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镇南之战,前奏
作者:孤不是玄德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最新章节     
    永历十三年,公元1658年,12月23日。

    楚雄府,镇南州(今南华县)。

    南明总兵王国勋,晋王李定国的心腹部将,领5000兵马,奉晋王李定国之命,坚守在这里,构建防线,阻击满清大军前锋。

    永历朝廷的撤退路线,从昆明出发,途径禄丰、广通、楚雄、镇南州(今南华县)、大理、永平、最后到达永昌府。

    主力军队是晋王李定国和巩昌王白文选,领兵2万镇守大理府,垫后的是王国勋。

    蜀王刘文秀的旧部,广阳伯陈建、庆阳王冯双礼、艾承业,带着1万多人,在楚雄镇南州(今南华县)分道扬镳,北上四川建昌卫。

    这支军队,以庆阳王冯双礼为首,在镇南州(今南华县),脱离晋王李定国的大部队,途径姚安府,穿过金沙江,到达四川行营建厂卫。

    冯双礼的本意,是想转移军队,避开满清大军主力,汇合川南夔东十三家,临国公李来亨、靖国公刘体纯等人,共同反清。

    此时,李来亨在川南,集合夔东十三家,所有精锐部队,第二次攻打重庆,又惨遭大败。

    历史上,北上的冯双礼部,听闻皇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失国,军心顿时大乱,他也被乱兵干掉了。

    随后,沐天波的女婿,沐婉彤的夫君艾承业,小郡主沐婉瑜的姐夫,领着溃兵投降鞑子。

    永历小朝廷,在昆明的留守军队,加上晋王李定国,在从贵州带回来的溃兵,也就4万多(精锐不多)。

    满清三路大军,会师以后,有10万精锐兵马。

    南明的军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相互猜忌,各行其是,根本无法坚守昆明,只能逃遁。

    “都小心点!”

    “前面的注意,左右的看齐

    “兄弟们,一起用力,拉”

    “嘿哟嘿、嘿哟嘿、嘿哟嘿”

    此时,镇南州,东门城楼下,几个南明将佐带着小兵和土司兵,正在指挥一群民夫壮丁,用绳索给城门楼吊运物资。

    古代人,也是非常聪明的,特别是中原人,对城池防守,很有一套流程,即便是滚木,石块,火油,金汁,都可以用绳索拉上去。

    总兵王国勋,老武夫了,带着大军,到达镇南州的当日,就开始对城墙,进行整改修缮和加固,拓宽护城河。

    镇南州(今南华县),汉朝时,属益州郡,隋唐时,设南宁州。

    战略位置比首府楚雄更险要,处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向西是大理府、永昌、缅甸,向北进入姚安府,北上四川、西藏,是交通要塞。

    蜀王刘文秀,2次北征四川,行军路线,昆明、楚雄、镇南州,跨过金沙江,到达四川行都司的建昌卫。

    几年后,他的旧部,冯双礼等人,也是沿着这条路线,北上川南。

    镇南州,万历年间扩建,州城看上去像一条船,“州城如船,三层楼如桅,锁水塔如棹”。

    明朝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小时候在镇南州生活,后来被黔国公沐英掳获,送往南京入宫,朱棣靖难成功后,郑和下西洋,闻名中外,镇南州州城,外形似船,就是为了纪念郑和。

    明朝后期,西南边境土司,势力日益强大,与中央政府关系逐渐恶化,为了应对云贵土司,万历年间,开始对云贵各州县,进行扩大、加固,整兵备战。

    镇南州州城,州城周长2公里(约2000多米),在西南的县城里,算是比较大的,城墙高一丈五尺(约5米),城基7尺(约2.3米),城顶女墙5尺(约1.6米)。

    有四个城门,东门巩华门,南门文明门,西门来远门,北门龙泉门。

    护城河,是古代重点州县的标准配置,镇南州城的护城河,引入龙川河,宽4米,深2米。

    镇南州知县,看到永历朱由榔,带着群臣、家眷、百姓,撤退到镇南州,也怂了。

    当天夜里,他就带着家眷,金银珠宝,跟着跑路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段大人”

    “你看,搬运的速度,护城河的清理,太慢了,得加人”

