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讲】
作者:钦予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请大家打开讲义188面

    我们这一科讲到,辛三、盗戒。透过大乘的理观跟事修,所谓大乘的戒法来对治偷盗的行为跟偷盗的心态。我们讲到舍贪近道,这一小段,看经文:

    舍贪近道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佛陀在开示四重戒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正反二种相貌来对付,先讲负面的过失,再讲正面修学的功德。前面讲到所谓的“贼人”,有些人他只是依靠佛陀出家行外道法。结果是疑误无量众生,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这个是很严重的过失,所谓的「疑误众生」。这以下讲到一个修行人,他有什么样正面的方法?

    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当中,假设有如法修学的比丘,发心决定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或者是《念佛三昧》、或者是《首楞严三昧》、或者《法华三昧》,都没关系,要怎么样修学比较没有障碍呢?

    你最好是在如来形像的面前,先诚心的忏悔过去的罪业。那怎么忏悔呢?在身上燃一个灯、或在手上烧一个指节,或者在身上爇一炷香。在我们北传佛教,在家居士受菩萨,那就是燃手臂。若是出家众是在头上烧香。整个观念当然就出自于《楞严经》,就是为了要忏悔过去的罪业,使令修学三摩地能够更加的无障碍。为什么这样做呢?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我们能够在佛前忏悔,烧手臂或者烧头香,这当中有两个功德:

    第一、他能够酬偿过去偷盗的罪业,而且这种偷盗的罪业是一时之间完全消灭,从此之后远离人世间种种罪业的纠缠,乃至于很快的能够成就三摩地,能够消灭心中的见思烦恼。你能够在佛前烧臂香或烧头香,你可以把过去你所造的偷盗的罪业把它消灭掉,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这个人虽然当下还不能成就大乘的圆通,但是对于圆通的正法,已经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世界上最贪爱的莫过于自己的色身,我们都能够对佛陀、对三宝如此的供养,更何况是其它呢?所以这时候你这样子供养,对于你所修的法,容易生起一种决定的信解之心。一个是消除偷盗的罪业,第二有助于我们对法门的信心不退转,两种功德。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假设我们不修这种烧身烧臂,这种舍身微小的善因,将来即便能够成就无为的圣道,但是因为偷盗的宿业没有完全的清净,所以终究还是要人世间来酬偿偷盗的罪业。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所遭遇的其中一个马麦的馀报。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王,他请佛陀跟五百比丘夏三月安居的时候,到国王的花园来供斋。后来因为国王为魔王所迷惑,而耽着于五欲当中而忘掉了这事情。佛陀已经答应了阿耆达王当然就不能去托钵,又没有人送供养来,后来在花园中有一个养马的马师,就在马粮中减一半来供养佛陀跟大众师,所以佛陀在九旬当中等于是用了三个月的马麦。

    当然这跟他过去宿世的罪业有关系,佛陀以他自己来做一个例子。就是说罪业你该还的还是趁早还一还比较好。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炷香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蕅益大师说:从因缘上来观察,你为什么盗取他的财物呢?你为你的色身,你当初是因为你色身的执取,要增长你色身,结果去盗人家财物,所以问题在色身嘛!你现在用色身来供养佛陀,而且你是依止这种清净的智慧,而发起广大的愿力。光明能够破除黑暗,同样是发生在色身,以前是依止愚痴颠倒的心,贪着色身的心,来盗取他的财物,叫做黑暗;后来在佛前诚心的忏悔发愿,还是依止色身,但是还是依止光明的心,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始偷盗的罪业,在燃香的过程当中,能够一时酬毕,这是要有智慧的观照才可以,不是你在那边烧一烧就算了,要有光明的智慧。这一点诸位要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就很清楚。你慢慢的研究,再看蕅祖的注解,就会发觉四根本重戒,每一个行为都要有理观在里面,要有理观才能够产生重大灭恶增善的效果。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佛陀正式的教诲:阿难尊者!你应该辗转告诉末法时代的众生,要修学《念佛三昧》或《首楞严王三昧》,先断淫心,再断杀心,再断偷盗之心,这是现在的如来跟过去的诸佛,第三种决定不可改变的清净明智的教诲。就是说,过去佛陀出世讲、我也是这样讲、未来的诸佛还是这样讲,这个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三昧之本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一个人他内心不断偷而修禅定,很用功的静坐、念佛、持咒,但是你在外面讲的法,都是讲一些怪力乱神去骗取财物,经常的偷盗。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装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虽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课,希望器具能够满,但是因为它有漏洞,所以经过尘点劫的时间,还是没办法把装水的器具装满。

