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谆谆教诲
作者:热门小说观察员   农家福宝有点甜最新章节     
    放榜后的第三日就是参加殿试的日子。

    参加殿试的就是榜单上的前一百名。

    殿试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天子之威一般人是不能承受的。

    殿试不光是考学问,还会看你的五官长相,说话是不是会紧张结巴,毕竟朝廷选拔官员是不能有明显的缺陷的。

    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两张试卷。

    皇帝视线一一扫过殿下的百人,看到有人写试卷的手都有些轻微发抖,他喝了一盏茶便到后面休息去了,一个时辰后才继续回到殿内。

    常宁亭他们二人也不敢抬头直视天威,只是尽量写好自己的试卷。

    殿试只有一天时间,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殿试的第三日结果就出来了。

    常宁亭被皇上钦点为本界的探花郎。

    今日,京城街道两旁一片欢腾。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翘首以盼新科进士跨马游行的场景。

    状元郎身着一袭鲜艳的红色长袍,袍袖随风飘动,上面绣着精美的金色图案,熠熠生辉。他头戴金花乌纱帽,手捧钦点圣诏,脚跨金鞍红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气派非凡。

    榜眼和探花郎身着类似的大红衣袍,袍上绣着灵动的云纹,飘逸出尘。

    榜眼头上戴着一顶精致的榜眼帽,帽上的装饰简约而不失大方。

    探花郎头上戴着一顶探花帽,帽上的缨络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情。

    街道两旁的商家特意把门口装饰得格外喜庆,红绸飘扬,灯笼高悬。

    各家夫人小姐们也早早的订好了沿街的包厢,想一睹新科探花郎的风采。

    探花作为科举的第三名,也是今年的所有进士中最年轻英俊的,通常是皇帝看中的人才。

    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学问的谦虚,通常会选择文采斐然,年轻英俊的考生点为探花。

    探花郎除了负责在琼林宴上采花、吟诗作赋外,还经常被派去执行一些重要的任务,代表朝廷出席各种仪式等。这些职责使得探花郎在朝廷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仿佛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

    大街两旁挤满了人群,人们万分期待和好奇,只为一睹这三位才子的风采。

    随着一声锣响,游行队伍缓缓前行。状元郎面带微笑,频频向两旁的人群拱手示意,眼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紧随其后的是榜眼和探花郎常宁亭,他们同样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威风凛凛。二人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气质儒雅。并肩而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呼雀跃,纷纷向新出炉的今科进士们扔去鲜花,手帕等物。

    常宁亭之后得留在京城做翰林院编修。

    常宁台二甲进士,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又想留在京城陪自己的大哥,又想到外放为官,要是能把他分配到离永安县近些的县城那就更好了。

    “父亲,儿子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留在京城更为妥当。料想再过三年,三弟与四弟也将赴京。”常宁台言道。

    以他的才学,参加朝考后,应可留京担任六部主事一职。

    “你若留京,自是甚好。如此,你兄弟二人尚可相互照应,遇事亦可共同商议,为父也能安心些许。”常老大道。

    “我亦认为弟弟应先留京历练数年。我等尚年轻,若无背景、后台,外放为官恐会被派至偏远之地。留京相较之下,胜于你一人外放,孤立无援。”常宁亭分析道。

    常宁台深感言之有理,决定留在京城历练一番。

    这边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常老大心中并没有打算长久地留在这繁华的京城之中。

    他心中那归家的念头愈发坚定,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着他。他深知自己终究还是要踏上归途,去陪伴那日夜思念的娘子和乖巧可爱的闺女。

    娘子的温柔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温暖着他的心房;那闺女的稚嫩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在他耳畔萦绕不去。

    而家中的爹娘,更是他心头无法割舍的牵挂,他们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如今他已长大成人,为夫为父,理应尽到自己那份孝心,让爹娘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不再为他担忧。

    每一次想到这些,他的脚步便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心中满是对家的渴望与眷恋。

    在即将离开之际,他特意前往绝味楼,与盛家的众人辞别。

    “常叔,您不着急马上回去呀,倘若您不介意的话,不妨再等我两日吧。我刚好需要返回永宁府那边巡视店铺,顺路也能去一趟永安县,如此一来,这一路之上也算有个伴儿了。而且仔细算来,常叔家庄子上的那些瓜果,到那个时候应该也有那么几个熟透了的啦,我可是馋了很久了。”盛君朋面带微笑,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地说道。

    毕竟,他们的老宅就位于永宁府那边,而如今家中的长辈们也依然居住在老宅之中。

    “哈哈,这可真是太巧了呢。今年好多果子都迎来了盛果期,如那荔枝,粒粒圆润丰腴,恰似枝头悬挂之赤色宝石;另有那菠萝,金黄外皮散发迷人香气;那红提子,串串仿若玛瑙般晶莹剔透;还有那百香果,酸酸甜甜,味道十分独特。到时候你一定多带一些回来,让大家都尝尝鲜。”常老大爽朗地大笑起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好嘞,那就这么说定了啊!到时候我过来接您。”盛君朋兴奋地拍了拍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期待。

    常老大收拾好了行李,京城的东西他看着都挺贵的,但他带的银票还有剩余,分了一些给两个儿子,又到街上给家里女人们一人买了一身时新的料子当礼物。

    家里男人们就算了,不用给他们带东西。

    京城物价这么高,小子们也算了吧。

    “你们俩呀,可一定要记住时常往家里写信啊,千万不能偷懒懈怠,不然我跟你们娘还有你们奶奶她们,可是会担忧的呢。”常老大眼中满是不舍,他看着眼前的两个儿子,心中感慨万分。

    不管他们如今长到了多大年纪,在自己这个当父亲的眼中,他们始终都还是那需要呵护照料的小孩子。

    “而且啊,如果你们在外面遇到了心仪的姑娘,那就赶紧给家里来封信,我让你们的奶奶她们赶紧过来看一看,帮你们把把关,然后再去提亲,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定下一门亲事。”常老大越说越是不放心,他深知婚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必须得谨慎对待。

    现在儿子们已经有功名在身了,这亲事也终于可以正式地放在心上了。

    “孩儿们呐,你们可得好好记着爹的话,在外头的日子可不像在家里这般安逸自在。你们要多多观察、多多倾听、多多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

    “不是有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做每一件事和每一个决定之前都要先想着如何保全自身,之后再图其它,绝对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就急功近利,明白吗?”常老大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和两个儿子交谈了将近大半个晚上,将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处世之道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常宁台认真地点点头,说道:“爹,您就放心吧,儿子都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一旁的常宁亭也连忙附和道:“是啊爹,我们都记住了,您就别再操心啦。”

    “嗯,家里人就希望你们在外面能平平安安的”,常老大语重心长道。

    看着两个懂事的儿子,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一些,他知道,只要孩子们能够牢记自己的教诲,在外面一定能够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