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套路和反套路
作者:红姜菠萝啤   随军住大院!躺平后全家听我心声最新章节     
    何春华还有些兴致勃勃地爬上板车:“接下去,要去哪里?”

    顾丰摇摇头:“没了。”

    “没了?”何春华没明白,“那这是……”

    顾丰确认何春华坐稳了,一脚踩下去:“这是之前两个客人说不要的,我得带回去。”

    “不要的?”何春华睁大了眼睛,“是这车有什么问题吗?”

    顾丰道:“不是车有问题,估计是觉得太贵吧,也正常。”

    顾丰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毕竟在这之间,他就已经经历过十几次同样的事情了。

    如今毕竟是七十年代,虽然大家日子比前些年好过了一些。

    但大多数人家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那些真正条件好的自然也有,可惜,以顾丰目前的情况,他也接触不到。

    说实话,要不是昨天意外拓展了县城的生意,木工作坊的客源其实也快进入瓶颈期了,他都想着要不要先做些更便宜,也更没有技术难度的东西出来去卖。

    哪怕赚得少一些,总好过看着木工作坊就这么停了进项,甚至就这么关了。

    没想到,昨天不过是心血来潮,就卖出去这么多小车。

    哪怕有两单没做成,顾丰都觉得心满意足了。

    何春华却不这么觉得。

    她看着板车上崭新的婴儿车,想了想,问道:“那个看都没看小车就说不要的客人家里,离这里近吗?”

    顾丰左右看了看:“在南水街,还行,就是绕,那边是县政府几栋家属楼在一起,人多,路也窄。”

    人多好啊。

    何春华又问:“这小车能便宜个几毛钱吗?”

    这倒是顾丰之前没想过的问题,这会儿算了算,“便宜个三五毛应该还可以,多了不好记账。”

    这毕竟不是顾丰一个人的买卖。

    卖了多少,成本多少,挣了多少,都是要记在生产队的账本上,年底要给队员分红的。

    别看长桥大队的队员们平时还挺好说话,和和气气的。

    就算是闹事,也不会闹大。

    但真要是到了年底,分红和他们自己心里算的对不上,绝对是要闹起来的。

    何春华能理解:“三五毛就够了。”

    她扯了扯顾丰的衣摆:“咱们先不回去,先去南水街。”

    南水街和县政府就隔着两条街,和县小学和县幼儿园只隔了一条街。

    县幼儿园和县小学都是正月初九开学。

    这会儿正是中午放学的时间,不少住得近的小孩子都会回家吃饭。

    整条南水街都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顾丰带着何春华过来的时候,还吸引了一路上不少人的注意。

    实在是这架势太少见了。

    骑自行车的人,他们见多了。

    但自行车后边还绑着这么大的板车,就实在是少见了。

    自家有自行车的人家都默默看了会儿,捉摸着往后要是搬送东西,家里的自行车后边倒也能这么弄,也省得自己累死累活地扛了。

    还有更多的人,注意力被板车上放着的小车吸引了。

    其中刚好就有接了孙女回来的张老头。

    张老头昨天刚去送了去市里邮政局上班的儿子,也是汽车站当时气氛热烈,加上那婴儿车看着质量是真不错,他想着家里三个孙女呢,一时情绪上头,才付了那一块钱定金。

    结果昨天一回家,家里老婆子一听,就把他骂得狗血临头。

    一口一个“俩丫头片子要什么儿童车”,“钱没挣回来多少还挺会花”,二话不说,让他把钱要回来。

    张老头是要面子的,今早一看到那个卖小推车的小顾同志来,简直臊得不行,连小推车都没看,就赶紧摆摆手说不要了,生怕被邻居看到了。

    还好,小顾同志没有多纠缠什么,点点头,就把一块钱还给他。

    张老头这才松了口气。

    这下,总算是能给老婆子一个交代了。

    没想到,刚过一个上午呢,就看见那小伙子竟然又来了。

    后边板车上还有一辆婴儿车和一辆小推车,张老头心一沉,下意识就觉得这小顾同志估摸着是不甘心,还想来让他付钱。

    张老头一下眉头皱紧。

    他牵着孙女的手走过去,刚想要说什么,就听人群里有人问道:“同志,你这车上是婴儿车吧?你自己做的?”

    车上的何春华笑道:“是我们公社的集体作坊做的,带来十几辆,卖得差不多了,这不,准备去国营饭店买点肉包子带回去,就回去了。”

    竟然半点没提及张老头先订了又退了的事。

    张老头先是心下大安,但很快,又忍不住皱眉。

    带来十几辆都卖完了?

    这话是说,除了他以外,其他交了定金的人都没退货?

    张老头一下心里又不舒服了。

    他忍不住开始回忆,昨天在汽车站有没有认识他的人看到他付定金了?

    就在张老头努力回忆的时候,前边,一听这婴儿车是集体作坊的东西,本来还担心投机倒把的人放心了。

    这年头国家政策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国家这么大,总有土地不好,粮食歉收的地区。

    就算是粮食丰收的生产队,但家家户户还是缺钱。

    就有公社干部从“全面发展”上琢磨办法,以生产队或者是公社的集体名义卖一点农作物或者是农副产品。

    只要量不算大,不影响粮食产量,就行。

    像是附近昌宁公社的廖家村,就因为村长家祖传做蚊香的手艺,开办了一个小型蚊香厂。

    工人就五个,这五个还兼任业务员,后勤科长,财务等干部职位。

    蚊香厂才开办不过一年,听说那个生产队的工分值一下就从四毛窜到了一块二,整个生产队的队员们都有钱了,生产队大队长还被县政府给夸奖了。

    足以可见,这种集体经济模式下的买卖,不算是投机倒把。

    再听带来十几辆,就剩这两辆了。

    刚开始问话的人就更加蠢蠢欲动了。

    “我之前在我姐夫家见过他家有一辆婴儿车,可大,我大姐生的三个孩子都能躺进去,还有空呢,那也是你们生产队做出来的吗?”

    这话一出,周围一片倒抽气声。

    有的是惊讶于这个人说的她大姐一胎生了三个娃的,有的是惊讶于竟然还有能一下躺三个孩子的婴儿车,这可比只能躺一个孩子的婴儿车要划算多了。

    也有人嘀嘀咕咕:“什么条件啊,生了娃有吃有喝还不够,还得花几块钱买这种只能用一两年的东西,真是钱多不够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