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麻烦事
作者:田野上的期望   大明:从纨绔到暴君最新章节     
    此时济尔哈朗被几名亲兵扶着,走出中军大帐,看着中军大帐周围稀疏的士兵,济尔哈朗的心都在滴血。

    而他不过短短这么点时间,但整个人就似乎像是苍老了二十岁一样,整个人看起来,精气神都没了。

    一名亲兵将济尔哈朗扶着在一根木头上坐下,还小心的说道:“主子,您不用如此,不就是损失点人嘛!

    过个几年咱们就能恢复过来。到时候再狠狠的教训这些南蛮子!”

    济尔哈朗听后苦笑两声。

    “你们不会懂的,这不是损失一点人口的事。这一战过后,未来五年内,我们镶蓝旗都失去了入关劫掠的能力。

    今后我们没有兵力入关,我们镶蓝旗的人就会缺吃少穿的,下面的奴才们更难过。”

    济尔哈朗说着又伸出手道:“扶我起来,去看看营帐完善的如何了。

    现在我们要警惕起来,防止常经文这个诡计多端的狗东西又来袭击。”

    济尔哈朗说着还不断的咳嗽起来。

    咳嗽了好一阵过后,才算是结束。

    这个时候他才接着道:“常经文这小崽子就不是一般人,他的战法我看不明白。

    我仔细想过,我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九月四日晚上,第一次夜袭过后,居然又发动第二次夜袭,再次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九月五日又来斗将,坏我军士气,紧接着便是本王中计,被他调离大营。

    如今想来,要是当时本王再克制一下就好了。

    可惜啊!一时不甚酿成大错!”

    济尔哈朗说着这些,心中就有些遗憾。

    他要是能看明白才有鬼了。

    常经文打仗,其实本质上就是没章法。

    ........

    济南城,山东都司衙门

    常经文坐在案桌后面,看着下面呈递上来的一个个公文。

    现在山东各位所总算是慢慢进入到了正轨。

    特别是自己给军户发粮食,分田地的事落实下去后,更是让自己在山东卫所体系内的威望暴涨。

    要说他们目前各卫所的卫指挥使是谁,军户们可能不是很清楚,但要说都指挥使谁,那肯定清楚,就是常经文。

    现在不少军户都已经把常经文的长生牌位给供奉起来了。

    可以这样说,常经文把先前各卫指挥使给宰了,然后重新洗牌的行为。

    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常经文这样做风险很大,也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但对于下面的军户而言,效果出奇的好。

    而现在,常经文也暂时任命了一些军官作为各卫的代指挥使。

    之所以是代指挥使,而不是正指挥使,这是因为兵部的任命文书还没下来。

    像卫指挥使这种职位的武官,不论是现在,还是洪武年间,都是需要兵部审核,皇帝朱批才能生效。

    而像山东都指挥使这样的职位,可以任命千户及其以下的官职。

    像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职,需要上奏朝廷。

    他做不了主!

    所以是代!

    不过后面皇帝的任命下来,他们这些人也就可以转正了。

    现在常经文重新把各卫指挥使的职责给划分了一下。、

    各卫指挥使,已经不再具备统兵的权力,统兵权收归山东都司衙门负责。

    其实常经文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矩和规定的。

    但没办法,谁让常经文把之前的指挥使给宰了,然后现在还是战争时期,特事特办,下面的各卫代指挥使也不可能说什么,更不敢。

    各卫指挥使的职责就是屯田以及打造武器装备,这就是他们的职责。

    纪匀给到处找来一些工匠后,常经文又让一些流民去跟着工匠学点手艺,然后分配到各个卫所。

    而统兵权收到都司衙门后,常经文也对军队的编制和官职任命做出过一些调整。

    以前的什么千户,百户啥的,那是真的统辖之民有一千户之上的军户。

    每一个家庭出一名兵,一个千户统帅一千一百多名士兵,是不是一千户之上嘛?

    不过现在不需要了,由低到高,则是由小旗、总旗、百总,千总等由低到高的进行。

    而千总则是统帅一千一百多名士兵,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亲卫队。

    五个千人队为一个营。

    营设立参将统帅,参将有直属的指挥部,亲卫队,传令兵,辎重等组成。

    一个营的兵力大约是六千人上下。

    在营之上,本来常经文还准备设立军这个编制的。

    军这个编制,自古以来就有,其中在宋朝时期,使用的最为频繁,到了明朝使用的就不多了。

    基本上就是属于临时编制,只有当爆发大战时,由皇帝下旨组建,然后再差遣一名武将前去统帅。

    只是常经文没设立的原因是,他手下没这么多人才。

    现在,常经文最想要的就是将才,越多越好。

    目前他手底下,连营参将都是属于赶鸭子上架。

    其他的千总啥的,基本上都是矮个里面拔高个!

    为此,常经文还在济南卫里面设立了一所军校,叫山东都司讲武堂。

    所有的军官,全都得来进学,不会识字都不行,得重新开始认字。

    会认字的,那就跟着上课。

    但在开始后,常经文才发现,明朝的识字率,好像高的有点过分。

    基本上,许多人都能认一些字。

    这件事让常经文想到了一件事,他记得在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这句话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杨继宗在成化初年的时候,被人举荐担任了嘉兴知府。

    他下令了,说民间的娃,要是八岁还不去上学,就要对他的父亲或者大哥罚款。

    一句话,你得上学。

    想一想嘛,明朝的时候,私塾遍地,而且不要忘了,明朝的小说,话本发展非常迅猛。

    为什么发展迅猛?肯定是能赚钱啊!

    那怎么赚钱?卖谁?卖读书人?

    别逗了,这玩意儿就是读书人写的,你说卖读书人。

    这玩意儿就是卖市井小民的。

    如果说,你不识字,看什么小说?看什么话本?这不开玩笑吗?

    所以说,明朝的识字率相当高,可不是什么清廷的百分之五都不到。

    而且明廷国家养士两百年,真不是开玩笑。

    地方官要搞点政绩啥的,首先就得把私塾,学院这些搞上来。

    你不施教天下,怎么好意思给上面的朝堂大佬说你有政绩?

    要知道,明朝自扬文抑武以后,普及教化就是朝廷考验地方官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