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迷雾中的川军之魂——名不副实的钢铁洪流
作者:吃货西行寺幽幽子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最新章节     
    “嘿,你们说,那些小日本会不会被我们川军团的赫赫威名吓得尿裤子,连主动挑战的胆子都没有?”陈浩的一句话,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整个房间内的空气瞬间凝固,静得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想象一下,一支手握四个师团、八万余众的十五军,会对一个兵力不过五千余人的川军团心生畏惧?这听起来就像是午夜梦回时分的荒诞笑谈,十六比一的兵力悬殊,简直就是大人欺负小孩的游戏,胜利的天平早已倾斜得无法再倾斜。

    但咱们这群知情者,自然不会拿这种外界的无知当作笑料。因为,这个所谓的“川军团”,其内核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团级建制,它是一座隐藏于迷雾中的军事堡垒,藏着令人瞠目结舌的秘密。

    你见过装备了二百四十余辆钢铁巨兽——坦克与装甲车的“装甲团”吗?那规模,即便是日军最骄傲的战车联队,也得四个才能勉强匹敌。又或者,你可曾目睹过上百门多管火箭炮组成的“火雨之阵”?要知道,日军一个炮兵联队才区区四十八门火炮,数量上咱们能顶俩,论起威力来,那简直是四倍还拐弯儿的震撼。

    更别提那九架翱翔天际的直升机,还有那三十六架战机和轰炸机编队,它们的存在,比正规空军飞行团还要豪华——毕竟,正经飞行团也就三十架飞机撑门面。

    拥有这样一股足以撼动山河的强悍武力,川军团即便人数精简,也绝不可能扮演那温顺无害的小白兔角色。你想装兔子?也得看对手信不信你这套。在日军的眼中,川军团早已被贴上了“火力全开的战车师团”标签,硬撼两个步兵师团?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代理参谋长王云山沉吟片刻,分析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军并无增兵的迹象。五十五师团正被怒江天险与国内军队缠斗,分身乏术;五十六师团呢,被我们打得丢盔弃甲,现在正躲在仰光舔舐伤口,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唯一能动弹的,也就第十八和三十三师团了。这两个师团,便是日军目前能动用的全部筹码。”

    如此这般,川军团,这个名不副实的“团”,实则是一股足以改写战局的钢铁洪流,正静静地等待着,看那些轻视它的人,如何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悔不当初。 在那片被历史风霜雕刻的战地里,即便以我们川军团那如磐石般稳固的陆军配置来衡量,恐怕也得两个日军师团联手,方能勉强与之抗衡。这样的力量对比,或许能让那些东瀛侵略者心中生出几分踟蹰,不敢轻易向北迈出侵略的步伐。”

    孟烦了,那位总爱以犀利言辞刺破虚伪的战友,忍不住打断了这份沉稳的分析:“你干脆直说,小鬼子掂量了自己的斤两,心里头怯了,不就得了!”

    王云山,那位向来严谨、不愿轻易下定论的指挥官,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稳重:“话不能如此直白,但你的意思,我亦有所体会。”

    孟烦了心里暗暗嘀咕,这古板的老兄,总爱在字眼上斤斤计较,真是个不解风情的家伙。

    而陈浩,那位屋子里最为老练的智者,他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纷扰,直接锁定了那位思维如炬的龙文章:“龙副团长,你的见解呢?这局棋,你如何落子?”

    龙文章,这位智谋深沉的副团长,先前一直在脑海中编织着一张复杂的战略网,思考着日军是否已悄然窥探到了川军团的秘密。

    答案,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清晰而冰冷——是的,他们很可能已经知晓。

    川军团,这个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的队伍,吸纳了太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儿女。但正如俗语所言,“萝卜快了不洗泥”,人数的激增,也带来了审核的疏漏。那些心怀不轨者,甚至是日本人的耳目,都可能混入了这支铁血军团。

    尽管后续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固了保密的篱笆,但那些频繁与外界接触的武器装备,难免会成为敌人耳目的猎物,泄露些许天机。

    对于日军而言,若要以两个师团之力挑战如今的川军团,无异于以卵击石,五十六师团的惨败便是最好的警示。那时的川军团,还只是一支羽翼未丰的雏鸟,坦克与装甲车的数量,不及现在的五分之一。

    龙文章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棋子:“若不急于一时,我们不如继续磨砺剑锋,整军备战,待到部队战斗力炉火纯青,时机成熟之际,再以一记雷霆万钧,直捣黄龙。”

    时间,对于川军团而言,是最忠实的盟友,也是最锋利的武器。这一点,陈浩早已洞悉,他饶有兴趣地望着龙文章,抛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倘若,我偏要让日军主动送上门来呢?”