    “水”指的是我们定慧的功德,说你这个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断的造偷盗的行为,结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难成就三昧,因为它把你的功德破坏掉。修行三昧要有个根本。那这应该怎么办呢?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

    施舍之法

    身舍贪悋

    若诸比丘衣鉢之馀,分寸不畜,乞食馀分,施饿众生。

    这是舍贪,所以你要能够修学三昧,你最好对世间的衣服、钵具你该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馀的东西尽量不要积蓄;如果乞食当中有剩馀的食物,布施给饥饿的众生,不要储存太多的财物跟饮食,这是障道的。

    心舍慢瞋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大众集会当中能够以谦卑的心顶礼大众师,假设有人跟我们思想不一样,对我们有误会,捶打我们、骂詈我们,我们内心表示欢喜信受,就好像别人在赞叹我们一样。偷盗对治的方法就是舍,舍外面的物质,舍掉内心的瞋心跟慢心。

    身心舍尽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第三个就是身心俱舍,也能够拿色身去供佛陀,内心中也能够舍掉种种的瞋恚跟高慢,乃至于血肉骨肉都可以跟众生共同来受用,有同体大悲的心。

    不着权乘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

    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前面是偷盗身心,这里是偷盗佛法。你不能够将佛法的不了义说;「不了义说」,我们看经典,佛陀有的说法是常法,放诸四海皆准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但是佛陀有时候是一时的方便,针对当时情况的开示,这叫「不了义说」,有他当时环境背景的。把不了义说「回为已解」。

    这有两层解释:一般的注解把「回为已解」,佛陀的不了义说,用这个地方来回护自己的过失。比方说,你本来就很喜欢吃肉,佛陀在戒律里面也是规定弟子能够吃五净肉,你看南传比丘他来到台湾他也是吃肉,戒律里面本来就可以吃肉,吃五净肉就好了。他不能体会到这是佛陀的不了义说。这是第一个、以不了义说来回护自己的过失。

    第二种是蕅益大师的解释:「回为已解」就是以不了义说,来当做自己一种狭隘的知见,自以为是,不了权实二法,以少知见来自以为是。这样子也是误导众生。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通达「权实二法」,这才能成就真三昧的因缘。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法眼藏,假设违背这种说法的是邪知邪见。

    辛四、大妄语戒

    【图一】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它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六根的一种虚妄的过失。而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这地方有六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犯戒过失: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在这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我们一再讲过,说为什么修止观,你有大妄语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它是互含互摄的,它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失,你就染污到你的止观,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来开显戒定慧,它是三个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这是互动的。最后的结果是,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这以下第二段,看大妄语的相貌: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大妄语就是未得谓得;“得”指的是得到菩提智慧,“证”证得寂静涅盘。他用什么方式呢?他要求取世间尊胜第一的名称,对前人说我现在证得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辟支佛果、或者大乘的十地,乃至于地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的菩萨。为什么称为自己成就圣道呢?他的目的是求取对方的礼拜忏悔,来表示自己尊胜,一方面贪其供养,满足自己的贪欲。这个地方有爱跟见二种烦恼,求彼礼忏,有见,我执我见的意思,贪其供养有贪爱的意思。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大妄语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一颠迦;“一颠迦”翻成中文叫做断善根。为什么大妄语断善根呢?因为大妄语久了以后就变成无惭无愧。所有的善根以惭愧为根本,你自己消灭自己成佛因种,无惭无愧就没有菩提心。就好像一个人拿锐利的刀斩断多罗木,多罗木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树干很正直,但是这树有一个问题,你只要把它斩断,这棵树就死掉了,就再也不能生长了。所以佛陀预记这个人,将永远的断除善根,无复知见。这个人在今生当中,不可能生起大乘的正见,也不可能再真实的去信仰三宝,沉溺三途苦海,当然也不可能成就大乘的三昧。

    大妄语的过失,我们把它做一个归纳,有两个过失:自己的过失当然就是欺诳心,所以你自己断了你自己的善根,断除自己成佛的因种。第二、对整个佛教来说,是以凡滥圣,你是凡夫,结果说你是个圣人,破坏佛法的正确次序,造成众生的误导。说你这人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就像你这样的身口意的相貌,对众生会产生误导,这是很糟糕的!

