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凝之
作者: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群英荟萃合集最新章节     
    家族荣耀与熏陶

    王凝之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这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家族。琅琊王氏自王翦起便声名显赫,王翦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秦国打下五国,战功赫赫,得以善终,为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孝圣王祥、友圣王览更是以其高尚的品德成为家族的精神支柱。到了东晋时期,王导作为三代元老、扶龙之臣,辅佐晋元帝司马睿登上帝位,使得琅琊王氏荣耀至极,朝廷中大部分官员都是王家人,连皇帝都对其忌惮不已。而书圣王羲之,作为王凝之的父亲,其书法成就更是登峰造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之子的成长

    在这样的家族氛围中,王凝之自幼受到熏陶。父亲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对他影响深远,王凝之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的功底,擅长草隶。他的书法作品《八月帖》笔法清劲,开篇稳健迟缓,中后篇用笔速度加快,笔画活跃跳荡,在《淳化阁帖》收录的王羲之诸子法帖中最有韵味。此外,他还留有一首《兰亭诗》,展现出其在文学方面的才华。然而,与家族中的其他杰出人物相比,王凝之并非才华高妙之人,在兄弟中也只能算是平庸者。但出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无疑为他的人生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二、婚姻之缘

    (一)选婿之由

    东晋时期,最有名望的士族便是乌衣巷的王谢二家。为保证上品士族的高贵,他们严格执行门当户对,互相通婚。谢道韫到了适婚年龄,叔父谢安开始为她在王家物色老公。刚开始,谢安选中的是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王徽之极具才华,雪夜访友一事更是体现其自由随性。然而,谢安觉得王徽之太自由散漫,不像是能对家庭负责之人。于是,经过一番考量,谢安最终选择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在谢安看来,王凝之性格相对稳重,且出身名门,与谢道韫门当户对,是理想的夫婿人选。

    (二)婚后不满

    婚后,谢道韫发现王凝之与自己想象中相差甚远。从才华方面来看,王凝之的才情主要体现在书法上,虽草书、隶书写得不错,但并无惊艳之作。而谢道韫可是东晋第一才女,她的咏絮之才成为后世才女的象征,且有很多作品传于世。从气质上对比,王凝之信奉五斗米教,沉迷其中,变得神叨叨、邋里邋遢,像个猥琐的男子。而谢道韫腹有诗书气自华,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价值观方面,王凝之是偏执的唯心主义者,面对孙恩叛乱,他不积极应战,只寄希望于鬼兵相助。而谢道韫积极用世,她曾多次劝解丈夫无果。两人的价值观严重冲突,使得他们的婚后生活充满了不协调。谢道韫对王凝之失望至极,她曾感叹:“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三、为官之路

    (一)仕途历程

    王凝之凭借着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的优势,在仕途上较为顺遂。他先后担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官职。在江州刺史任上,虽没有突出的政绩记载,但也维持了一方的稳定。担任左将军时,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职位,象征着家族的地位和荣耀。而会稽内史这个职位,让他成为了一方的重要官员,负责管理会稽地区的政务和军事。然而,王凝之在为官期间,并没有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更多的是依靠家族的声望和地位来维持自己的官职。

    (二)战乱之祸

    东晋末年,孙恩之乱爆发。孙恩率领五斗米教的信众从海上登陆,进兵会稽。此时,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强敌却毫不在意。他笃信五斗米教,沉迷于宗教信仰之中,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祈祷请得 “鬼兵” 助阵,从而击败叛军。因此,他既不整兵备战,也不加强城防设施,而是整日闭门在道室中祈祷求福。

    看到丈夫对战事不上心,谢道韫便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训练备战。然而,孙恩的起义大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很快就兵临会稽城下。王凝之没等到自己祈福的天兵天将,却等来了起义军的猛烈攻击。城破之际,王凝之才惊慌失措地准备出逃,但已经来不及了。孙恩的起义军很快就抓住了王凝之,并将他杀害,其子女也全部遇难。

    王凝之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迷信和不作为,导致了会稽城的陷落和无数百姓的苦难。而他的妻子谢道韫,在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后,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一起抵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虽最终寡不敌众被俘虏,但她的大义凛然令人敬佩。

    四、艺术成就

    (一)书风特点

    王凝之在书法方面擅长草书和隶书,虽其成就不及兄弟,但仍有一定影响力。他的草书笔法以清劲为主,开篇时稳健迟缓,中后篇用笔速度较快,笔画也变得活跃跳荡。其隶书则端庄大气,笔画规整有力。在风格上,王凝之的书法既体现了魏晋时期书法的飘逸洒脱,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二)与兄弟对比

    北宋书法家黄伯思曾评价:“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与兄弟们相比,王凝之的书法成就或许不是最为突出的。王献之创新破体书、一笔书,书法成就斐然,与父亲王羲之并称 “二王”。王徽之的书法风姿绰约、自然奔畅,才情出众。然而,王凝之的书法也有其独特之处,他在书法中所展现出的韵味,是其他兄弟所不具备的。

    (三)传世作品

    王凝之留有《八月帖》传世,此帖入刻《淳化阁帖》。《八月帖》是王羲之诸子法帖中最有韵味者,前三行是行楷,到第四行突然变为行草,字势飞动,到最后两行,笔意酣畅淋漓而境界全出。整幅作品由静到动,字势逐渐活跃,渐入佳境,作品书写中的从容与王羲之传世诸帖颇有相近之处。此外,王凝之还有一首《兰亭诗》,展现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四)后世影响

    王凝之的书法虽在当时可能并非最为耀眼,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为后人研究魏晋书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琅琊王氏这个书法世家的传承中,王凝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成就,影响了家族中的后辈,为琅琊王氏在书法艺术领域的辉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后世评说

    (一)名门光环与争议并存

    王凝之作为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之子,出生便自带光环。他的家族在东晋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王翦的赫赫战功到王祥、王览的高尚品德,再到王导的扶龙之勋以及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琅琊王氏的荣耀为他的人生铺上了一层璀璨的底色。然而,这层光环也伴随着争议。王凝之在历史上被评价为平庸迂腐,与家族中的其他杰出人物相比,他的才华显得黯然失色。

    (二)才华平庸之议

    在书法方面,虽王凝之擅长草隶,《八月帖》也有一定韵味,但与兄弟王献之创新破体书、一笔书,并称 “二王” 的成就相比,他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在文学上,他仅留有一首《兰亭诗》,远不及谢道韫等才女的作品丰富。在政治才能方面,他担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官职,却未有突出政绩,更多是依靠家族声望。面对孙恩之乱,他的迷信和不作为更是导致了城破人亡的悲剧。

    (三)迂腐之举遭诟病

    王凝之的迂腐在孙恩之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笃信五斗米教,面对叛军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寄希望于 “鬼兵” 助阵。这种行为不仅让他失去了生命,也让他的子女全部遇难,成为后世诟病的焦点。他的迂腐与妻子谢道韫的勇敢果断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他的不足。

    (四)历史评价的多面性

    尽管王凝之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存在价值。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名门望族的身份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束缚。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王凝之的信仰或许是他在乱世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只是这种寄托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同时,他的婚姻也成为了历史的一段佳话。与谢道韫的结合,虽然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但也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名门之间的联姻以及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碰撞。王凝之的一生,是复杂多面的,既有名门之子的荣耀,又有平庸迂腐的争议,他的故事为我们了解东晋末年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