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出水了
作者:AI吃鱼的猫   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章 出水了

    “领导,您是担心郑山同志不愿意帮忙吗?”

    李松点点头,稍作犹豫后将他与金恒的矛盾大致讲述了一番。

    “领导,您把心放到肚子里。郑山同志虽是金恒的老师,但为人正直,最是看不惯金恒这种贪得无厌之辈。只要您将情况跟他说明,他定然愿意帮忙的。” 店长信誓旦旦地说道。

    李松微微颔首,说道:“那麻烦您尽快帮我联系一下这位专家,我那边实在是等不及了。”

    店长连忙应下,而后亲自去了郑山家中将其请了出来。

    李松见到郑山专家后,诚恳地将农场的遭遇和自己的来意详述了一遍。老师听完,义愤填膺地说道:“金恒这混小子,真是丢尽了我的脸!放心,我定会帮你们把井的位置勘测好,绝不让此类事情再度发生。”

    李松感激不尽,忙不迭地道谢。

    随后,郑山跟着李松来到农场,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勘测。经过三四日的努力,终于确定了几个适宜的打井点。

    又过了一日,与金恒约定的还钱日期终于到来,周勇主任带着李松再次来到县城,一直等到天色渐黑,金恒才一脸生无可恋地提着一个大手提袋过来。

    “啪。”

    袋子被他扔到两人脚边,李松打开袋子一看,里面杂乱无章的全都是钱。

    “金专家,钱弄得这般杂乱,我们怎知这够不够五万?”

    “那是你们的事,与我无关。” 金恒扫了一眼皱眉的李松,心中隐隐有些得意,这就是让你们坑我的后果,慢慢数去吧。

    “周主任,要不这赔偿我们还是不要了,送他去坐牢吧。”

    听到坐牢,原本准备离去的金恒猛地转身,而后陪着笑脸说道:“周主任,李同志,你们莫要生气。之前是我不对,这钱正好是五万,我装之前数过了。”

    “你说五万便是五万,有什么证明?”

    这下金恒犯难了,他把钱放进去时既未留下照片,也没有证人,这如何证明?

    无奈之下,金恒只能当着两人的面一张一张重新数了一遍。原本他将钱打乱是为了报复李松他们,没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结果报复了自己。五万块钱,足足数了三个多小时,手指都抽筋了才数完。

    正如他所说,五万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钱到手之后,天色已然全黑,李松和周勇只能在县招待所住下。晚上的时候,周勇主任怕钱被偷,头枕着钱袋子睡的。

    不得不说周主任身体真好,就这般扭曲地睡了一晚,第二天依旧精神奕奕。

    天一亮,李松和周主任便返回农场,看到周主任真的拿回钱来,大家都高兴坏了。有了这五万元,农场不但可以打井,也有钱去买药了。

    周勇立刻联系县里的打井队,因之前已联系过,付过钱之后,他们当天施工队便过来。在施工过程中,李松几乎每日都到现场查看进度,生怕再出什么岔子。

    终于,在三天之后,新的机井挖好了。看着井底的清水,农场的人们欢呼雀跃。农场里终于有水了,他们不用再为吃水发愁了。

    李松看着欢快的人群,心中满是欣慰。他知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农场现在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灌溉问题。

    农场位于西北黄土高坡,气候干旱,一年到头下不了多少雨。地里种植的庄稼,因降水少大部分都旱死了,所以,这个占地几千亩的农场,每年的收成却低得可怜,甚至只够农场里劳动改造的数百人不饿死。

    金恒把钱给了周勇他们之后,回去之后被家人一遍又一遍地数落,他自己也后悔不已,悔不当初自己为何要鬼迷心窍,做出那样的蠢事。

    不过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既然犯了错,那就要承担责任。就像金恒,这一辈子都要背着沉重外债活着。

    李松深知农场灌溉问题的重要性,后世遇到干旱便会抗旱。可是农场这般大,在没有后世那种先进设备的前提下难度极大。

    一时间李松也未想到甚好的办法,于是他先是去了附近的农业研究所,咨询专家关于当地灌溉的新技术和方法。专家给了他一些建议,不过李松一直不太满意。

    回到农场,李松刚进家门周勇主任便来了。

    “小李,情况如何?”

    李松摇摇头。“农业研究专家们虽给了一些办法,但是想要解决咱们农场几千亩耕地的问题根本不可能。”

    “看来农场干旱的问题是没办法解决了。” 周勇主任轻叹口气,脸上的失望之色难以掩饰。

    自从李松到来之后,连续创造了好几个奇迹。他以为这次李松还会继续创造奇迹呢。没想到这次奇迹没有发生。

    看到周主任一脸失望,李松鼓励大家说道:“虽然当下我的确还未找到解决办法,但不代表我们一直找不到。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任何困难都一定能克服。”

    周勇主任听了李松的话,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小李,那就靠你多费心了。只要能解决灌溉问题,农场的日子就能好起来。”

    李松坚定地点点头:“周主任,您放心,我不会放弃的。我打算再去其他地方考察考察,看看有没有适合咱们农场的经验可以借鉴。”

    接下来的日子,李松四处奔波,去了周边多个农场和村庄。他认真观察他们的灌溉设施和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只不过几日下来,李松多少有些失望。灌溉设备他见了不少,但是效率都很低。

    在李松考察完回去的路上,他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有了意外发现。那里的农民利用山坡的自然落差,修建了简易的水渠,将山上的泉水引到农田里。

    李松不由眼前一亮,一时间他的思路打开了,终于找到解决农场灌溉问题的办法了。顾不上继续考察,李松回到农场之后立即去找周主任商量。

    周主任听了李松的想法,犹豫了许久,觉得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