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慎答应
作者:淑仪公主   如懿传之凤临天下最新章节     
    乾隆帝的目光穿过重重叠叠、绚丽多彩的宫闱,最终停留在娴妃身旁那位温婉如水的宫女身上。他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那位,可是索绰伦·桂铎的掌上明珠?记得桂铎曾随慧贵妃之父高斌一同治水,立下赫赫功劳,曾向朕请求旨意,欲为爱女寻觅一段美好姻缘。”

    娴妃听闻此言,心头猛地一紧,眼神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焦急与担忧。她连忙开口道:“皇上,她名叫阿箬,性情纯真善良,求皇上能够随意指派一个侍卫或是太医给她,让她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即可。”言语之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和不安。

    娴妃暗自捏了一把汗,心中暗暗祈祷着皇上不要答应。毕竟,阿箬可是她的心腹丫鬟,如果将她嫁给其他男人,那自己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而且,万一阿箬嫁人后变心,反过来对付自己怎么办?想到这里,娴妃不禁有些后悔提出这个请求,但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皇上,您看这丫头模样生得也算标志,性格又温柔乖巧,不如就赐给凌云彻吧!他们二人年龄相仿,想必也能有共同语言。”娴妃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乾隆皇帝的脸色,试探性地说道。

    慧贵妃冷笑一声,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语气中带着一丝阴阳怪气地说:“娴妃本事不小啊,连侍卫的名字都知道。咱们后宫嫔妃的职责仅限于伺候皇上,前朝的事情可不是我们能够随意打听的。”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和警惕,仿佛在警告娴妃不要多管闲事。

    乾隆冷冷看着娴妃,御前侍卫总管则赶紧查了一下名册,然后恭敬地禀报:“皇上,凌云彻是冷宫侍卫,汉军下五旗出身,”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玫贵人白蕊姬惊讶道“下五旗,冷宫侍卫,娴妃娘娘,阿箬是你的陪嫁侍女,镶红旗包衣,索绰绰伦·桂铎的女儿。皇上说的是赐良缘,你这也太…”她一边说着,一边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目光紧紧盯着娴妃。

    周遭的嫔妃们,听闻此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声渐渐响起。有人小声嘀咕着,脸上露出疑惑和不满;有人轻轻摇头,表示对娴妃的做法感到失望。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娴妃身上,带着质疑和审视的意味。娴妃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她瞪大了眼睛,眼神中透露出震惊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

    众嫔妃皆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只觉娴妃此举颇为蹊跷,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寒意。乾隆帝冷笑一声,目光如炬,直指娴妃心底:“娴妃,你何故如此急切?又或是,你在惧怕些什么?”

    皇后富察氏见状,适时地插话道:“阿箬已年过二十,娴妃难道认为天下还有比皇上更好的男子吗?阿箬身为功臣之女,怎就不配伺候皇上?皇上登基已三年,后宫也确实该进些新人了。能够伺候皇上,是索绰伦全族的荣耀!”

    乾隆的目光在娴妃与那名为阿箬的宫女之间来回游移,眼中闪过一抹深意。“娴妃倒是体贴下人,不过,索绰伦·阿箬既是功臣之后,又怎可随意许配?”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娴妃闻言,心中顿时一紧,但她努力保持着镇定,脸上的表情并未有太大变化。她轻轻咬了一下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然后急忙开口解释道:“皇上,臣妾只是担心阿箬这丫头性情单纯,不懂得如何应对后宫中的复杂环境。毕竟这里人心险恶,她恐怕会受到伤害啊!”

    哲妃富察氏褚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讥讽与不屑。她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尖锐,仿佛一把利剑直刺娴妃的心窝:

    哲妃富察氏褚音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盆冷水,瞬间凝固了空气中的温度。她冷冷一笑,语气中带着刺骨的寒意:“娴妃的意思是,皇后娘娘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还是说,宸贵妃、慧贵妃日日无事生非,专找嫔妃们的麻烦?或者是,纯妃和嘉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再不然就是玫贵人心思不正,行为不检?又或者是我哲妃无中生有,冤枉了你?哦,对了,还有婉妃你是不是也觉得她们都不安好心?”

    她的目光冷冽而锐利,如同两把冰冷的利刃,缓缓地从每个人的脸上划过,最终定格在了娴妃的身上。

    “娴妃啊娴妃,不得不说,你的确有着一张巧嘴,能言善辩。你刚才的这番话,不仅将自己置身事外,还成功地让其他妃子们心生不满。难道在你的眼中,整个后宫里只有你一人是清白无辜的吗?哦,当然,还有你的忠诚追随者海答应海兰,但其他人却被你贬损为搬弄是非的长舌妇,根本不配侍奉皇上左右?”

