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当得起伟大二字
作者:会侧空翻的猫   致郁系文豪,一本活着全球泪崩最新章节     
    2012年7月8日,李秀明表示:“木子新书《活着》,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华国最好的小说之一,也是文学史上的又一部不朽之作。”

    2012年7月9日,现任申城文联主席、申城作家协会专职主席、《先进文学选刊》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华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吴瑞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道:“《活着》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品,是作者木子对华国二十世纪一个家庭悲剧的刻画,也是旧时代下人民生活的写照。”

    2012年7月11日,现任《萌芽》杂志社总编胡文波表示,木子是他接触过的最有才华的作者。

    木子的作品总是能触动人心,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界独树一帜。更难得的是,木子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从未改变。

    2012年7月12日,现任北平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邹方海教授发表文章:《活着》深度解读——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

    文章中表示:“生命短暂而宝贵,但活着本身就是希望的源泉。”

    “当我们沉浸在生活的琐碎与困扰之中,常常会忘却了那个最本质、最纯真的问题——我们为何而活?是为了物质的富足,还是为了名利的双收?或许,我们都在追求着这些外在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活着,不是简单的呼吸和心跳,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每一个困难,我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我们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听到鸟儿的歌唱,看到花儿的绽放。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去体验人间的喜怒哀乐,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所以,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用爱去拥抱每一个生命。因为,活着,就是生命的意义!”

    邹方海教授的这篇文章在互联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响。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正是活着这本书让他们对“活着”这一简单词汇有了更为立体、深刻的认知。

    2012年7月15日,《活着》发售第十八天,豆瓣评分9.7,有近三万名读者在下面评论,98%的读者打出了好评。

    有网友评论: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2012年7月18日,《活着》发售第二十天,《萌芽》杂志社和申城译文出版社发布和公告:《活着》全国累计销量已达200万整。

    ……

    鲁城,李立文的家中

    “老李,这群网友真是有才。”张秀兰手持手机,对李建国兴奋地分享道:“你听听这一条,,‘读来虽苦,却感到莫名的苦衷带暖’。”

    “还有这一条,‘谁说华国人没有信仰?华国人的信仰就是两个字,活着。’”

    张秀兰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些评价说的是真好。”

    老李叹了一口气道:“你都看了好几天了,天天看夸你儿子的报道,还没看够啊。”

    张秀兰瞪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俏皮:“当然看不够!我再看十年也不会腻。”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李建国,我现在心情很好,不想和你计较。但你也别自找没趣。”

    老李同志一看张秀兰急眼了,立马识趣地闭上了嘴,转而开始安静地阅读报纸。

    过了一会儿,看张秀兰还在美滋滋的看着手机,李建国轻声提醒道:“那个……秀兰,我已经订好去桂省的机票了,后天出发,你别忘了。”

    张秀兰头也不抬地回答:“知道了,知道了。这种小事你安排就好,不用特地告诉我。”

    ……

    此时,全国的媒体报纸也在疯狂报道。

    《‘活着’,当世经典!》

    《‘活着’发售20天,累计销量200万册》

    《木子,新时代最年轻的文学大师!》

    《21世纪最不能错过的书籍,‘活着’》

    《作家木子新书‘活着’,引发购书狂潮》

    在仅仅二十天的短暂时间内,《活着》这部作品在华国文学界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巨浪,其震撼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文坛。

    首先是读者都疯了。

    在媒体的多方位的宣传下,众多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

    在第二十一天,《活着》在全国竟然售出了12万册,第二十二天售出了,16万册,第二十三天售出了22,万册,第三次加印的50万册三天就卖光了。

    萌芽杂志社不得不开启第四次加印,共计70万册。

    然后,五天后又卖空了。

    针对这一现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晚间新闻中报道到:木子新书《活着》引发全国购书狂潮。

    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时间,但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

    申城,萌芽杂志社内

    “了不得啊,了不得啊。”胡主编看着报纸说道。

    “我也没想到,立文这本书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佟青犹豫的说道:“胡老师,我知道这本书写的很好,但是网上这么多的吹捧,是不是太过了,毕竟立文才十八岁,我怕……”

    佟青的话还没说完,胡主编就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担忧:“佟青啊,你这就是太谨慎了。《活着》这本书当得起伟大这两个字。”

    他抬头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你看,这书不仅仅是文字,它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坚韧。立文虽年轻,但他的笔下有着超乎寻常的成熟和深沉。”

    佟青听后,心中的疑虑稍微减轻了一些,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胡老师,您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会引起争议吗?毕竟现在的社会……”

    胡主编微笑着摇了摇头:“争议,自然会有。但你要知道,真正的好作品,往往都是在争议中崭露头角的。这本书的价值,不是由吹捧或者贬低来定义的,而是由时间来证明的。”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轻轻抚摸着那些陈旧的书籍:“你看这些书,它们都是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我相信,《活着》也会如此。它不仅仅是一本畅销书,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深思的传世之作。”

    佟青听后,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我明白了,胡老师。”

    胡主编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小佟。记住,我们不仅仅是出版商,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推广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文学工作者这个身份。”

    胡主编这时将目光投向窗外,自言自语道:“这本书给李立文带来的影响,可远非文字能衡量的啊……”

    ……

    2012年7月30日,李立文在家中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