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作者:ai重歌   水浒传忠义的哲学意蕴最新章节     
    一、七律诗《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血恨与逃亡——解析〈水浒传〉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一)《血恨逃亡》

    都监奸计祸端藏,武二冤仇怒满腔。

    血溅鸳鸯楼阙黯,夜奔蜈蚣岭途茫。

    阴阳易变道中理,因果循环命里纲。

    周易哲思诠世相,英雄悲壮写沧桑。

    (二)诠释:

    首联:“都监奸计祸端藏,武二冤仇怒满腔”,描述了张都监的阴谋诡计,以及武松所遭受的冤屈和满腔的仇恨。

    颔联:“血溅鸳鸯楼阙黯,夜奔蜈蚣岭途茫”,展现了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惨烈场景和他夜走蜈蚣岭时的迷茫与逃亡之路。

    颈联:“阴阳易变道中理,因果循环命里纲”,用周易哲学的观点,指出世间事物的阴阳变化和因果循环是不变的道理,暗示了张都监等人的恶行必然导致恶果,而武松的命运也在这其中起伏。

    尾联:“周易哲思诠世相,英雄悲壮写沧桑”,强调了通过周易哲学来诠释世间的种种现象,同时也展现了武松这位英雄在悲壮命运中的沧桑经历。

    (三)《水浒传》第31回名为“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和典故:

    1. 梗概:

    复仇鸳鸯楼:武松在飞云浦得知是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陷害自己,心中愤恨不已。他返回孟州城时已是黄昏,潜入张都监的府中。先在马院杀了养马的马夫,接着进入侧房杀了两个丫环,随后摸上鸳鸯楼。此时,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正在楼上喝酒,蒋门神还在称赞张都监为他报了仇。武松听后怒火中烧,冲入楼中,手起刀落,先将蒋门神劈脸剁翻,接着砍杀了张都监和张团练。他又杀了两个亲随,还在白粉壁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之后下楼杀了张都监的老婆、女儿、养娘等,前前后后共杀死了十五人。

    夜走蜈蚣岭:武松杀完人后离开孟州城,路过一座小古庙时身体困倦,便打盹休息。结果被开黑店的小喽啰当成了肥羊绑了起来,幸亏得到黑店头目张青和孙二娘的辨识,化险为夷。在张青和孙二娘的帮助下,武松化妆成行者。之后经过蜈蚣岭,遇到一个假扮出家与女人调笑的道人(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认为他是奸恶之人,便与他打斗起来并将其消灭。

    2. 主要人物:

    武松:本回的核心人物,他性格刚烈、恩怨分明、武艺高强。在得知自己被陷害后,毫不犹豫地返回孟州城报仇,展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勇猛。同时,他对恶势力绝不姑息,无论是蒋门神、张都监这些恶霸官员,还是飞天蜈蚣王道人这样的恶道,他都坚决予以铲除。

    3. 经典诗句:

    “神明照察,难除奸狡之心。国法昭彰,莫绝凶顽之辈。损人益己,终非悠远之图;害众成家,岂是久长之计。福缘善庆,皆因德行而生;祸起伤财,盖为不仁而至。知廉识耻,不遭罗网之灾;举善荐贤,必有荣华之地。行慈行孝,乃后代之昌荣;怀妒怀奸,是终身之祸患。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逢狭处难回避。”这一段诗句在本回开头,劝人行善逢善,行恶逢恶,也为后文武松的复仇以及对恶人的惩处做了铺垫,暗示了恶人的结局。

    “都监贪婪甚可羞,谩施奸计结深仇。岂知天道能昭鉴,渍血横尸满画楼。”这是在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出现的诗句,对张都监的贪婪和奸诈进行了批判,同时也表明了天道昭彰,恶人的奸计终会被识破,落得悲惨的下场。

    4. 典故:本回中没有特别典型的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典故,但武松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的情节成为了《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演绎,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反抗恶势力、快意恩仇的代表性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学典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血恨与逃亡——解析〈水浒传〉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水浒传》中“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这一情节,充满了复仇的血腥与逃亡的悲壮。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一情节,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变化、因果报应和命运无常的哲理。

    武松,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在遭受张都监等人的陷害后,心中的怒火被点燃,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周易哲学中,火代表着热情、力量和毁灭。武松的复仇,正是这股烈火的爆发,他以决然的姿态,将张都监等人一一斩杀,展现了火的力量和毁灭的一面。

    然而,武松的复仇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张都监等人的陷害,如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武松的心头,让他感到无比的憋屈和愤怒。在周易哲学中,阴代表着黑暗、压抑和束缚。武松在这种黑暗的阴云下,不得不奋起反抗,以阳刚之力冲破黑暗的束缚。

