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先入关者为王
作者:笃志   血脉撒满世界最新章节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闰九月,楚后怀王熊心发布了一道重要命令:卿子冠军宋义率领项羽、范增、英布等将领北上救援赵国。

    同时,刘邦独自领军向西进发攻打秦国。此外,他还沿路收拢陈胜和项梁的余部。

    熊心与诸位将领对着天空庄严地盟誓,约定“先攻破秦朝进入咸阳的人可以称王”。

    然而,项羽并不愿意北上,他更希望能够跟随刘邦一同西进讨伐秦国,以报叔父项梁之仇。

    但熊心曾受到项梁的欺凌,早已与项家结下深仇大恨,自然不会满足项羽的愿望。

    项羽无奈碰壁,如今权力尽在熊心手中,他只能服从命令。

    十月,项羽辞别楚王熊心,宋义和刘邦各自率军踏上征程。

    宋义率领部队行进到安阳时,下令军队就地驻扎,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此刻,安阳距离巨鹿的直线距离不足五百里,全军上下都积极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士兵们坚信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

    等待盟友救援的日子里,赵王犹如惊弓之鸟般躲在巨鹿城中,身体忍不住地颤抖着。

    城外的王离率领着二十万秦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日夜不停地发动猛烈攻击。

    幸运的是,由于秦军有着屠城的残暴传统,这使得守城的军民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秦军的进攻。

    而大将张耳则居中调度,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成功地抵挡住了秦军一次又一次的凶猛攻击。

    虽然巨鹿城已摇摇欲坠,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这也给了赵王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大将张耳面容憔悴,双眼布满了通红的血丝,长时间的战斗让他疲惫不堪,已经数日未曾合眼。

    他知道,这样下去,巨鹿城恐怕难以支撑多久。

    张耳心急如焚,焦虑地在城中来回踱步。他再次派遣使者前往陈馀处,催促他尽快前来救援巨鹿。

    使者带着赵王和张耳的期望,踏上了寻找陈馀的征程。

    使者又一次顺利地见到了陈馀,但还是像之前一样被陈馀打发了回去。

    陈馀已经记不清这是张耳第几次派人来了,他感到十分无奈。

    他知道巨鹿的危急情况,也明白张耳需要救援,但他手中的几万士兵都是刚刚收拢过来的乌合之众。

    要去攻打强大的秦军将领王离,他觉得自己毫无胜算。

    在他眼中,张耳的要求有些过分,明知道前方是火坑,却还要让他跳进去送死。毕竟,他们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然而,事实其实非常简单,张耳和陈馀曾是一对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好兄弟。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却说那宋义领命救援赵国,率领楚军一路行军至安阳后便不再前行,就地驻扎起来。

    就这样,楚军在此地停留了整整四十六天,赵王此时犹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日日夜夜都盼着楚军的到来,然而宋义却悠然自得地在安阳欣赏起了风景。

    楚军将士们纷纷疑惑不解,完全猜不透宋义究竟有何打算。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宋义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项羽终于坐不住了,心中的怒火也渐渐燃烧起来:“当初我本想西进,你们却阻拦不让;如今令我随军北上,宋义却又在此拖延观望,既不主动出击,也不撤退,到底是何居心!”

    终于,无法忍受这种局面的项羽决定亲自找宋义理论一番。

    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来到宋义面前,直言道:“将军,如今秦军已经围困住了赵王所在的巨鹿城,我军此次奉命前来救援,理应迅速渡过黄河,向秦军发动攻击。

    如此一来,赵、楚两军便能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秦军必定会失败。可是现在时机稍纵即逝,您为何迟迟不肯出兵呢?”

