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灾情就是命令
作者:醉鱼卧锦鲤   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最新章节     
    次日,

    齐泰在朝会上通报了湖广受灾的情况,场内一片哗然,北方朱棣给的压力已让人身心俱疲,现在湖广又冒出来百万群众受灾的消息。

    这是天要亡我大明吗,不少人心中悲戚,一股绝望感席遍全身。

    李景隆上前一步高声呵斥,“尔等皆为朝中重臣,岂可畏惧眼前这点困难,如今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朝廷要做的是速速准备物资救灾,过冬的被褥,帐篷,粮食,一样都不能少。”

    “诸位,灾情就是命令,我身为首辅责任最大,理应亲赴一线救济黎民,今日朝会散去我便会前往湖广亲自督促赈灾事宜,即日起朝中诸事由齐阁老代管,不服调令者一律严惩。”

    李景隆这番话说完,不少人脸上通红一片,弹劾过李景隆的练子宁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许多人心中升起了念头,李景隆不是奸臣佞臣,他只是不会领兵罢了…

    齐泰闻言也跟随李景隆的步伐上前一步,“现灾情紧急,一切事宜皆以赈灾为主,万望诸位同心协力,渡过眼前难关。”

    话音落下,李景隆看向朱允炆,朱允炆会意点点头朗声道,“翰林编修杨士奇才德兼备,品格高尚,命其担任中书舍人一职,暂入内阁辅助齐阁老,协助赈灾物资调度等相关事宜。”

    “臣领旨谢恩”,杨士奇愣了片刻后,赶紧双膝跪地,高呼谢恩。

    百官纷纷侧目看向角落里平平无奇的杨士奇,内心皆不平静,一些心思活络之人已经向杨士奇抛去了“媚眼”

    原因很简单,中书舍人与翰林编修同为七品官,看似平调,实则不然,二者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翰林编修说好听点是翰林清贵,其实就是个在翰林院编书的,真正能青云直上的翰林清贵靠的从来不是翰林这个身份。

    而中书舍人就不同了,在朝堂上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七品小官,但谁都不敢小看这个“七品”,

    中书舍人的中书是中书省的中书,中书省的主官又是真正的百官之首:丞相,不止是文官,武官同样也是被丞相所管辖的。

    而中书舍人担任着的是丞相秘书的职责,丞相在中书舍人就是秘书,丞相不在中书舍人就代表着丞相,其一言一行都值得细细品味。

    虽然中书省制度已不复存在,但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却保留了下来,没有内阁前他是皇帝的秘书,有了内阁后他便是阁老的秘书,同样可以在许多场合代表阁老。

    杨士奇今后的仕途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一部主官就是他最低的成就,而入阁也仅是时间问题。

    幸福来的太突然,杨士奇自己都是懵逼的状态,就更别提其他的百官了。

    朱允炆低声说道,“曹国公湖广之行,一切小心为上,若事不可为,万望曹国公以保重自身为主,”

    “赐曹国公天子剑,便宜行事之权,一切事宜曹国公皆可自行做主,无需提前上报朝廷。”

    “臣领旨谢恩。”李景隆听完朱允炆的话后,心里颤动了一下。

    得此明君,为臣者当以死报之。

    便会散去,李景隆出宫门时看见到一旁等待的杨士奇,李景隆轻笑道,“杨大人,运往灾区的物资调度就有劳你了。”

    杨士奇正了正衣襟,扶了下官帽,郑重作揖道,“下官多谢曹国公提携之恩,曹…”

    李景隆摆摆手打断了杨士奇的效忠之言,“你依靠的是你自己的才能,我也仅是职责所在为朝廷举才,于你并无恩惠,日后大明稳定,人才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希望你别被后来者比了下去。”

    杨士奇欲开口,李景隆抬手打断,“若有朝一日你能身居高位,望你也能如我这般举才任贤。”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留下这句话后,李景隆便悄然离去,

    杨士奇低头深思,仅片刻便已有所得,此话正如李景隆今日之提携,不求回报李景隆个人,只为使其忠于大明,杨士奇心中暗暗发誓,“今后若有所成,当如李公所期。”

    杨士奇抬头,却发现李景隆已然走远,轻笑一声,既有同志,何须同行。

    曹国公府,

    李全亲自为李景隆挑了百人护卫随行,这些人无一不是李文忠曾经最精锐的亲兵,马匹军备,皆是上上之选。

    “全叔,我只是去赈灾又不是去打仗,朝廷也会派兵护卫的,实在不必劳动诸位相随。”李景隆对李全的安排报以苦笑,

    这些人年龄最小的仅比李景隆大几岁,年龄最大的也不过四十,都是李全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皆是身经百战还能活下来的人,李文忠病逝后,他们便入了曹国公充当护卫。

    “胡闹,上百万灾民一旦闹起来有多可怕你知道吗?你以为此行就一定不会出现意外?老夫这辈子都没见过百万人乱起来的场景,也只能想象的到一二,而你却要亲身去面对!”

    随后李全看向百名亲兵自信的开口说道,“他们是你的最有力的保障,若真遇到民变,他们有能力带你杀出重围。”

    为首亲兵闻言大笑道,“副帅放心,莫说是百万流民,就是百万大军又有何惧,我等必能安然无恙的把带少帅回来!”

    又一人高声道,“少帅的安危副帅不必担心,您要担心的是,我们归来之日酒够不够喝,”

    “哈哈哈”

    百人齐声大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酒管够,”

    李全笑着回应,随后欣慰的看向众人点点头,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下了,李景隆只得无奈接受。

    在众亲兵的心中,李文忠永远是大帅,他的儿子哪怕已经掌管大都督府,依旧只能是少帅。

    李景隆对此也并没有什么异议,反而内心对他们由衷的感激,亲兵是军中最精锐最忠心的军士,他们无一不是以一当十的猛人,

    同时也是大将的最后一道防线,敌方兵士想要摸到大将就必须要杀光所有精锐的亲兵,其难度不亚于拿鸟枪硬刚大炮,

    因此斩将之功才能位于四大军功之列,而四大军功只需完成一件,就可以获得飞将军李广追求了一辈子的理想,封侯!原地封侯!

    与此同时,京营一支数千人的兵马已至金陵城门,为首将领在亮出印信后便骑着快马向曹国公府疾驰而去。

    在李景隆带着百名亲兵出门时,正好与京营将领碰上,将领一个漂亮的翻身下马让众人眼前一亮,将领单膝跪地朗声道,

    “末将京营参将王腾奉陛下之命护送曹国公,京营三千轻骑已至南城门等候,请曹国公检阅。”

    我儿王腾?

    好家伙,李景隆直呼好家伙,他本以为李全让他带着百名亲卫已是小题大做,谁料朱允炆竟直接给了他三千骑兵充当护卫,还让有大帝之资的王腾带队,

    这等配置,都够去北方浪一圈了。

    正常情况下,朝廷派钦差出行最多也就数百人的护卫随行,再加上一套完整的政治班子,也就足够了。

    念及此处,李景隆心中不禁一凉,看来所有人都对此次赈灾之行不看好啊。

    墨菲定律,越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