    这一刻,整个房间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张力填满,等待着龙文章的下一枚棋子,如何在这盘波澜壮阔的棋局中,落下决定性的一击。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日军阵营的舵手换成了饭田祥二郎的继任者——牟田口廉也,一个行事鲁莽,如同蛮牛般的将领。龙文章轻咳一声,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若是牟田口那厮掌舵,我笃信,只需一丝火星,便能点燃他主动来袭的熊熊烈焰。”

    陈浩闻言,眼眸中闪过一抹共鸣的光芒,他缓缓站起,步伐沉稳地迈向那面镶嵌着广阔疆域地图的墙壁。教鞭在他的手中如同指挥棒,轻轻一点,怒江之畔,仿佛已硝烟四起:“我们,将兵力北调,虚晃一枪,直指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诱其入瓮。”

    分兵之计,意在制造空虚,诱敌深入。参谋长眉头紧锁,追问道:“此计需多少兵马方能奏效?”

    “三个合成营,浩浩荡荡,人少则戏不真,牟田口那厮未必会上钩。”陈浩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龙文章眉头微皱,提出了心中的疑虑:“倘若给了他机会,他却不为所动呢?”

    陈浩猛然一挥手,教鞭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他的眼神冷冽如霜,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若他不知好歹,那便休怪我们以假乱真,先灭了他的五十五师团,再顺势将他一脚踹入大海,教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绝望。”

    室内,陈浩的杀气仿佛凝固了空气,每个人的心跳都随之加速,唯有他的声音在空旷中回响,如同死神的低语。

    众人心中暗道:“平日里团座和颜悦色,一旦谈及战事,却仿佛变身为无情的战神,令人胆寒。”

    突然,参谋长王云山打破了沉默:“如此大规模的行动,统率三营,直指一师团,何人堪当此任?”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川军团中,干部们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迷龙、邓宝之辈,昔日不过是大头兵一枚。若说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提携迅速;那么,从另一面看,便是能力与职位尚存差距,实战经验略显不足。

    即便是经过速成培训,能依照书本布置营连战术,但面对的是两万余人的师团,需要的不仅仅是战术知识,更需具备宏观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指挥才能。王云山自己,也缺乏独挑大梁的经验,难以胜任此重任。

    环顾四周,唯有龙文章,还算得上是一位能够撑起大局的将领。川军团的人才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在陈浩精心布局的棋盘上,每一步都暗藏玄机。他深知,若那虚张声势之计真的触动了日军的敏感神经,引来大军压境,前线指挥官的人选便成了他心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龙文章虽已离去,但陈浩的心中却悄然浮现出另一个身影——李云龙,那个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指挥若定的传奇人物。

    没错,正是李云龙!他的战术智慧与战场嗅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迷航者前行。陈浩心中暗自盘算,自己手中还握着两次珍贵的召唤机会,足以让李云龙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展现他的英姿,十四天的时光,对于即将到来的战役而言,绰绰有余。

    暂时将这份思绪深藏心底,陈浩与众人继续在这片思维的战场上,雕琢着那个分兵诱敌的惊天阴谋。这场战役的规模,如同巨龙般庞大,而筹备与谋划的时间,也如同细水长流,需耐心等待。

    五日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直到一封电报划破长空,宣告着这场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第二百师的营地,宁静中带着一丝肃杀,七辆美式吉普车静静地停驻在驻地门口的空地上,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彰显着乘坐者的非凡地位。而能让师长戴安澜亲自作陪的,更是非同小可。