    宋义看着眼前的项羽,心中暗自不屑地撇了撇嘴。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贤侄啊,你说的可不对哦!你想想,那小小的牛虻够厉害了吧?它能把一头老牛叮得毫无办法。

    但再厉害的牛虻,也拿那些虮子和虱子没辙呀!如今秦国就像那牛虻,而赵国呢,则如同虮子和虱子。

    秦国想要一下子吞并掉赵国,谈何容易啊?所以我才下令让大军驻扎在此处,耐心等待时机。

    要是秦国胜利了,他们的士兵必定会疲惫不堪。到时候,我们正好趁他们疲惫之时攻打过去。

    若是秦国战败了,那就更妙了!我们可以直接率领军队向西进发,一举消灭秦朝。这就是所谓的‘以逸待劳’之策。

    论勇猛,我可能比不上你;但是要说谋略,你绝对比不上我。至于这场战争该如何打,你就不必忧心忡忡啦!”

    跟项羽这边客客气气地说完,宋义转过脸去就阴沉地对亲兵下令:“传我的命令,今后凡是有对将士凶猛如虎、对上司违逆如羊、对财物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斩!”

    这句话一出,众人皆惊,大家都知道这道命令明显就是专门冲项羽来的。

    因为项羽平素性格暴躁,对手下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对宋义也是一点不服气,经常违抗命令。

    现在宋义这话不就是指着和尚骂贼秃吗?

    分明就是在说项羽的不是。言下之意,如果项羽再敢有意见,那就要他的脑袋了。

    项羽心里明白,宋义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实际上已经对自己动了杀机。

    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宋义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

    面对这种情况,项羽决定暂时忍耐下来,等待时机。

    毕竟,他还需要时间和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应对宋义的威胁,保护自己的安全。

    震慑了项羽,宋义心中那叫一个痛快,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就在这时,齐国的田荣为了讨好宋义,竟然主动提出要让宋义的儿子宋襄去齐国担任相国一职。

    这等好事,宋义自然不会拒绝。于是,他决定亲自护送儿子前往齐国,并一路将其送至无盐(现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部),全程长达四百多里。

    之前提到过,从安阳到被秦军围困的巨鹿距离也是四百多里。

    可见,宋义此次举动相当嚣张,不仅上演了一场“四百里相送”的闹剧,还在无盐举办了盛大的酒宴,与儿子尽情畅饮,以作饯别之宴。

    当时正值深秋季节,气候寒冷,又逢大雨倾盆而下,导致楚军的粮草供应不足,全军将士们都面临着饥寒交迫的困境。

    然而,宋义却毫不顾忌士兵们的感受,只顾陪伴儿子饮酒作乐、享受美食。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军将士的强烈不满和抱怨声。

    从宋义的一系列行为来看,可以推断出以楚怀王熊心为首的楚国保王派对项氏一族充满忌惮,并企图通过联合齐国来铲除他们。

    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由于楚国接纳了田假、田角和田间等人物,导致以田荣为首的齐国对楚国的项氏集团和赵国心生怨恨。

    而宋义接到援助赵国的命令后,竟然在安阳停留长达四十六天之久,甚至敢于将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担任相国,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得到了楚怀王熊心的默许,是向齐国示好的举动。

    宋义以项羽不服从调遣等理由颁布军令,实际上是为了给处死项羽留下伏笔,以免让熊心背负杀害功臣的恶名。

    无论熊心是否真的有绝赵联齐的计划,事实表明,熊心系中的重要人物宋义明显倾向于亲近齐国。

    对于赵国和项羽,他显然只是表面敷衍,内心并不友善。

    但是,宋义看穿了项梁的傲慢,却没有认识到自己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对项梁兵败预言的准确、高陵君的赞誉和楚后怀王熊心的赏识,使宋义自信心极度膨胀,真的以为自己是举世无双的名将了。

    宋义的嚣张让项羽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

    他咬牙切齿地骂道:“我们本来是来救援赵国、讨伐秦朝的,但这个可恶的宋义竟然停滞不前!

    今年遭遇了严重的饥荒,百姓们都没有食物,将士们只能靠吃芋头和豆子维持生计!

    而我们的军粮也非常紧张,这个老家伙却在那里大肆设宴!

    士兵们饿肚子,他不但不想办法带领大家进入赵国获取补给,与赵国合作攻打秦朝,反而说要等到秦军疲惫后才出兵!

