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刚到手的巨款
作者:爆米花来咯   满级大佬在七零,主打不服就干最新章节     
    老丁回去后,立刻将此事禀报给了老大阎峰。

    “我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应该是下面村子里的村民。

    一共三个人,主事的是个男人,大概四十岁左右。

    身边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还有一个年轻小伙,看着像一家三口。

    对方明显什么都不懂,价格卖得很低。”

    阎峰闻言,淡淡道:“偶尔一次无所谓,只要不是大规模的,影响不到我们。”

    老丁也是这么想的。

    应该是下面村民偶尔抓到一窝野鸡,舍不得吃,于是就拿到黑市来换钱。

    不过,以防万一,阎峰还是叫老丁明天再去四喜街那边看看。

    另一边,刚赚到一笔‘巨款’的三人立刻返回新华书店,买下了那本2块钱的字典。

    跟莲花村大多数人相比,老麦家的人算是比较重视教育的了。

    比如麦向东四兄弟,都读过书。

    麦向东之所以能当大队长,就是因为读过书,是个文化人。

    麦向北也是读书读出去的。

    否则他一个农村人怎么可能进城工作,还娶了一个城里媳妇。

    这个在当代人看来,属于阶级跨越、逆天改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麦向北能做到这一点,属实不容易。

    而麦向南和麦老三,跟麦向东麦向北比,就混得很一般了。

    麦鸿材这一辈的娃,也都上过学。

    红旗公社有开办小学和初中,高中则在襄溪县城。

    麦向东的大儿子麦俊材读了高中。

    麦良材和麦鸿材不怎么爱读书,就只上了初中。

    至于麦向南家的四朵金花,则只上了小学。

    尽管如此,跟村里其他人比,她们也还是幸运的。

    这年头,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到处都是。

    反而识字的文化人比较稀奇,尤其是在农村。

    原麦穗脑子不好使,没法念书,但几年前红旗公社不知为何搞了个扫盲班,而且是免费的。

    麦向东就叫麦老三把麦穗送去。

    但原麦穗呆呆的,啥也没学会。

    麦老三也没指望她能学会,去听听课,就当是支持麦向东的工作了。

    因为观念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没用,有那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去地里干活,多挣几个工分。

    所以,就算扫盲班是免费的,但下面的村民仍旧不愿意浪费时间过来上课。

    公社没办法,就给每个大队长强制分配任务,要求每个村至少送五个人过来扫盲。

    否则,当年的评优就没有了。

    后来,扫盲班只办了一期,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关停了。

    事实证明,大环境不改变,有些政策就算是利民的,也很难推进,政府只能慢慢来。

    麦老三见麦穗买字典,很是纳闷,撇嘴道:“闺女,你又不识字,看得懂不?”

    他其实想说的是,瞎买东西浪费钱,两块钱都能去国营饭店吃顿好的了。

    但这么直白的话,麦老三不敢说,只能委婉表达。

    麦穗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就是因为不识字,所以更要好好学习!

    麦老三,有句话我得提醒你,这些钱都是我挣的,怎么用我说了算,你少在这里逼逼!”

    眼见麦穗举起了拳头,麦老三立马认怂:“是是是,姑奶奶,都是你说了算!”

    老子怕你了,还不行么!

    随后,三人又去了供销社,大肆采购了一番。

    买了二十斤大米、十斤挂面、五斤绿豆、两包冰糖、两包盐、以及一瓶豆油。

    因为麦穗他们没带瓶子,装油的瓶子还额外花了五分钱。

    麦穗还给自己买了新的毛巾肥皂。

    对了,还有牙刷牙膏。

    来这儿半个月,麦穗一直没刷牙,都是拿盐漱口。

    就这样,刚到手的21.5元花个精光。

    还有麦老三手里的1.85元,也搭进去一半。

    最后刚好剩下9毛钱坐车回去。

    不对,还剩下一张火柴票。

    没错,在这里买包一分钱的火柴也需要票,否则光给钱,供销社不卖!

    麦穗这趟进城算是开了眼了!

    三人把钱花光之后,没钱吃午饭,于是只能去找麦老三那个有出息的弟弟麦向北。

    麦向北在县里最大的单位‘襄溪第一机械厂’上班,而且是二级技工,只比一级技工差一丢丢。

    工资75块钱一个月,绝对称得上高收入人群了。

    要知道,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30块钱,学徒工还只有18或20一个月。

    而且,麦向北今年才37岁,四十岁之前考个一级技工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样工资还能往上涨。

    麦向北这条件,就问你一句,牛不牛?

    麦老三提着大包小包,带着一双儿女熟门熟路地来到了机械厂家属区。

    这说明麦老三以前没少来。

    否则哪会这么熟悉。

    街坊邻居十分热心,不少人都认出了麦老三。

    “这是麦师傅家的三哥吧?这不年不节的,提这么多东西呢,你们兄弟俩感情可真好。”

    大家以为麦老三提的东西都是送给麦向北的。

    麦老三也不解释,十分热情地回应大伙儿:“是啊,难得进趟城,来看看我们家老四。”

    “难怪麦师傅今天一大早就去排队买肉了,原来是知道你要来。”

    “快去吧,我刚看到麦师傅已经在家了。”

    “好叻,谢谢婶子。”

    “这是你家闺女吧,长得可真水灵,一点都不像农村的。”

    “是啊,她胆子小,不爱说话,您别见怪。”

    “这小伙看着也精神,上回来的是你吧?哎呦喂,你们老麦家的人都是吃啥长大的,一个个的都长这么高。”

    “大爷您说笑了。鸿材,还不叫张爷爷好。”

    “张爷爷好。”

    “好好好,你们快去吧,正好赶上吃午饭。”

    “行,那我们就先过去了。”

    麦老三就这样跟大伙儿一路说笑,来到了麦向北家。

    麦向北住在筒子楼里,这是单位分配的住房。

    这年头个人买房极其少见。

    麦老三到的时候,麦向北家正准备吃饭,刚摆好碗筷。

    突然看见三哥来了,麦向北十分开心,立马起身,快走几步出来迎接。

    “三哥,你都大半个月没来看我了,快进来!吃饭没?”

    “还没吃呢,我最近这大半个月有点忙,今天正好进城办事,就顺道来看看你。”

    麦老三能告诉弟弟,他这半个月天天在家被亲闺女揍吗?

    那肯定不能够啊!

    “那就一起吃点,我早上正好买了一斤上好的五花肉。”

    随后,麦向北便叫女儿麦琳去单位食堂再打一盆米饭回来。

    家里没有冰箱,现在天气又热,所以每次做饭都是按人头做的,防止吃不完浪费。

    麦老三和麦鸿材都是饭量很大的人,麦向北自然知道,还特意叮嘱女儿多打点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