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改革的步子不能迈太大
作者:恨不得撞墙   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最新章节     
    这还没完!

    在政事堂讨论建校的具体细节时,众人又觉得黄埔军校这个名称不知所谓,建议改回大楚讲武堂,或者叫京师讲武堂也行。

    但宁易寸步不让,坚持用黄埔军校这个名称。

    问他理由,他又不说。

    汤铭贤用食指朝上指了指,问他:“是不是上面用的是这个名字?”

    他沉默了一会,最后用鼻子“嗯”了一声。

    这下大家也不再坚持了,同意他用这个名称。

    他又找上户部,一张嘴要一百亩地。

    老丈人忍不住问他:“你知道一百亩是多大吗?”

    他当然知道。

    他又不是只会吃喝玩乐的前身。

    不就是十个足球场那么大么?

    听起来是很大。

    但他得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除了旅帅和营指挥,大楚还有数量庞大的哨长和队正。

    这些基层军官将来也得在他的军校走一遍。

    大家拗不过他,最后只得答应。

    他又亲自出城考察,最后挑中了伊河边的一片开阔地。

    后续的学校建设,自有沈越等人和朝廷交涉,不用他操心。

    但他也没闲着。

    建立军校只是起手式,是他军事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步,他找上兵部,要求为所有层级的军事单位,都设置一个副职。

    队这一级其实是有副职的,就是军正。

    不过,军正只管军法,指挥权主要还是在队正手里。

    而且再往上,就没有军正了。

    宁易要求从伙开始就设置副职。

    副职不仅管军法,还管士兵的思想工作,战时还分担一部分正职的指挥工作。

    他对标的,就是前世某支军队的政委。

    这也是他为边卫上的第二道紧箍。

    他认为这条措施很有必要。

    不仅能增加边卫的叛乱难度,也能提升其作战能力,相当于配备了一个备用大脑。

    如果正职在战斗中牺牲或者受伤,副职能立刻接过指挥权,部队的战斗力丝毫不受影响。

    而且,将来部队扩编时,这些副职能立刻变成正职,实现丝滑过渡。

    但站在兵部的立场来看,这又是一件无比麻烦的事情。

    大楚的军官人数几乎暴增一倍。

    这涉及到编制、俸禄以及各种操典制度的调整。

    刘尚奇照例跳出来,和宁易大吵一顿。

    最后在宁易的淫威之下,他才不得不屈服。

    第三步,就是封爵。

    此前朝廷在这方面极其吝啬。

    当然,在朝廷诸公看来,主要是大楚武人的战绩乏善可陈,根本封无可封。

    也就是这一两年,大楚军队在太保的领导下,才取得了一些战功。

    其实,此界历朝历代都有“非军功不得封爵”的说法。

    大楚开国时,也曾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但八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规定已经形同虚设。

    一些皇亲国戚一出生就有爵位。

    有的大臣致仕时,皇帝也会赏个爵位,以示尊荣。

    宁易原想重申这事。

    但后来一想,觉得打击面过大,便按下了这个心思。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慢慢来吧!

    在他的坚持下,谭圣松、钟秉文、林丹峰、黄克用、程砚五人被封侯,杜延昌、田进文、周惊鸿以及窦怀仁、褚景崇等十八人被封伯爵。

    再加上恢复爵位的陆洽,这些人被朝廷称为太保门下“二十四子”。

    大楚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伯爵、侯爵,军人的腰杆一下子就直了起来。

    就连普通军人也觉得有了盼头。

    以此为契机,他又开始了改善军人形象,提升军人地位的三大工程。

    一直以来,军人在大楚的地位极差。

    所谓“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丁”。

    这也是楚军战力拉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

    封爵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树立典型。

    他挑中了周惊鸿。

    这人本身是个文士,文官和百姓们更容易接受。

    他让皇帝在朝会上亲口表扬。

    他让兵部在邸报上大肆宣传周惊鸿的事迹。

    为此,他还打破了自己不再吟诗作对的诺言,又做了……不是,是又抄了一首诗。

    “男儿何不带楚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名被他改成《贺周惊鸿投笔从戎一战封爵》。

    虽然没人知道凌烟阁是哪里,但丝毫不影响这诗被广为传颂。

    其实他想多了。

    他本身就是比周惊鸿不知高大多少倍的典型。

    现在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在教训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时,都会拿他做对比——“你看看人家宁太保……”

    第三步,他打算仿效前世某美术生,给大楚军人设计一套独特的常服军装。

    他认为,统一得体的军装,对内能增强军人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对外能展现军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为此,他召集了京城最出色的几名裁缝,自己也亲自参与策划设计。

    大楚五行属火,尚红色。

    他的方案以近代法国军服为基础,同时也结合这个时代的一些元素。

    整体上颜色鲜艳,装饰华丽,而且修身、精干。

    他自己很满意。

    但没想到,手下几个老兄弟看到样品之后,却一点都不感冒。

    其中郭铁柱更是强烈反对:

    “这不就是裋褐么?我们老百姓下地干活时穿的衣服。

    我都伯爵了,好不容易才脱掉这种裤子,穿上了袍子。

    现在您又让我重新穿回来,我这不是白折腾了么?”

    大意了大意了!

    自己只顾着战士们骑马或作战方便,忘了这种上衣下裤,是古代农夫的标准装扮。

    而时尚总是由贵族引领的。

    他连忙做出调整,最后在时尚和便利中做出平衡,设计出了一款类似翻领风衣的军装。

    老兄弟们对这款设计非常满意。

    这款军装的点睛之笔是腰带。

    这里就不得不提他一直强调的“服从上级”。

    这个时代的士兵,只知道服从自己的长官,并没有服从上级的意识。

    如果自己的长官战死,那这支队伍基本就只剩下溃散一个结果。

    而近现代士兵不一样。

    如果一个排的排长战死,这个排的士兵,会在另一个排的排长带领下继续战斗。

    这个排长也战死了,那士兵们仍会自觉聚拢到新的长官之下。

    但在这个时代,士兵们根本不知道谁是长官。

    长官和长官之间,如果不熟悉的话,也不知道谁的官更大。

    现代军装上有肩章、袖章和领章来标识职衔。

    但这个时代士兵大多披甲,不方便在铁甲上镶嵌这些东西。

    而且很多财大气粗的军官,会自己花钱打造铠甲,根本没法统一。

    他想了很久,才终于想到,可以在腰带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