    在那群人的中心,站立着一位身形挺拔的将军——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他,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的佼佼者,与陈成将军情同手足,是陈成派系中的智囊与栋梁。他曾在那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一战”的上高战役中,担任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指挥若定,取得全面胜利。又在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重创日军,威名远播。

    远征军,这支由英美提供的枪支弹药与物资组建的军队,本是罗卓英手中的一张王牌。为了将这股强大的力量牢牢掌控在自己麾下,陈成费尽心思,终于为他争取到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然而,联合作战的道路却远比想象中崎岖,英国人的自私与短视,让远征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出发时的十万勇士,如今在这片异国他乡,又将书写怎样的传奇与悲壮? 归来仅余五万残兵,武器物资尽失荒野之间,犹如秋风扫落叶,一片萧瑟。尽管这场败仗的黑锅被巧妙地甩给了远方的英国人,但罗卓英的心中仍如同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让他颜面无光,难以释怀。

    然而,在这阴霾笼罩的时刻,第二百师却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些许希望之光。戴安澜,这位第二百师的将领,携着胜利的喜讯归来,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他所率领的川军团,正面击败了日军一个师团,所使用的枪械、战车、火箭炮,如同神迹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让罗卓英不禁心生好奇,亲自前来视察。

    “请看,这是一门一百口径的滑膛炮,其威力之巨大,足以震撼天地。无论是坚不可摧的坦克,还是水泥浇筑的碉堡,在它的轰鸣之下,都将化为齑粉。”戴安澜亲自上阵,如数家珍地为众人讲解着各种武器装备的优越性,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与期待。

    罗卓英看着眼前的自动步枪和六三式火箭炮,心中不禁暗暗点头:“真是好坦克啊!只可惜数量有限,如同稀世珍宝般难得一见。如果能有几十辆,甚至上百辆这样的坦克来替换我们第二百师的装备,那我们的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击败日军一个师团,又何足挂齿呢?”

    一听此言,戴安澜便知罗司令心中仍有芥蒂。毕竟,他们第二百师在同古会战中虽然表现出色,硬顶了日军两个师团的猛攻,赢得了媒体的广泛赞誉。但川军团的横空出世,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直接击溃了日军一个师团,让第二百师在媒体的对比之下,黯然失色。

    第二百师的将士们虽然心中无怨,甘愿为恩人川军团当垫脚石,但罗卓英却难以释怀。他的心中仿佛有一块巨石压着,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时,站在一旁的杜聿明开口了:“我们正在与川军团联系,既然他们愿意慷慨相赠,那么想必也不会介意出售一些装备给我们。只是这武器精良,价格自然不菲。到时候还需罗长官向上面申请,拨给我们充足的采购经费啊!”

    杜聿明,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的将领,曾经亲手组建了第二百师,对其感情深厚。他深知这场竞争对于第二百师的重要性,也明白罗卓英心中的苦楚。因此,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恳切与期待,希望能够为第二百师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摇身一变,成为了第五军的统帅,引领着麾下的勇士们踏入了桂南会战的血雨腥风之中,特别是在桂南昆仑关,他亲自挂帅,与日军的“钢军”第五师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硬是将那股不可一世的钢铁洪流击得支离破碎,威名远播。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在那次远征的征途中,他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后路被敌军截断,归途无望,只能率领残部,踏上那片荒无人烟、被迷雾笼罩的野人山。那是一场与自然与死神的较量,无数英勇的战士在这片原始丛林中倒下,连他也几乎耗尽生命力,从那片死亡之地踉跄而出时,已是一副弱柳扶风的模样,体重骤减二十多斤,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而第二百师,那支他曾亲手培育的部队,依旧隶属第五军,如同他的孩子一般,让他牵肠挂肚。杜律明,这位铁血将军,对这支部队自然是关怀备至,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但他深知,要让罗桌英这位老战友出手相助,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是行不通的。于是,他暗自盘算,无非是在采购经费上做些手脚,多批一些款项,除去必要的开支,余下的便作为大伙的私房钱,自然也不能少了罗长官的那一份。在这个乱世,贪污腐败已蔚然成风,大伙儿都随波逐流,谁要是太过清廉,反而会惹人怀疑,甚至被扣上“异类”的帽子。

