随着新粮种慢慢被推广开,如今佃户都敢跟他们大小声了,不给他们多分些粮,就上山开荒种番薯。

    听说,听说啊,番薯的产量都是稻米的五倍。

    还听谁说,照这样培育发展下去,能变成十倍。

    说一千道一万,稻米收成少了,就得另新的生财之道不是?

    商人真是通透,一下就转过弯来了,不过也没人在这时候蛐蛐,毕竟发财嘛,要闷声。

    藏在谈话里的商机说罢,见商户脸上表情变得严谨起来,姜篱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总有人是听懂了,便叫他们先散去,继续跟工匠们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