    血溅鸳鸯楼,是武松对命运的抗争,也是他对不公的愤怒表达。在这场复仇中,我们看到了因果报应的显现。张都监等人的恶行,最终引来了武松的复仇,这是他们种下的恶因所结出的恶果。周易哲学强调因果循环,善恶有报,张都监等人的命运,正是他们自己行为的必然结果。

    而武松在复仇之后,选择了夜走蜈蚣岭,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转折。武松原本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汉,却因为被陷害而陷入了绝境。他不得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旅程。在周易哲学中,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人生充满了变数,而武松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夜走蜈蚣岭,武松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他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倒,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走出困境。这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在武松的逃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复仇行为感到快意,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这种内心的矛盾,正是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作用的体现。武松在复仇的阳刚之怒与对未来的担忧的阴柔之情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内心的斗争。

    同时,武松的逃亡也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他既是一个复仇者,也是一个逃亡者;既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凡人。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他选择了反抗,但在反抗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他内心的脆弱和无奈。这正是周易哲学所揭示的人性的多面性,我们每个人都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总的来说,“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这一情节,通过武松的复仇和逃亡,展现了周易哲学中阴阳变化、因果报应和命运无常的深刻哲理。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坚韧,也让我们对命运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一情节不仅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情感,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深度解析“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一)阴阳变化

    1. 张都监的阴谋与武松的反抗:张都监代表着阴,其阴谋陷害体现了阴的一面;而武松的奋起反抗则是阳的体现,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

    2. 血溅鸳鸯楼的惨烈与夜走蜈蚣岭的逃亡:血溅是阳刚的爆发,逃亡则是阴柔的应对,两者共同展现了阴阳的变化与平衡。

    (二)因果报应

    1. 张都监等人的恶行与武松的复仇:他们的恶行是因,武松的复仇是果,这符合因果循环的规律。

    2. 武松的遭遇与他的行为选择:武松被陷害是因,他的反抗和逃亡是果,这也是因果关系的体现。

    (三)命运无常

    1. 武松从受人敬重到被陷害:命运的转折体现了无常,原本安稳的生活被打破。

    2. 夜走蜈蚣岭的未知前路:逃亡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命运的走向难以预测。

    (四)变化与应对

    1. 武松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态和行为变化:从愤怒到冷静,从复仇到逃亡,他不断适应变化。

    2. 周易哲学启示人们在变化中寻找应对之策:教导人们顺应变化,灵活应对。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水龙吟·血恨逃亡》

    都监阴计祸根埋,武二冤仇怒似海。

    血溅楼台恨起,夜遁蜈蚣,迷茫途在。

    易变阴阳,循环因果,世间百态。

    叹英雄悲壮,情仇交织,写沧桑载。

    《满江红·忠义殇》

    奸佞施谋,冤屈恨、怒冲霄汉。

    鸳鸯血、怒涛汹涌,恨情弥漫。

    夜走蜈蚣心未惧,逃亡之路途多舛。

    忆往昔、忠义两难全,肝肠断。

    《念奴娇·侠影悲歌》

    江湖险恶,恨难平、怒向奸人挥剑。

    血雨腥风,楼阙黯、侠义悲歌乍现。

    夜走蜈蚣,心犹未悔,前路何漫漫。

    英雄长叹,世间情义难断。

    诠释

    《水龙吟·血恨逃亡》的诠释:开篇诉说张都监的阴谋是灾祸的根源,武松的仇恨如大海般深沉。接着描绘了血溅鸳鸯楼的惨烈和夜走蜈蚣岭的迷茫。随后指出周易哲学中阴阳的变化和因果的循环是世间的普遍规律。最后感慨英雄的悲壮、情仇的复杂,以及所经历的沧桑岁月。

    《满江红·忠义殇》的诠释:此词先讲述了奸佞的阴谋给武松带来的冤屈和仇恨。血溅鸳鸯楼时恨意滔天,弥漫四周。夜走蜈蚣岭时虽心无惧意,但逃亡之路却充满坎坷。回忆起过去,忠义难以两全,令人肝肠寸断。

    《念奴娇·侠影悲歌》的诠释:描绘了江湖的险恶,以及武松难以平息的仇恨,向奸人拔剑而起。血溅鸳鸯楼的惨状,侠义的悲歌显现。夜走蜈蚣岭,他心中并无悔意,只是前路漫长迷茫。英雄不禁慨叹,世间的情义难以割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