    总兵王国勋,这时,也在巩华门外,对着搬运物资的壮丁民夫,眉头一皱,对着身边的土司官,客气的说道。

    王国勋,即便是总兵,但是在镇南州,土司才是地头蛇,武夫悍将出身的他,也得耐着性子。

    土司官段良,是县尉,白族人,祖上是平章段氏,镇南州白族,是楚雄四大土司之一,实力比较强。

    “王总兵,不用担心”

    “下官,已经安排人,去周边山上找人,很快就到”

    土司段良,抱拳还礼,恭敬的回道。

    白族土官是世袭的,明初延续到南明,就是土皇帝,知县是朝廷委派的,可以跑,土官跑不掉。

    土司官的权势来自世袭,段良担心满清来了后,剥夺世袭权利,因此,非常配合总兵王国勋。

    总兵王国勋,命令土官段良,抽调1000土司兵,配合军队守城。

    再征发1500壮丁、工匠,搬运石材,加高女墙、制作箭棚(防止中箭)、拓宽护城河,准备滚木、石块、火油、金汁(米工尿混合物),用于城墙防守。

    同时清理城门,砍光方圆5里的大木,搬入城中,既能充作燃料(防止围城缺少燃料),也能增加,满清前锋大军的攻城难度(打造攻城梯)。

    可是,现在,放眼望去,在东门楼周边,也就是几百人,太少了,得加人。

    好在,土司人多,没几天,就来了一大堆人,王国勋也不吝啬,加人就加钱,挪用一部分军资,发赏银,出门在外,钱财好办事啊。

    半个月后,州城面貌大改,城墙加高到9尺(约3米),云南别的不说,山高石头多,这帮武夫更狠,把州城县衙拆了,用于加固城墙。

    护城河,已经拓宽到5米,深2.5米,尤其是东门的护城河段,宽6米,深3米。

    永历十三年,正月31日。

    正白旗副都统白尔赫图,带着满清前锋军,,从昆明出发,浩浩荡荡的向楚雄进军。

    本部1500满洲大兵,总兵线国安4000人(孔有德旧部)、总兵张国柱3000人,降将郭李爱3000人、降将王兴4000人,总计1.5万兵马

    总兵线国安,明末辽东人,隶属于正红旗汉军。

    崇祯五年,随总兵孔有德,在莱州叛乱反明,后兵败投降满清,是定南王孔有德的亲信部将,李定国兵围桂林,孔有德兵败举家自焚,定南王余部归线国安统领。

    总兵张国柱,初为明朝副将。

    顺治二年,率兵投清,跟随续顺公沈永忠南下湖南,后又随平南王尚可喜,驻守广东。

    顺治十年,奉五省经略洪承畴命,留守广西,进封总兵。

    降将郭李爱,在南明永历朝廷时,封总兵,镇守贵州遵义。

    吴三桂从四川南下,攻贵州遵义,镇守遵义的总兵郭李爱,贪生怕死,率部卒5000多人,出城缴械投降。

    贵州大战时,郭李爱率本部,随吴三桂走北路,在七星关,遭遇镇守的巩昌王白文选,老辣的吴三桂,绕过七星关,威胁明军后路。

    白文选只能撤离七星关,双方在天生桥大战,急于表现的郭李爱,率部冲锋陷阵,伤亡2000多人,余部只剩下3000兵马。

    降将王兴,南明永历朝廷时,受封兴宁伯,镇守贵阳周边。

    北路的吴三桂,从遵义攻贵阳,王兴带着部下,总兵刘董才、王刘苍、王明池、朱守、金友臣、朱尚文、张伏成、杨士诚等7000多兵马,投降吴三桂。

    贵州大战时,同样急于表现的王兴,跟郭李爱一样,伤亡惨重,心腹手下朱守、朱尚文、杨士诚阵亡,余部4000兵马。

    2月6日,满清前锋军,白尔赫图部,抵达楚雄府。

    白尔赫图部,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官道),也就是永历朝廷的撤退路线,途经安宁、禄丰、广通等州县,到达楚雄府。

    昆明距离楚雄府(今南华县),路程400余里(约200公里)。

    沿途各州县,无一抵抗,官员逃的逃、降的降,清兵顺利接收,补充粮草,征发壮丁,骡马车辆。

    白尔赫图部,前锋大军1.5万,本部满洲大兵,配备马匹,其他军队,马匹比较少。

    日行60里,耗了7天时间,走完400多里路程,也算是兵贵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