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匆匆五年
作者:泣血染长衫   1960:南锣鼓巷街霸最新章节     
    (前面写得太差了,改了两天一夜,也改不好,不知道怎么写着就写成这样了,很对不起大家,给大家喂了这么多毒。)

    (第一次尝试年代文,说实话困难有点多,尤其是知青篇,抄都没地方抄,写个东西查半天资料,到最后居然还不对,严重影响后面剧情。)

    (既然写不好,就不写了,虽然大纲上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但我是真的没眼看了。)

    (过渡一下,我们直接到改开。)

    1978年,

    “你这就要走了?”

    “你不是马上也要走了?”

    陈泽和沙其鸣像是一对多年的老朋,背着手漫步在林场的沥青马路上。

    黑色的沥青铺成的马路,一路延伸到大山深处,平坦、光滑。

    路两旁是漫山遍野的新长出来的林木。

    “是啊,我也要走了。”

    陈泽叹了一口气,默默说道。

    从1973年到1978年,从来时的17岁小伙子到如今的22岁大人,他在这里度过了五年时光。

    五年间,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1973年,

    在大庆招待所的夜晚,肖红来到陈泽房间,两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回去后,陈泽代理销售科科长,肖红任副科长,场里的人颇有微词。

    五月,随着新知青的到来,张家屯知青点的知青增加到了120人,林场总人数也突破了两千大关。

    当然,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不少鸡毛蒜皮的事情。

    九月份,经过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市里的大力支持,林场终于盖起了第二、第三栋楼。

    不仅那批女知青得到了安置,还有许多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选择了留在伊水,成为正式员工,准备搬进了新盖起的楼房。

    陈泽和肖红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不过没有继续发展办公室恋情。

    十二月份,又到捕鱼期,年里开销太大,沙其鸣和陈泽为钱愁的快哭了,还是终于忍不住对春水河中的鱼下了黑手。

    从省会借来一火车大型的破冰打捞设备,提前设下埋伏,这一年,途经春水河的山鲶鱼族群重度减员,出现年龄断层。

    山鲶鱼的无私奉献,让林场员工次年鸟枪换炮,用上了新油锯,开上拖拉机,穿上了新衣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强度大大降低。

    1973年林场的利润翻了15倍,从上一年的5万,到年底75万。

    ......

    1974年,

    开春,林场动员林场员工与当地人,修了一条联通各个林场的石子路,方便了林场之间的管理沟通,也方便了当地人来往。

    当地人对修路的态度还算积极,场里包办了修路期间的所有伙食,出工的农民不用自带干粮,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

    沙其鸣又腆着脸去市里借来了许多大型设备,工期很快就结束了。

    年中,林场加盖两栋房子,算上原本的三栋房子,一共五栋,可以容纳500人居住,短期来看是足够居住了。

    长期来看还是有些不足,沙其鸣计划在未来三年再修建十栋,足够2000人居住的房子。

    林场的条件越来越好,林场建起了自己的小学,诊所,操场,商店,越来越的本地人想方设法加入林场,林场员工人数突破三千。

    七月份,陈泽带着肖红去了一趟南方,费劲千辛万苦弄来了一批新式布料和棉花,带回来后,不只是林场的工人,甚至附近的村民都闻风而动,涌入林场商店,将之抢购一空,也让陈泽看到了大家被压抑的消费力。

    于是乎,九月份陈泽又专门去了一趟魔都,弄了一些牙刷,肥皂,毛巾,脸盆等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

    顺路去探望了小王同志的父母,虽然运动会还没结束,73年一月以后,但已经有部分人员可以返回家乡。

    尴尬的是,小王同志父母问他和自己小王什么关系,陈泽答不上来。

    而一同过来的肖红也有些吃醋。

    九月末,陈泽成功带着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回到了伊水,火车刚到站,就被扣下一半,之后又有各个兄弟部门找上门,打感情牌,等运回林场的时候,东西已经只剩下一半的一半了。

    本想着这些不是刚需,买的人不会很多,没想到当天便被抢购一空。

    年底,虽然渔获收益只有上一年的一半,但由于林场工人变多的缘故,当年的收益不降反升,来到了80万。

    考虑到渔业收入是一大进项,场里决定计划进行人工养殖,并将之提上林场日程。

    ......