    顺逆示现

    随类度化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佛陀他也曾经有这一件事情说: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当中,佛陀的确是有秘密的敕令诸大菩萨跟阿罗汉,你看佛陀讲《法华经》、讲《华严经》,讲完以后一定要说,哪一个人发心在末法时代,帮助我弘扬佛法,很多的菩萨现前。

    那他们是怎么现前的呢?是以应化身,不能以他的本尊,是以应化身来生长在末法时代,示现种种的形象,我们讲随类化生,看你要度化哪一类的众生,你就现那一类的形象。目的是度诸轮转,度脱众生远离三界的轮转。示现形相是讲现身,度诸轮转是讲他应机的说法。所以菩萨一定要说法,那么怎么示现呢?或者现出一个出家众的沙门、或现白衣的在家修行者、或者现出一个国王、或者现出一个政府的官员、或者做一个童男、童女、或者是现出淫女之身、寡妇之身,或者是作奸犯科、偷盗、或者是从事杀生的,这各式各样的相貌。现出这种相貌只有一个目的,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你必须要跟他同一类,物以类聚,他才会对你产生欢喜。

    现在的心理学家也证明了佛法同事的效果。心理学家说:你到一个地方去,比方说你是一个营业员,你要跟某一个人结缘。你不要马上过去,你在旁边观察他的动作、他的讲话,然后你学他的动作,学他讲话的口气。学一段时间以后,你过去跟他打招呼,他很快跟你相应,因为你会释放出跟他相同的磁场。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口意都会释放出一个磁场,你要跟他在一起,你要把你的磁场调整跟他相同,他才可以接受你。若菩萨高高在上,那他跟你不相应,你讲话他不听的。所以菩萨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身口意,恒顺众生,你是什么磁场,那我就现什么磁场,没关系嘛!目的只有一个,称赞佛乘,广泛的赞叹成佛的法门,使令众生能够因为彼此的互相欢喜来成就三摩地。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身为一个菩萨跟阿罗汉,他来人世间示现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说我是某某菩萨、我是某某的阿罗汉示现。为什么呢?这样是泄漏佛陀秘密的旨意,绝对不能够轻易的泄漏身分在初学之人,以免心中产生虚妄分别。你说你是文殊菩萨示现,每一个人都供养你,都跟你在一起,那其他的人怎么办呢?众生的得度是有很多因缘的,所以绝对不能够泄漏自己的这种密因。有一种情况是例外: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

    成大妄语。

    除非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他暗中有很特殊的遗嘱要交代后人,要启信于后人,所以他必须把他的本地风光开显出来。也就是说一个示现的菩萨,他只要讲出他的本地风光,他一定要往生才对,只有临命终的时候有开缘。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云何”诃责。云何这愚痴的众生以凡滥圣,而成大妄语。这地方是说明,菩萨也的确陆陆续续在末法时代来示现,但是菩萨绝对不会称自己是某某菩萨示现。你看我们中国佛教,丰干禅师,阿弥陀佛示现;寒山、拾得,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他们绝对不会说自己是菩萨示现,绝对不会。

    我读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他讲到一个观念,他说:菩萨示现有二种,一种是逆向操作,示现病相。你看济公和尚装疯卖傻,那种人疯疯癫癫的示现,喝酒吃肉,他绝对不能够以善知识自居的,不可以善知识自居,因为你这样子做出一个坏榜样。菩萨示现如果是正正常常的,变成一个祖师,他就必须要很正常,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就要很正常;如果奇奇怪怪的,他就不能现祖师相。现出寡妇相、淫女相,他只是针对某一种因缘来度化,如果要现出善知识,这个菩萨要变得很正常、不能不正常。蕅益大师这样说,你要以善知识来出现的话,他要现得很正常,因为他才能够把佛法的整个次序,才能够建立起它的章法制度。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后复断除诸大妄语,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

    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前面的教诲不完全只是释迦牟尼佛,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学三摩地,先断淫心再断杀心、偷心,最后断除大妄语,这个是现在的世尊、过去的世尊、乃至于未来世尊,第四个决定不可改变的清净明智的教诲。

    不断无成

    刻粪之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先讲出一个譬喻:假若一个人不断除大妄语,虽然这个人持戒很清净,有很多止观功德,但是自己称为某某菩萨再来,这种情况就好像你刻一个人类的干粪,把它刻成栴檀的形状。因为它的体质是干粪,他还有很多贪瞋痴烦恼,他只有这种相状而已,而希望他现出栴檀的香气,无有是处。你用欺诳的心来当做你的因地,想要求佛果的香气是无有是处,因果不符。

    佛陀要比丘依止直心(正念真如),以真如本性来当做整个修行所依的本性。在四威仪当中,一切的动静语默,都不能有虚假的造作,又怎么能够自称自己是已得上人之法呢?自己是佛菩萨示现呢?你产生弯曲的心情,依止这样的心态来修习所有的善法,所有的善法都变成弯曲,都被你染污。

    妄号之喻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第二个譬喻:譬如一个穷人,自己称自己是一个帝王。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得到灭除九族的过失。你妄称法王,那么当然结果也是一样,产生重大的过失。法王又怎么能虚妄的窃取呢?