    以秦国的强大实力,消灭赵国又有何难?赵国一旦被攻陷,秦国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候还怎么能指望利用秦国的疲惫呢!

    我们刚刚遭受了失败,大王忧虑不安,将所有的军队和粮草都交给了他,对他寄予了巨大的期望。国

    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可是他不仅不关心士兵,反而自私自利!这样的人还算得上是人吗!”

    项羽越说越激动,越想越生气,杀意充塞肺腑,久久难平。

    第二天一早,醒了酒的宋义擂鼓聚将,在帅帐内开早会。

    见诸将到齐,宋义清了清嗓子,刚准备说话,只见项羽突然抽出宝剑,带着呼呼的风声扑到宋义面前,举剑就砍。

    剑光一闪,宋义的头颅咕噜噜滚落在地!鲜血四溅,染红了营帐内的地毯。

    诸将惊叫声一片,个个呆若木鸡。他们瞪大眼睛,满脸惊恐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帅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间也仿佛停止了流动。项

    羽冷笑一声,抓住宋义的头发将他的头颅提起,对着诸将高声说道:“大家不必惊慌。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怀王密信命我来铲除宋义。”

    说完,他把宋义的头颅扔到地上,眼神冷酷而坚定。

    众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他们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和恐惧,但又不敢轻易表态。

    毕竟,项羽的勇猛和威名让他们心生敬畏。在沉默片刻后,终于有将领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项羽环视四周,目光如炬,大声道:“宋义已死,现在由我接替他的位置,带领大家继续作战。”

    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和自信,让人不禁为之信服。

    接着,项羽开始部署接下来的战略计划,他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作战方案。

    众将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项羽的指挥。

    在项羽的领导下,楚军士气大振,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备战,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项羽毫不推辞,立即就发布了代理上将军一号令:追杀宋襄!

    此令一出,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全军震动,士气大振。

    众将士皆明白,这是项羽在立威,也是在向世人宣告,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负责追杀的将士得令后,马不停蹄,一路疾驰。

    他们穿过山川河流,踏过泥泞小道,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在齐国境内,追上了毫不知情的宋襄。

    宋襄还沉浸在即将成为霸主的美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逼近。

    当他看到楚国追兵时,惊愕不已,但已经来不及逃跑。

    “宋义之子宋襄,尔父拥兵自重,贻误战机,已伏诛。今奉项将军之命,取汝首级。”为首的将领大喝一声,手起刀落,宋襄的人头落地。

    随后,负责追杀的将士们带着宋襄的人头回到营地,向项羽复命。

    项羽看着眼前的人头,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霸气。

    手握兵权的项羽深知,此时正是向楚王熊心讨要正式任命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当即派大将桓楚给楚王熊心送信,名为汇报事件经过,实为向熊心讨要正式任命。

    楚王熊心接到信后,顿时如五雷轰顶,瘫坐在地。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宋义竟然就这样死在了项羽手中。

    “完了,全完了!寡人所托非人,才脱虎口,又入狼窝。天意如此啊!”熊心喃喃自语,脸色苍白,心如死灰。

    他知道,如今的局势已经失控,项羽掌握着兵权,势力强大,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绝望。

    无可奈何之下,熊心只能正式册封项羽为上将军,并赐予其印信。

    然而,趁着自己的话还算有点分量,熊心还是给项羽设下了一些阻碍。

    除了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这两位大将无法调离之外,其余将领皆不受项羽管辖,听从熊心的号令。

    因此,此刻项羽能够随意调动的兵力仅有五万。

    但项羽心中却另有盘算:楚国本就是他项家的地盘。

    楚怀王也好,卿子冠军也罢,最终还不是得听从他项羽的指挥?谁敢违抗,他便杀之。

    尽管如今已站在权力之巅,但项羽的实力究竟如何,还需通过实战来验证。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奉令救援赵国的项羽已无退路。

    项羽率领着五万大军,而王离则拥有二十万大军。

    一比四的军力悬殊,造就了一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疯狂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