    1975年,

    开年,第一件事还是修路,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出工的人更加积极了,根本不用各村村长、队长督促,自己扛着铁锹就过来了。

    人力成本省下了,但伙食费方面的开销,林场可谓是颇为大方。

    陈泽听场里的会计抱怨,伙食费太高,每天光是买猪,就要买五头。

    干活的农民也很实在,吃了肉工程进度飞快,石子路再次延伸,目标直达市区。

    但最终还是因为修了三分之二没钱了,只能作罢,准备来年再接着修。

    三月份,经过场内多方协调,先后开了十几次会,第一批鱼苗下水。

    山鲶鱼属于鲟鱼,生长期动辄十几年,因此鱼苗主要选择生长期短,收益高的鱼种。

    为此,场里还请来了一位省城的专家,并花重金招募了几名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寄希望于未来渔业能成为林场经济增长点。

    五月份,养参计划也被提上日程,这是陈泽想很久的,本地许多人都有丰富的养参经验,伊水的自然条件也是非常好,很适合搞林下经济。

    陈泽知道,后世许多地方都靠养参发了财,尤其是先吃到红利的那一批,因此他提了出来,并对此寄予了很大希望。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收益,现在都看不到头,七五年林场的主要收益还是依靠林木资源。

    林场更换了设备,效率更高了,林场每个月的收益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当然,漫山遍野的森林,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九月份,陈泽和沙其鸣通过重重关系联系上了驻港办的一位朋友,试着出口了一批东北松茸。

    因为,陈泽看到当地人用来喂猪的松茸时,想到了后世曾看过的某篇营销号新闻,记得似乎前世确实有听说关于改开后小日子商社大力收购国内山珍产品建立相关供应链的消息,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场长商议了一下。

    十二月,林场年收入突破100万大关,市里的领导想要借助这件事放一个卫星,为沙其鸣以后铺路,但陈泽和沙其鸣仔细商议以后,觉得还是暂时不要声张,闷声发大财才是正路,成果在这里放着,放卫星什么时候都不晚。

    年尾,陈泽借出差的名义回了趟京城,阔别三年,终于见到了家人与朋友。

    这些年虽然一直有通信,甚至偶尔陈泽还会用市里的电话,跟家里人通话,但终究不及面对面。

    家里人变化很大,母亲头上白发多了,父亲有了(外)孙子孙女,和善了许多,大姐陈雅吃胖了,反倒是小花花,瘦了好多,小丫头长开了,长成了14、5岁的大丫头,和她母亲年轻时候一样漂亮。

    陈泽在家里呆了两天,吃了年夜饭,美中不足的是,肖红非要跟着,像个跟屁虫一样,当家人问道小王父母同样的问题时,陈泽再次哑然。

    二姐倒是看出了不对,但陈母却丝毫没看出来,俨然一副把肖红当自家儿媳妇的模样。

    把陈泽小时候送给她的,品相极好,陈母极为喜欢的翡翠镯子给了肖红,还心心念念地说:“这是我们老陈家地传家宝,是陈泽他奶奶当年给我的,让我留给以后的儿媳妇。”

    陈泽眼睁睁看着母亲睁着眼说瞎话,但也不敢当场拆穿。

    而肖红却不管是真是假,脸上高兴的笑容藏不住,时不时看向陈泽。

    ......

    1976年,

    开年第一件事,修路,修路,还是修路,随着一头头猪开膛破肚,就在场里会计心疼想着建议场长搞副业,弄个养猪场的时候,从林场到市区的路终于打通。

    这场历经三年的,谋划四年的工程,终于完成了。

    自此,从林场到市区原本四个多小时的路程,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沙其鸣完成了他心中的夙愿,当晚和陈泽喝酒的时候,都忍不住说道:“我能办成这一件事,就够了;我能办成这一件事,就够了......”不停地重复这一句话。

    陈泽以为他真的心满意足了,结果第二天酒醒之后,沙其鸣指着林场门口地黑色光滑沥青公路说道:

    “同志,道路还很漫长,成功还很遥远,同志们还需继续努力。”

    二月份,寒冬未化,一封自申阳寄来的信,打破了林场的宁静。

    电话那头是负责联系港城出口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的目的是告诉林场,运往林场的东西已经卖了出去,让他们准备更多的货,在五月份之前南下运往广粥。

    并且信封中还附带了一张大单子。

    陈泽和沙其鸣看到单子下方的数额后,立即停下了手中的一切工作,召集林场所有员工,以及周围村民,进山挖山货!

