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手艺
作者:土木香   冤种夫妻七零重生军嫂军哥把歌唱最新章节     
    两天后的正式会议上,姜山真的只把一营和二营的删掉了,关于三营的是只字未动。

    里面有一句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那就是多了减,少了就加,会有少许浮动。

    周建刚既然提出来了,那就把跟姜山较劲摆在了明面上,也不用藏着掖着。

    所以一营是一定不能让姜山在前的,养殖的规模就在三营的基础上加了百分之二十。

    三营的资料他手里也有一份,这段时间仔细研究了,实际上没啥,本质上就是以养殖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比如养多少,要准备现吃的饲料,对应的会产出多少粪肥,可对应开垦出多少荒地,那要种什么农作物,要准备种子等等就这样扩下去就行。

    就算某个环节出了小问题,也没啥大不了的,及时补救不影响整个大局。

    当然了,最终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伙食确实提高了不只一个档。

    至于相对应的训练内容,他不能照抄三营的,要有自己的改变,这个可以慢慢来不急。

    周建刚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他是不做,做就能做好。

    确实费心力,可也没办法。假设费了心力能往上升,相信没有一个人能拒绝。

    邓立业纠结了两天,最终的决定是三营的一半,这个数字已经比姜山最初给二营的计划多了。

    只能这样了,这已经是他最大的极限了,就这个他都不好干。

    会上,大家的问题都围绕着一营和二营,三营则被忽略了。

    针对一营的问题是:

    “有没有把握?有多大把握?”

    “要是没有足够把握,赶紧的改,不要开始了再说不行。”

    “困难准备做足了没有?”

    ……

    周建刚准备充足,会上的形势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对一营有顾虑,不相信他能完成。

    反观三营,则正好相反,大家对姜山有足够的信任。

    虽然周建刚信誓旦旦、有理有据,大家还是眉头紧皱。

    到了邓立业,跟一营的问题差不多。

    不过跟一营不同的是,邓立业比较活泛。

    “我们肯定尽量干,多向一营和三营学习,有困难自己解决不了,该求救就求救,不顾虑面子问题。”

    ……

    这次会议经过不太激烈的讨论,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刘团长这次是格外的沉默,很不符合他的风格。

    张政委等人走后,特意留下跟老搭档说说话。

    “老刘,你不要想太多,崔营长的能力还是有的。”

    再说了,还有姜山托底呢。

    有些话刘团长也不能说出来,“那当然,我在想去师部怎么说呢!”

    刘团长最中意的是姜山的那个计划,相对来说风险最小,见效还快。

    一营和二营自给自足,三营在此基础上有准备帮隔壁团打个底子,多好啊。

    到这一步,只能静观其变了。

    ·

    这一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格外的忙碌。

    地里、山上那一群群一片片绿色的身影,点缀在五颜六色的群山中,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姜营长家无意间成了临时托儿所。

    孩子们也参与劳动,连一岁多的小九九屁股后头绳子拖着一个小小袋子,绳子一端绑在腰上。

    为了抢秋收,学校都放秋假了,六七岁的孩子都跟在地里干活。

    大孩子的秋假也不太名副其实,家属院的地都由战士们帮忙,地里的活没几天就全干完了。

    大人们就上山,山上的宝贝是真不少,人人满载而归。

    大一点的孩子们也有上山的,不上山的就在山脚下忙碌。

    小一点的娃就跟着朱竹在地里玩耍,一个人少干点,一上午也能捡一麻袋。

    娃娃们最爱的还是拿着拍子拍蚂蚱,朱竹做的炸蚂蚱很受欢迎。

    夹馒头或者卷饼都好吃。

    山脚下的丰富资源,就是留给孩子们享用的,大人们都很自觉地上山。

    战士们就更不用说了,家属院附近的山上都不涉猎,往里面去。

    直到最后下雪了,家属院的人不上山了,才去附近的山上搜罗被人们遗漏的果实。

    去山上的人们也没有安全方面的规律,因为每个山头都有战士们在巡山。

    秋干气燥,人们都被教育过,注意防火,部队还是不敢大意。

    朱竹看着人们每天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里扛,说不羡慕是假的,可人就是要有取舍,她不能既要又要。

    每天中午,孩子们从家里搬着马扎或板凳,小篮子里装着碗筷和干粮,齐聚在九九弟弟家里。

    朱竹一般会给准备一个汤,柿子鸡蛋汤或者蘑菇鸡蛋汤或者青菜蛋汤,再加一个炒菜就可以了。

    猪肉不用多放,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小一点,猪肉炒香之后先放蚂蚱,最后放菜。

    她最常做的是炒芹菜,这样的搭配组合,孩子们都说好吃。

    孩子们也跟大人说过怎么做,家里人做了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来。

    于是,孩子们小脑袋瓜凑在一块一嘀咕,就有了主意。

    朱竹看着一张张讨价还价的小脸,很是无奈。

    “婶婶,你出力,我们出东西,很公平啊。”

    “姨,这蚂蚱是我们抓的,我们说了算,不用问家里。”

    “就是,家里的菜地我也帮忙干活了,俺妈早就说了让我从家里拿的。”

    “你们别拔别的菜,就拔芹菜,芹菜好吃。”

    “对,就要芹菜。”

    一个个撒欢往家跑,小九九跟在哥哥姐姐们屁股后头……

    虎子跟在后头,“婶子,我看着九九呢,你忙吧!”

    朱竹……被一群小崽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虎子也算是出力的,他看孩子,所以不用出东西。

    这天晚上,家属院里家家桌子上一海碗出自朱竹之手的炒芹菜,一家也没落下。

    这菜是吃完中午饭没多久做的,晚上在大锅里热过,翠绿的颜色变为微黄,清脆的口感也变味软糯。

    可是更好吃了,更入味了。

    谢芳夹了一筷子慢慢嚼着,不说话了。

    默默起身拿一个空碗,倒了一半出来,给男人留着。

    冯英兰和冯英国笑得跟偷腥的猫一样得意,“娘,你可别不服,就说不一样,你还不信。”

    谢芳把这碗往孩子们跟前一推,“吃还堵不住你们的嘴。”

    英兰又把碗给推回去,“娘,你吃吧,我和弟弟明天还能吃到,就是给你和爹的。”

    谢芳也不客气了,馒头蘸着菜汤就吃饱了。

    王丽丽家饭桌上,婆媳两个谁也不让谁,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半碗菜很快就见底了。

    邓大娘也给儿子留了半碗出来,这蚂蚱是好吃,也就是家里有孩子的才有那闲工夫抓。

    王丽丽砸吧这嘴,“竹子真是小气,给就给这点,都不够吃。”

    邓大娘翻白眼,“你可知足吧,又不是只给咱一家,家家都有,那都多少呀。”

    她看不惯自家儿媳,更看不惯这个姜营长的媳妇,天天正事不干,拿孩子当借口偷懒。

    还是个又馋又懒的,天天在家捣鼓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