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符合逻辑和不可能的事
作者:橘座啊   天幕:开局盘点大兵团作战最新章节     
    现代时空。

    “其实我还是感觉你说的有些不对。”

    “你说的这些,有点先画靶,再射箭的过程。”

    罗阳这时候开口说话,有些反对冯建的话。因为冯建说的有许多和他了解的不同。虽然很有道理,但他感觉还是有点先画靶子了。

    “这世界的什么事不都是如此么?先画靶子,再射箭。”

    冯建没有跟罗阳据理力争,只是很淡然的说了这么一句后又接着说道:

    “哪怕你是随意的乱射箭,但也是选择了一个方向,射箭的方向,再射出去的箭。”

    “这世间的所有事,都是如此。”

    “你想想你们最开始了解历史的时候,是在课本上吗?”

    “不是的,课本上的历史,恐怕你们绝大多数都忘了。”

    “课本上的历史,也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

    “你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历史,一定是小说和网上自己了解到的。”

    “但这些你们自己了解到的,本身就是别人说出来的,或者别人写出来的。”

    “已经附着了别人的立场和观点。”

    “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你一定会赞同别人的观点,说的很有道理。”

    “然后去看历史小说的时候,你一定会顺着别人的观点去评价诸多的历史小说。”

    “但后来又看着反驳的观点,你就觉得不对了。”

    “然后在往后的日子里,你就这样一直在观点的拉扯之中。”

    “而且先画靶,再射箭?为什么不能说是一种刻板印象呢?”

    “就像是刚才我们说的朱祁镇,听多了历史和网上说的叫门天子,明朝最昏庸的皇帝,如果没有他,明朝的评价会更好。”

    “带着这样的观点去看朱祁镇的历史,你的心里和脑海,自然而然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会丑化那段历史。”

    “因为这个朱祁镇昏庸无能的在你心里已经先画了靶子的形象在。后续的一切推测,都是基于的这一个点。”

    “这本来就是人性使然,或者说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是如此么?还真是如此。在座的众人回想起课本上的历史,现在只能回想一点点。

    更多的都是源自小说和网上别人写的历史。

    “我从来没说我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个世界上谁敢说自己说的历史一定是对的?”

    “历史已经掩埋在了时间的长河中,谁也不知道历史记载下来的是否正确。”

    “秦始皇是暴君吗?现在网上还有无数人争论。”

    “从立场,从阶级,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暴君。”

    “汉武帝是暴君吗?同样也有无数的人争论。”

    “谁敢说自己一定就是正确的?我从来都不敢说这样的话。”

    “哪怕是之前的朱祁镇,我也只是从我自己分析的角度去看。”

    话落,冯建伸了一下懒腰,十分平静的开口说道:

    “我只是让想你们知道,在了解一个历史之前,一定要从细节上着手去分析。”

    “至于说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没穿越的能力,不可能真的穿越到土木堡之变的那个时候。”

    “符合逻辑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么?不是,它只是最符合逻辑的罢了。”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各种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多了去了。”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也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并且,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事情从我们现在这样去看,本身就带着后世的观点。”

    “因为我们接受了后世的教育,又在社会上待了许久,思维已经趋于定型。”

    “说是要处于历史的环境去思考,可这思考的方式,不还是带着后世的思考方式么?”

    “不论说的怎么好听,要从历史本身的角度去看,去思考,不能带着后世的观点,但...”

    说到这,冯建指了指自己的脚下,那块颇有现代气息的瓷砖说道:

    “我们本就处于后世,怎么可能不带着后世的印象去思考呢?”

    “至于说先画靶,再射箭的问题。”

    “也是因为别人写了史书,画了靶子,我们才能去射箭。”

    “哪怕没有别人的观点干扰你的脑海,但史书,本来就是人写的,带着别人的立场和观点。”

    “你再去思考和分析,只能调整靶位,没法再去换一个靶子。”

    “他不写,那就没有这个靶子,可他既然写了,那靶子就已经出来了!”

    “就像是秦始皇嬴政是否是暴君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靶子,已经是画好了的靶子。”

    话说到这,冯建就停下没再继续说了,因为再扯下去,就是哲学的问题,不是历史的问题了。

    “许多的事情,我只是从我的角度去分析,因为我一直认为,人类历史几千年,绝大多数的事情可能变了,但政治是不会变的。”

    “政治,说白了就是人与人的斗争。”

    “斗争会停下么?永远不会停下的!”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斗争就永远不会停下。”

    “手段可能变了,但斗争,这个本身的东西,是不会停下的!”

    苏轼听到这,虽然有些听不懂,但颇为赞同冯建说的斗争这一点。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踏入了官场,接触到了斗争这一件事。

    每天除了要做公务以外,就是应付诸多的人,说白了,还是斗争。

    “现在我们说的很多历史,还有之前说的,都是趋于自己的思考最符合逻辑的。”

    “但现实,真的有时候不讲什么逻辑。”

    李恩凡之前写小说的时候,对这一点也是有些无奈。

    写小说,你必须要讲逻辑,不讲逻辑不行!但特么现实真的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谁能想到一个老年痴呆还能坐上总统位置的?

    这个事情符合逻辑么?符合个鬼的逻辑。

    哪怕有许多的人阴谋论说他只是一个傀儡,一个台前的塑像罢了。

    但纵观现代这么多年的世界历史,老年痴呆本身坐上那个位置就没任何一点的逻辑可言。

    但这个事情就是发生了!