    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鹿原林场停工停产,漫山遍野地挖山货。

    林场还在每个村子村口都设立收购点,每天晚上都有一个个村民在村口排着长队,把一家人从山里挖来的,以前用来喂猪的东西,卖给收购点。

    整个鹿原林场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赶山热。

    一直到三月中下旬,终于凑齐了单子上的所有东西,市里的火车立即出发,南下运往广粥,陈泽带着十几人亲自押运货物南下。

    两个月后,陈泽带着一笔15万美刀的汇款凭证归来。

    原本还在讨论的人参松茸等育养计划立即被提上日程,在鼓励村民们采集人参松茸的同时,林场花大功夫请来了农科院专家,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松茸种植基地,对包括松茸在内的许多山珍进行人工培育。

    又一个月后,省里来人,有领导亲自下来视察。

    鹿原林场获得15万美刀外汇的事情成了省里一个不小的卫星。

    国家急需外汇,企业出口后所有汇入国内的大笔资金,都会自动转换成rmb。

    这笔订单被中央贸易部下的对外贸易部注意到了,并且上了名单。

    贸易部都知道了,省里自然不会不知道。

    这年头能赚外汇的都是大爷,像中部的几个省,一年外汇贡献额度可能还不足300万美刀,能赚到15万美刀,在哪个省都是当宝贝一样供着。

    林场后续又签了几个单子。

    这一年,鹿原林场的员工数量达到了4000人大关,远远超出原本的预期计划,并且数量还在不停上涨,很多人甚至花钱进林场,这一年沙其鸣因为这件事已经处罚了不少人,但仍然摁不住势头。

    年底,场里的收入突破200rmb,林下经济与林木资源共同成为伊水主要经济两大支柱。

    为了丰富员工的生活,满足工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林场修建了食堂,澡堂和电影院,每天晚上都有专门的放映员放映电影。

    各种设施越来越完善。

    林下经济成功,养鱼却失败了,洒下的鱼苗并没有按照预期生长,新来的专家和学生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1977年,

    开年第一件事还是修路......

    不过,这次沙其鸣没有像去年说得那样,将石子路修成沥青公路,毕竟路刚修好,就这样折腾,那岂不成了......

    所以,77年的修路计划是进一步将石子路修到各个乡镇村子,并将之列为林场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而场里张会计开完会之后,立刻就到了场长办公室,之后真就将鹿原林场养猪厂计划提上日程。

    77年不仅修了到各个乡镇的路,确实还修了一段沥青路,就修在林场门口,沙其鸣说:

    “修到这里就行了,我就是打个头,告诉后来者,这路要照着咱们这个标准一直修下去。”

    “我明年就该走了。”

    省里的同志虽然还没有下来,但两人知道明年就是最后一年了。

    三月份,路还没修完,意识到时间紧迫的场长,就立即开启了盖房子计划,去年的收益快速增长,年底还有结余,这给了他很大的底气。

    于是又一口气盖了三栋楼。

    五月份,老三黄磊结婚了。

    兄弟几人里面,老二罗翔虽然谈了这么长时间的恋爱,和女孩关系也很好,但一直没有传出风声。

    老四范勇是个官迷,家里条件一般,已经不想搬回去了,早早搬到了林场宿舍,在陈泽的安排下,现在是后勤科的副科长,干得还算不错,但是也一直没有结婚。

    老五王朔,心心念念回京城,整天抱着陈泽的胳膊,唠叨着,“千万不要抛弃我。”把陈泽恶心的够呛。

    老六董瑞没什么打算,努力干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得倒是高高兴兴,毕竟现在员工工资虽然不比石油工人,但却是不低,福利还好。

    至于宝庆,已经不在林场伐木了,改道去培育基地种人参去了,这小子嫌砍树太累。他家里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是个隔壁镇的姑娘,长得模样还不错,明年也要成亲了。

    黄磊结婚的时候,陈泽刚从南方回来,送了一块男方手表,送了女方一块空间里收藏的小玉佩。

    听闻两人之所以结婚是因为擦枪走火,女方有了身孕,想到两人还住在知青院的宿舍,于是陈泽又帮他们在场里申请了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