    乾隆沉默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既然皇后如此说,那朕便依了皇后的意思。阿箬,你可愿意伺候朕?”他的目光转向阿箬,眼神中既有威严也有期待。

    阿箬闻言,心中一震。她抬头望向乾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深知自己身份卑微,但内心却对乾隆有着深深的敬意与爱慕。最终,她缓缓跪下,声音坚定而清晰:“能够伺候皇上是索绰伦氏一族的荣耀,也是奴婢的福气,奴婢愿意。”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好!绰伦氏阿箬册封为慎常在,三日之后去皇后长春宫行大礼,阿箬和玫贵人一起住景阳宫。”

    阿箬感激涕零,连连磕头谢恩:“多谢皇上!多谢皇后娘娘!”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将以全新的身份进入宫廷,开始新的生活。

    众人纷纷向阿箬道贺,阿箬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后的推荐,她决定要好好报答皇后的恩情。同时,她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伺候乾隆,不辜负他的信任。

    海兰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盯着阿箬,声音颤抖着说道:“阿箬!你竟然敢接受皇上的册封?你怎么能如此不忠不义!你可还记得自己的身份吗?你可是娴妃娘娘的陪嫁侍女啊!你本应一生侍奉主子,忠诚不二!现在却背叛了娴妃娘娘,还妄图爬上高位,真是无耻至极!”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对阿箬的行为感到无法理解和痛心疾首。

    海兰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你难道不知道,自古以来,奴隶就是奴隶,永远都要处于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而你,作为娴妃娘娘的陪嫁侍女,更是应该深知这个道理。然而,你却为了一己私欲,抛弃了娴妃娘娘对你的信任和恩情,转而投向了皇上的怀抱。你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天理难容!”她的语气越发严厉,眼中闪烁着怒火,似乎恨不得将阿箬千刀万剐。

    宸贵妃馨澜嘴角轻轻勾起,一抹冰冷而高傲的笑容在她脸上绽放,犹如冬日寒风中摇曳的冰花,既美丽又带着刺骨的寒意。“阿箬,她虽出身于镶红旗包衣之家,但其父治水之功赫赫,皇上册封她为慎常在,此举无疑是对绰伦氏一族无上的荣耀与恩泽。外赏大臣以彰其功,内封嫔妃以显其德,如此隆恩浩荡,正彰显了皇上的圣明与睿智,令人敬仰。”

    她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宛如寒风中的冰晶,字字句句都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说完,她的目光转向海兰,那眼神中既有轻蔑也有不屑,仿佛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

    “至于你所说的阿箬卑贱,海兰,你莫非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绣娘出身,那双巧手曾在绣坊中穿梭,绣出过多少令人赞叹的图案?如今,你虽踏入了这金碧辉煌的后宫,穿上了华丽的衣裳,戴上了璀璨的珠饰,但骨子里那份绣娘的质朴与勤劳,可曾真正褪去?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贬低同样出身微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在这后宫中谋得一席之地的阿箬呢?”

    馨澜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讽刺,却又不失温婉,仿佛是在提醒海兰,莫忘初心,莫失本真。“阿箬侍奉娴妃十几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她的付出与坚持,你可曾真正看在眼里?据我所知,娴妃虽为一宫之主,却并非大方之人,阿箬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劳,可曾换来过几次慷慨的赏赐?恐怕是寥寥无几吧。”

    说到这里,馨澜刻意地放缓了语速,让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落在空气之中,她的目光如同秋日的暖阳,温柔却又不失力度地拂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众人或是低头沉思,眉头紧锁,仿佛内心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风暴;或是面露尴尬,神色复杂,显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心弦,仿佛被无形的手指拨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试想那景仁宫上下,奴才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方寸之地忙忙碌碌,如同蚁群般勤勉不息,只为伺候主子们的饮食起居,确保一切井然有序。然而,他们的付出,却往往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应有的回响与回报。除了年节之时,能勉强沾得一点皇上、皇后的恩泽,收获些微薄的赏赐,以慰藉那颗疲惫的心,平日里,恐怕连赏赐的影子都难得一见,更遑论什么尊重与关怀。”

    馨澜的声音逐渐高昂,如同山间清泉汇聚成河,奔腾而下,带着不可遏制的激情与愤慨,她仿佛化身为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奴才们的代言人,为他们那无声的苦难与不公鸣不平。“跟随这样的主子,景仁宫的奴才们,岂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命运多舛?他们不仅要背负着沉重的身体之劳,更要承受那难以言喻的精神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日子,何时方能见到尽头,何时才能迎来那一缕温暖的曙光?”

    这时,娴妃轻启朱唇,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皇后娘娘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之风,嫔妾不过是一介微末,响应号召罢了。所行之事,皆出于对皇后娘娘的敬仰与对宫中规矩的遵从。”

    然而,馨澜却冷笑一声,她的声音尖锐而直接,毫不客气地打破了娴妃的平静:“皇后娘娘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不戴珠环玉翠,不使用华贵衣料,首饰也不过寥寥几件,以示节俭之意。慧贵妃那般喜爱珠宝首饰之人,都只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几件,其余嫔妃亦是谨遵皇后娘娘教诲,行事简约。而娴妃你,看看自己带了多少首饰?我们十几个嫔妃加起来,恐怕都没有你现在戴的首饰多吧?”

