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高起潜的算计
作者:田野上的期望   大明:从纨绔到暴君最新章节     
    高起潜就坐在自己的军帐内慢慢等着,前后等了差不多两刻钟后,穿着一身盔甲的卢象升才大踏步走了进来。

    卢象升走进来后,便看着高起潜问道:“高公公,不知你找本官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商议。”

    高起潜闻言笑眯眯道:“杂家听说前几日有鞑子调军南下了?不知这消息是不是真的啊?”

    高起潜慢悠悠的问道,他可以非常确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当时他们还因为这件事召开了军事会议。

    天津总兵杨清甚至是问要不要派兵跟随。

    只是最后还是崇祯下令,不许追击,结束了这一场军事会议。

    说到底,不只是崇祯,包括京城内的所谓朝中大臣都不希望追击,他们怕死!

    万一鞑子攻破了京城,那该怎么办?

    有了这个前提,高起潜才会这样问。

    这问题让卢象升都愣了半晌,让他有些不明所以,毕竟这个消息肯定是真的。

    不然前几天他们开什么会?这不扯淡的嘛!

    “高公公,这件事自然是真的,而且我军斥候太谈查到,鞑子这次调动了满八旗万余人,此外还有蒙八旗八千余人,另外还有包衣叛军两万多人,总计四万大军南下。”

    在崇祯九年,这一年的满清军制和后面不一样。

    最不一样的就是汉军旗的事。

    在崇祯十一年之前,满清八旗当中,各旗当中,有一类仆从军,也可以说是炮灰军队,他们是没计算在编制内的。

    那就是每一旗当中的汉人军队。

    崇祯十一年之前,满清名义上的汉八旗,只有一万多人。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的军队,都不是属于汉八旗的。

    像孔有德的,属于天佑军,耿仲明的,属于天助军,都不在汉八旗的编制内。

    而各旗的汉军,属于包衣奴才一类的,其实就是各旗接收的明军降军,以及抓的青壮劳力,充入其中。

    这些人,平日里不拿饷银,就是给口饭吃。

    他们平时除了要做各种杂活,要种地之外,一旦发生战争,他们还要负责攻城。

    这种情况到了崇祯十一年才会有改变。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次入关,这一次是孔有德的天佑军和汉军旗一起作战。

    孔有德用火炮轰击城墙,导致城墙倒塌,然后突破长城防线,进入关内。

    孔有德的天佑军以及汉军旗,在这个时候属于满军饷,并未克扣,所以爆发出了很大的战斗力。

    皇太极看到了汉军所存在的战斗力,于是便下令,将各旗的汉军,全部收归朝廷统一管辖分配。

    然后汉军旗开始迅猛发展,一下就飙升到了差不多六万人的地步。

    孔有德的天佑军,兵力也是暴涨,而这也是后来绿营兵的前身。

    从这个时候开始,各旗中才没有私藏汉军,全部被收归清廷统一管辖。

    剩下的,那就真的只剩下包衣奴才了。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了,但在这之前,各旗当中就有许多仆从军,炮灰。

    而这些仆从军,炮灰,他们都是不计算到作战兵力当中去的。

    就像是正蓝旗,此次入关的兵力就那么点,但实际上,前后还有仆从军接近两万人。

    但这两万人,都没计入到作战兵力当中。

    这些仆从军的任务,就是抢东西,运东西的,所以得带多点。

    ......

    高起潜听着卢象升说的四万多大军,脸上不禁露出笑意。

    看着卢象升说道:“卢大人,最近想来你也听说了朝中的一些事。

    山东镇守太监纪匀上了一个折子,说是山东都指挥使常经文率军在济南城下大败鞑子。

    前后斩首九千余人,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据闻诸多朝中大臣都对这件事表示怀疑。

    最初杂家也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毕竟鞑子历来凶悍。

    我们什么时候能斩首如此之多的鞑子了?

    九千多鞑子,咱们在这里和鞑子对峙这么久,可都还没拿到如此战果。

    但今日杂家却是仔细想想,觉得不对劲。

    如果鞑子南下的军队没有遭受重创,他们怎么会调动这么庞大的力量南下?

    这可是满八旗万余人,蒙八旗八千余骑兵,还有那些叛军两万多人。

    这可是四万大军的兵力配置。

    所以杂家就觉得,这件事肯定是真的。

    但杂家也不确定,所以这找来卢大人问问。

    倘若这件事是真的,但朝廷却不认账,反倒是说别人虚报战功。

    此事若传出去,岂不是要寒了众将士的心?

    将来天下还有谁为朝廷效力?还有谁愿意为朝廷效忠?

    卢大人,你说是不是?”

    一直以来卢象升对高起潜的观感都很不好。

    如果不是因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影响着他,他恨不得把高起潜给宰了。

    因为这死太监,啥都不懂,却总喜欢指手画脚。

    经常是不懂装懂,让人很是火大。

    不过今天高起潜的这话却是让卢象升的心里稍微有点好感。

    作为一个领军之人,他的心中很清楚。

    明明取得了大胜,却被人污蔑虚报,这种事到底有多让人寒心。

    卢象升沉吟半晌后才说道:“高公公说的不错,这件事的确是需要慎重对待。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常经文的确是有如此战功,但却有佐证。

    鞑子抽调四万大军南下,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仅仅只是因为怀疑就否认战功,怕是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卢象升说着便道:“这样,本官进城亲自面见陛下,说明目前鞑子的兵力调动之事。”

    卢象升说着就离开了,高起潜闻言,脸上顿时露出笑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

    皇宫,西暖阁

    此时西暖阁内,有着一众大臣在这里,而崇祯则是坐在龙榻上,身上披着一件毯子的看着他们。

    扬起手中的折子,看着众人道:“诸卿,这是山东都司衙门的折子,常经文亲自上的折子。

    他在折子中说明了情况,他说纪匀上的折子没有错,他的确是斩首鞑子九千余人。

    也就出了上千被掳走的百姓,之所以一直未曾上折子,是因为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所以他才没上折子,准备等战事结束后再上。”

    崇祯说着,面无表情的扫过他们问道:“诸卿对这可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