    哪怕有再多的阴谋论和猜测,也都是只是先画靶子再射箭罢了。

    李恩凡这时候看没人说话,帮着冯建说道:

    “你觉得冯建说的许多事情是先画靶子再射箭的问题。”

    “现在我们不去讨论这个问题,抛开刚才说的朱祁镇的事。”

    “你现在仔细想一想,史书记载的朱祁镇,是不是先画的靶子再射的箭?”

    “先给朱祁镇画上一个昏庸无能宠信宦官的靶子。”

    “然后,你再去看史书上记载的夺门之变之前对他的记载,是不是感觉就是因为他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才符合史书写的记载?”

    “为什么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让几十万大军直接出发?”

    “因为他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啊,王振一说,他就兴致一起就去了。”

    “为什么几十万大军,一个半月才走到110公里?还是因为他昏庸无能,让王振想带着军队耀武扬威去家乡。”

    “这记载的所有事情,都必须基于一个点,那就是朱祁镇昏庸无能且宠信宦官!”

    “因为不宠信宦官,也说不通他为什么要带着几十万大军走了一个半月才走了110天!”

    “基于宠信宦官这个点,写史书的人,就找到了王振的家乡,唉?刚好在土木堡的附近。”

    “或者说,刚好看到王振的家乡在土木堡的附近,那就是朱祁镇宠信宦官。”

    “史书,也是先画的靶子再射的箭!”

    “两天时间让几十万大军出发,符合逻辑么?符合个鬼的逻辑。”

    “正常人只要一思考,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但,加上了朱祁镇昏庸无能呢?”

    “是不是感觉上一下子就符合逻辑了?但真的符合逻辑了么?”

    李恩凡说完,眼睛盯着罗阳的双眼。而罗阳则是挠了挠头。

    “虽然刚才说了,这世界上大多事情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但不可能的事,和不符合逻辑的事,是一样的吗?”

    “仔细想一想,两天时间,七月十四日接到军报,七月十六日让几十万大军直接出发。”

    “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事,还是不可能的事?”

    “不说朱祁镇其他的事,就单说这个事,可能么?”

    “既然不可能,那其他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有理由的怀疑史书记载的土木堡之变有问题了?”

    “你都敢写两天时间让几十万大军出发,那记载的土木堡之变其他的事情,就一定是没问题的?”

    “从这反推,朱祁镇昏庸无能宠信宦官这个靶子,有没有问题?”

    “不知道!但已经可以合理的怀疑了!”

    “因为能让几十万大军在两天出发这个事,基于的都是一个点,朱祁镇昏庸无能!”

    “可本身这个事情就不可能的。”

    “现代的军队,通讯如此的完善,纪律性如此的强,几十万大军在两天之内立刻出发,都不好说。”

    “因为这涉及到了一个点,许多人可能意识到了,只有一个人能让几十万大军在两天之内出发。”

    “那就是必须头顶上的那个人发话,签下文件,才能如此。”

    “所以,几十万大军出发这个事,就必然牵扯到了朱祁镇是否昏庸的这个事上。”

    “不可能的事,去说朱祁镇昏庸无能?这个事本身就值得怀疑了。”

    众人默默思索着,安静的听着李恩凡的讲述。

    “现代对朱祁镇昏庸无能的印象,都是因为他在土木堡之变,让明朝的几十万军队毁于一旦。”

    “但没有几十万军队呢?那肯定是怀疑印象中的昏庸无能是不是有什么错误?”

    “然后,基于这一个点,再去看土木堡的前后。”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那就看之前的十四年,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样的。”

    “随后,再去看之后的十几年,朱祁镇死之前。”

    “所以,今天说的朱祁镇许多的事,都是基于这一个点,几十万军队的事上去推测的事。”

    “不可能的事,和不符合逻辑的事,是不一样的。”

    “确实是先画的靶子,再去射的箭。”

    “但这个靶子,是基于一个不可能的事,去怀疑去推测。”

    说完这些话,李恩凡顿时感觉有些口干舌燥,立马拿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水后又说道:

    “去看历史,去思考历史,其实本来就是这样。”

    “之前说的宋朝历史也是如此。”

    “也同样先画了一个靶子,再去思考和推测的宋朝事情。”

    “什么靶子?五代十国之后人人厌恶战争,厌恶武将。”

    “为什么会这么去推测?因为二战之后的反战思潮,是真实发生过的!”

    “你没有基于一个点去思考历史,去推测历史,那思考出的事情都是空中楼阁。”

    “这不是什么先画靶子再射箭这种有些贬低含义的意思。”

    “是你必须要有一个支撑,才能去合理的推测历史。”

    “没有支撑?那能思考出什么东西?”

    后世喷李世民的,大多都是基于他送技术这个点,然后以这个点去怀疑他做的所有事情。

    这同样也是先画的靶子,认为他送了技术,就不是什么明君之类的,所有事情都值得怀疑了。

    “你以经济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那就是经济的这一支撑点。”

    “以战争的角度去思考,同样也是战争的这一个支撑点。”

    “天气、环境、气候等等,都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去支持你思考的历史。”

    “这难道不是先画了一个靶子再去射的箭么?”

    “只是说的好听罢了,但道理是没有变的!”

    “思考怀疑的前提,都是要有一个支撑点在,支持你的思考,然后才能去思考和推测怀疑。”

    罗阳这时候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觉得自己确实有些魔怔了。

    没有支撑点的思考,确实都不知道该思考什么。

    而这个支持点,确实如李恩凡所说,和先画的靶子没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