    随着馨澜的话语落下,乾隆皇帝和众妃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娴妃。只见她珠环佩玉,旗头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首饰,熠熠生辉,手上更是戴了十个戒指,每一个都精致无比。相比之下,其他嫔妃每个人都只戴了两三件首饰,简洁大方,与娴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娴妃的面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嫔妾所戴之首饰,皆是皇上与皇后娘娘所赐,每一件都承载着皇上的恩泽与皇后娘娘的教诲。嫔妾将它们戴在身上,不仅是为了彰显皇上的恩赐,更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谨遵皇后娘娘的教诲,行事节俭,不辱皇恩。”馨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一只正在捕食的狐狸。她含笑说道:“娴妃,您说得可真是动听。不过,其他姐妹们也没有少被皇上和皇后娘娘赏赐首饰吧?前不久中秋佳节,皇后娘娘刚刚赏赐了姐妹们每人不少首饰,也没见其他人都像您这样时刻戴在身上,难道她们都不懂得珍惜皇上的恩赐,不记得皇后娘娘的教诲吗?”

    海兰的话语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猛然间刺破了殿内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她失声大喊,语气中充满了挑衅与不甘:“那又如何,娴妃曾经为皇上诞下四公主,这是何等的功勋与荣耀!而宸贵妃,纵然你如今得宠,恐怕此生也无福延绵皇嗣吧?”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天空,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他深知馨澜无法孕育皇嗣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痛,这份愧疚与遗憾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地锁在他的心头。而海兰此言,无疑是在揭开他内心深处的伤疤,让他无法释怀。

    他回想起与馨澜的点点滴滴,那些甜蜜的时光仿佛就在昨日。馨澜的温柔、聪慧、善良,都让他深深地为之着迷。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如此不公,让馨澜承受了无法孕育皇嗣的痛苦。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为娴妃的姑母——先帝皇后的一碗红花。每当想到这个秘密,乾隆皇帝的心中都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此刻,海兰的话再次触动了他内心的敏感神经。他愤怒,愤怒于海兰的口无遮拦,愤怒于宫廷中的争斗和阴谋;他无奈,无奈于命运的捉弄,无奈于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他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更不能让宫廷中的争斗愈演愈烈。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归平静。

    馨澜站在一旁,她的手指轻轻绞着帕子,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她无法孕育皇嗣,这确实是她心中永远的憾事。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为娴妃的姑母——先帝皇后的一碗红花。这个秘密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乾隆皇帝看着馨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在压抑着内心的怒火与悲痛:“海兰,你此言大逆不道!皇嗣之事,岂是你等能随意打听的?至于宸贵妃无法孕育皇嗣,那是她与朕之间的宿命,与你何干?你休要再问!”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悲痛,仿佛是在提醒海兰,后宫之中,有些事情是她们永远无法触及的禁忌。海兰闻言,脸色一白,连忙跪下请罪,心中充满了恐惧与后悔。她知道自己这次冲动了,不仅得罪了宸贵妃,更触怒了皇上,甚至可能因此招来祸端。

    而娴妃,则在这一刻保持了沉默。她深知这场风波因自己而起,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她看着跪在地上的海兰,又看了看阴沉着脸的乾隆皇帝和神色复杂的馨澜,心中暗自祈祷愿这后宫之中能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宁静。同时,她也对自己的姑母当年所做的那一切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感激也有愧疚。她知道,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变,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带来的后果。

    馨澜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响,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无奈。她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沉重:“皇上,我累了。后宫的纷争如同无尽的漩涡,将我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厌倦了这一切,只想远离这纷扰的尘世,永居圆明园,求一份难得的安宁。”

    乾隆皇帝闻言,脸色并未因馨澜的恳求而有所缓和,反而更加阴沉。他冷冷地扫视着娴妃和海兰,那眼神中充满了责备与不满,仿佛是在责怪她们引发了这场不必要的风波。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馨澜,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朕不准。馨澜,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永寿宫,陪着朕。后宫虽然纷争不断,但朕会保护你,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仿佛是在向馨澜宣告他的决定。馨澜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深知乾隆皇帝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她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

    乾隆皇帝的话语如同寒冰,猛然间刺向了娴妃。他冷冷地质问,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不满:“娴妃,你什么时候生了四公主?朕怎么不知道?朕记得清清楚楚,四公主是婉妃所生,与你何干?”

    此言一出,殿内其他嫔妃都惊讶不已。她们面面相觑,突然明白了什么。皇上这是在否决娴妃与四公主的关系,以后娴妃也别想借着四公主的名头再起什么风波了。

    娴妃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跪在地上,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明白,皇上的话一旦出口,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她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其他嫔妃看着这一幕,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们知道,后宫的纷争永远都不会停止,而她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中。

    乾隆皇帝看着娴妃,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娴妃,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后宫之中,言行举止都要谨慎小心。以后若是再有什么风吹草动,朕绝不会轻饶了你。”

    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娴妃可以退下了。娴妃默默地磕了个头,然后起身离开了殿内。她的背影显得有些孤单与落寞,仿佛被整个世界所遗弃。而其他嫔妃则默默地站在原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