    噬脐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第三个譬喻:依止大妄语欺诳之心来当作因地,在果地上产生迂回曲折,如此迂回曲折的心来求佛菩提,就好像一个人用嘴巴来咬自己的肚脐,又怎么能够成就呢?因为你大妄语,你认为你已经是成佛、成菩萨了,那就破坏你整个增上惭愧的心。菩萨道所有的进步都要靠增上惭愧来自我反省,我们不断的用佛法的道理来照自己的镜子,然后不断的修正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结果你说你是文殊菩萨示现、你是菩贤菩萨示现,这表示你不需要进步了,一个人没有进步就开始退步了,问题就来了。这就是他为什么永断善根的原因,他没有惭愧心,一个人没有惭愧心,你的善心就失掉了。

    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

    一切真实,入三摩地,

    永无魔事,我印是人,

    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赞叹一个正直人的功德:假若一个比丘,他内心能够像直弦一样,一切真实,真实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真实,依止不生灭的清净心来修学,决定没有魔障的干扰,因为内魔不生,外魔就不起。这个人决定可以成就菩萨的无上知觉,菩萨的圆通法门。就是你的心要正,正念真如,蕅益大师这样讲:直心者正念真如。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前面所说的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违背前面的说法是邪知邪见。所以我们常说《楞严经》是照妖镜,清净明诲就讲得很清楚。而且我感觉佛陀讲话的口气好像都是针对末法时代的讲,因为正法像法时代很少有这种情况。

    戊二、明诵咒治习(分二:巳一、结前。巳二、正明。)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它的助行除了持戒以外,第二就是诵咒。诵咒主要的目的是对治我们无始的习气,前面的四根本重罪是对治烦恼的正使,这地方对治习气。分两段:一、结前。二、正明。

    巳一、结前

    【图二】

    结束前面四种清净明诲的文,把它做一个总结。第二段再正式的说明持咒的方法。看结前的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戒为道本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这个地方就作一个总结了,佛陀招呼阿难说:正如你所问的,前面说如何摄心修学三摩地,我己经宣说了修学三摩地的妙门,在末法时代想要成就菩萨道,一定要坚持四种律仪,大小乘共许的。要这四种律仪「皎如冰霜」,“冰霜”它是特别的洁白,一尘不染,它表面可能会有灰尘,但是冰霜的里面不可能有灰尘,特别的洁白。四根本清净了以后,你自然不会生起种种枝叶的微细戒法的过失,因为根本被你斩断了。你没有杀心、偷心、淫心、妄心,其它的过失就算会有,但是它的势力也薄弱了。所以其它的心三口四(杀盗淫妄是身业),其它“心三”——贪瞋痴;口业的二舌、绮语、妄言、恶口。根本被你斩断了,它也就自然不生起了。

    绝尘远魔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我们对四根本净戒能够无漏失,完全能够产生调伏的力量,那么内心当然就不会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那一切天魔鬼神的障碍当然不会生起。因为魔王要障碍你,他要假借六尘,用六尘的变化来干扰你。你杀盗淫妄的心一断了以后,你攀缘心就断,你内心是向内安住的,魔王当然就没办法干扰你了。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的四重戒法做总结。我们在菩萨戒的持戒,诸位要慢慢的体会,它是很重视理观的,根本的理观就是「正念真如」。在菩萨戒的观念说,所有的过失都是依攀缘心生起,你一定是正念真如,安住在真如本性,站在真如的角度而发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产生增上惭愧,来产生灭恶生善,这样子才叫做趋向无上菩提之道。从理观带动菩提心,带动增上惭愧,然后再远离身口意的过失。菩萨道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小乘的戒法是由外而内的,这两个方向是不完全一样,小乘由外面慢慢慢慢到里面,菩萨道是由里面慢慢慢慢影响到外面。这个地方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