    罗桌英此行并非单纯为了视察,他肩负着史迪威将军的嘱托,要为美国佬弄些武器样品回去。面对杜律明,他毫不隐瞒,待陪同人员离开后,便将此事的内幕与自己的猜测娓娓道来。

    “想不到,连美国人都对这武器垂涎三尺,想要研究仿制。”杜律明闻言,大惊失色,他原以为美国人技术先进,只是不愿与他们分享。回想起之前远征军向美国求购武器时,美国人总是先满足英国人的需求,再轮到他们,心中便多了几分不满。

    罗桌英轻轻抿了一口茶,放下茶碗,缓缓说道:“据史迪威所言,川军团所使用的武器,技术之先进,至少领先当今十年。就连英国人都尚未掌握,正绞尽脑汁想要弄到样品研究仿制呢。”

    杜律明心中疑惑更甚,英美两国已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佼佼者,这川军团究竟是从何而来,竟能拥有如此超前的技术?罗桌英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或许是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在一个迷雾缭绕的小镇里,隐藏着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它如同一块古老的化石,深深嵌入时间的缝隙中,除非你亲自踏入那片神秘的领域,向那些守口如瓶的智者探寻,但他们或许会相视一笑,转身离去,留下你独自在风中凌乱。

    “在交易的那一刻,你或许可以做个细心的侦探,用你那敏锐的眼睛,捕捉到那些微妙的线索和信号。”杜律明心中暗自琢磨,脸上拂过一抹无奈的笑意,似乎已接受了这既定的事实。

    而另一边,史迪威那份沉甸甸的人情,却如同一片落叶,轻轻巧巧地飘进了罗卓英的掌心。美国人愿意为此慷慨解囊,那额外的黄金与荣耀,自然也要有人分享这份盛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杜律明分得了一杯羹,那是他用智慧与勇气换来的酬劳。而戴按澜,那个总是默默站在背后的人,也在这场游戏中,悄然拾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碎片。

    就这样,他们在命运的棋盘上,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的光鲜亮丽,有的则隐匿于暗处,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这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在那账本上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笔“操作不慎,设备毁损”,仿佛就能让那翻涌的风云悄然平息。可就在这时,一位少校如同狂风骤雨般莽撞地闯入,生生打断了室内两位大佬正酝酿的深沉对话,激起了一片不满的涟漪。

    戴按澜,那位始终保持着沉默的陪客,此刻猛然站起,如同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对着少校喷发出了严厉的火焰:“你这家伙,难道连最基本的礼仪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吗?”少校也是个机灵人,见状连忙赔笑,退出了房间,轻轻合上门扉,门外响起了一声规规矩矩的“报告”。

    这一次,他手中的电报如同烫手山芋,小心翼翼地递上前来:“报告长官,川军团急电,他们正计划派遣三支劲旅北上,直击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恳请我军代为通报远征军司令部,协同作战。”

    此言一出,室内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五彩斑斓,仿佛调色盘上的颜料被不经意间打翻。戴按澜一把夺过电报,匆匆浏览,那电报上的内容如同锋利的刀刃,刺进了他的心房。坏了,大事不妙!

    这电报的措辞,简直是儿戏一般,居然要让远征军去配合一个团体单位行动。究竟谁是领头羊,谁又在指挥谁?更糟糕的是,这番话还偏偏被两位直接上司听了个正着,罗长官的脸色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心中的怒火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却被他硬生生地压了下去。

    他在心里怒吼:“这像什么话?这像什么话?”若是在他麾下,有人胆敢如此放肆,他定要让其付出代价,但眼前的川军团,却是他既无法约束也无法制衡的存在。哪怕是指着他的鼻子痛骂一场,他也只能隐忍不发,徒增烦恼。

    杜律明虽然心中也升起了被冒犯的怒火,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冷静,目光如炬地问道:“他们打算派出多少人?”

    “三个营,大约两千多人吧。”戴按澜的回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他对川军团的印象还停留在往昔,对于如今的他们已是如何模样,他心中并无把握。

    “两千余人,对阵日军两万雄师,他们是不是疯了?”杜律明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嘀咕,究竟是自己疯了,还是那些家伙已经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