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粮食多也难
作者:花果山的小猴子   穿成农门寡妇,带女儿囤粮登巅峰最新章节     
    最后,大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秀英这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支持着秀英

    “对,咱们应该试试!”

    “秀英说得有道理,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赵存粮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还弄不明白,别来瞎掺和。”

    大家听了秀英的话,心里像是燃起了一团火,恨不得现在就去山坳里把红薯挖回来。

    人群中有人激动地喊着:“走,咱们这就去挖红薯!” 还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飞奔过去。

    今年大旱又遇到冰雹,其他地方到处都是哀鸿遍野。相邻的村庄里,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人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然而,只有福田村家家有囤粮。福田村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安心,孩子们在村里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

    山坳里还有那么多的红薯,那绿油油的红薯藤铺满了山坳,仿佛一片希望的田野。就算是顿顿吃红薯也能吃饱。

    一位大嫂笑着说道:“家里有囤粮,咱们心里踏实,再也不怕挨饿啦!” 大家纷纷点头,脸上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张太婆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忧心忡忡地说道:“现在咱们村那么多粮食,这可不是件小事啊!若是被不怀好意的人惦记上了,这可怎么办?”

    张太婆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浑浊的眼睛里透着深深的不安。

    “我这老婆子活了九十多岁,啥没经历过?看过灾年易子而食的惨状,也看过烧杀抢掠的恶行。”

    张太婆回忆起那些悲惨的过往,声音都有些颤抖:“那时候啊,人为了活下去,什么丧良心的事儿都干得出来。如今咱们村有了这么多粮食,保不准就会招来祸端。” 她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头叹气。

    众人听了张太婆的话,原本兴奋的心情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陷入了沉思之中。

    秀英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提议道:“大家先别慌,我有个想法。之前干旱时在村口设置的关卡暂时不能取消,这个关卡能起到预警的作用,万一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也好及时通知大家,让咱们有所防备。”

    秀英目光坚定,语气沉稳,让人不自觉地信服。

    “还有,看守水源的两个小分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只盯着水源了。咱们把他们改为巡逻队,分为白天和晚上,交替巡逻。

    白天的巡逻队重点查看村子周边的情况,留意有没有陌生人或者可疑的迹象。晚上的巡逻队要保持警惕,注意有没有动静。”

    秀英边说边比划着,神情严肃而认真。

    “这样一来,咱们村子的安全就能多一份保障,大家也能更安心地过日子,好好谋划咱们的未来。”

    秀英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村子和村民的关切与担当。

    村里人听了秀英的提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大家交头接耳,都觉得秀英这主意出得好。

    还有不少汉子拍着胸脯说到:“秀英这法子妙!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打咱们粮食的主意,就让他有来无回!”

    这些汉子们个个摩拳擦掌,满脸的愤怒与坚决。

    “咱们可不是好欺负的,谁敢来犯,定叫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挥舞着粗壮的胳膊,大声吼道。

    “对,咱们团结一心,护好咱们的村子和粮食!”

    另一个汉子也跟着附和,眼神中充满了狠劲儿。

    一时间,群情激昂,大家保卫村子和粮食的决心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烧。

    经过一番热烈的商议,最终有了定论。上山挖红薯的事情就交给村里的妇人和孩子们。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郑重地说道:“妇人们心细,孩子们也有把子力气,让他们相互配合着挖红薯,准能行。”

    妇人们彼此对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孩子们则兴奋地蹦蹦跳跳,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发。

    而村里的汉子们则担当起守护村子的重任。

    一位身强力壮的汉子紧握拳头,大声说道:“咱们身强力壮,定要把村子守得如同铁桶一般,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其他汉子们纷纷响应,神情严肃而庄重,仿佛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大家放心去挖红薯,村子有我们守着!”

    汉子们挺直了脊梁,展现出无比的担当和勇气,让人感到无比安心。

    村长站在人群中间,神色凝重地提醒道:“大伙先静一静,听我说几句。咱们还得先组织一个小分队去一趟城里打探一下情况。”

    村长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各家各户喂的肉鸡也到了出栏的时候,可咱们不能两眼一抹黑就蛮干。外面的情况究竟如何,市场行情怎样,咱们都得摸清楚。”

    村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严肃:“只有把这些情况都打探明白了,接下来大家才好商量一下怎么把肉鸡卖出去,卖多少钱合适?这可关系到咱们每家每户的收入,大家都得上点儿心。”

    众人听了村长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开始低声讨论起谁适合去城里打探消息。

    最后,经过一番热烈而细致的商量,众人终于有了决定。村里派出村长家的小儿子李生辉,还有秀英家的杨清风。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这李生辉和杨清风能识文断字,脑子灵光,也在府城念过书,见过世面,让他们去准没错。”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除此之外,各家还派出一个劳动力,方便趁此机会采购一下,家里需要的东西,这些人有身强力壮的青年,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汉子。他们迅速集结起来,组成了一支四十多人的队伍。

    秀英慷慨的借出了两头牛车和两头驴车,方便驮大家采买的东西。

    队伍中,人们精神抖擞,目光坚定,李生辉站在前面,声音洪亮地说道:“大家这次肩负着全村人的期望,一定要把情况摸清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