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山里山外
作者:憨憨小狼毫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最新章节     
    井陉关上,陈叙带着紧张的士兵看着关城下的黄平发问道,

    “达戈有何事?何故领这多的人马阻塞关口?”

    陈叙刚刚正吃着佳肴唱着歌呢,突然有士兵来报李平带人围了关城。

    结果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才发现,什么围了关城,只是黄平拖家带口的领着几百人,又拉着几十车东西,这一下就把井陉关道给堵了。

    “哈哈,立门兄见笑了,愚弟打探到太行山中有我做肥料需要的矿石,这是准备进山常驻研究呢!还请立门兄行个方便放我等过去。”

    “为兄就说达戈不是作乱之人,来人,开关,帮助达戈把东西运过关去。”

    陈叙仔细审视一番黄平带的队伍,然后吩咐手下开门放行。

    嘎吱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中,井陉关关门洞开。

    黄平带着张三荀杰当先上前,表示了诚意。

    “立门兄,多谢!”黄平有模有样地行礼致谢。

    “哈哈,达戈多礼了,走,先去为兄那里,让为兄聊尽地主之谊。”

    “如此,愚弟便不客气了!”

    黄平当即安排张三去带队,他自己则跟陈叙吃宴去了。

    席后,黄平跟陈叙说了一下自己在河边屯的安排,表示粮食已经种下,剩下管理施肥的事情会派人来往负责,且在河边屯安排了狗娃看着,保证不会出问题。

    听到他这么说,陈叙也就放下心来,他最担心的就是粮食的事情。

    要是得罪了那些家族还没有收获,到时候他陈叙认得李平,手里的刀可不认得。

    自从进了山,黄平选择了一个水源充沛,附近有煤矿的小村落落脚,这个山脚村落只有百来人,就叫山脚村。

    山脚村说是个村,其实就是个几十口子人的小家族,实际村长就是族老会,有家族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商量着来。

    狭小的村子一下子挤进几百人,瞬间变得拥挤不堪,对原住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影响。

    只是黄平一众人数众多,又有持刀配枪的,一看就不好惹,原住村民也是敢怒不敢言。

    “各位老乡放宽心,我们是来研究这山里的特产黑石的,你们如果有多的可以卖给我们,百斤黑石二十钱,

    另外大家如果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们尽力帮。”

    黄平为了宽村民的心,把自己的目的说了一下。

    村民们稍稍宽心,黄平就在山脚村扎了下来,带来的党员及各自家眷亲属又在山脚村落脚,一下子把山脚村扩大了好几圈。

    对如何从无到有发展根据地,我们党已经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黄平只需要安排下负责人,规划下发展顺序就行了。

    一个村子耗不了多少时间,行政和教育甩手丢给了荀杰和张三,后勤再次交给了张灵,研发生产还是木匠在负责。

    几天后,山脚下的河边就出现一个奇怪的大铁锤,和一个石头砌的小房子,这就是粉碎洗煤以及蜂窝煤制造厂了。

    为了蜂窝煤卖出去,还在外面摆个蜂窝煤炉,点了三个蜂窝煤球,让它一直燃着。

    来参观的人都大呼惊奇,

    “那位小兄弟,你们整的这个干什么的?”

    有老乡问看火的那个小党员

    “哦,这个啊,我们做来卖的啊,这是冬天取暖的,

    一个炉子,两个煤球,一整天屋子里都暖暖的,

    还能在这上面烧水做饭呢!”

    小党员骄傲地说道。

    “哦,怎么卖的,便宜的话我也买几个回去过冬。”

    “蜂窝煤便宜一个一钱,这炉子是铁做的皮实耐用,但是也不贵,一个百钱。”

    “确实也不贵,不过我们怕是一时间没那么多钱买这个。”

    “这个我们上面领导也考虑到了,大家可以抵押租用,过冬之后再归还炉子就行了。”

    小党员红着脸介绍了上面说的抵押规则,他真不好意思开口要东西。

    难怪听说上面制定这个可抵押清单的时候,个个都红着脸跑了,宣传任务也没人接,最后抽签落到自己身上。

    “嗨!你害羞个什么劲!这是好事啊!”

    老乡看战士扭捏的样子,问道。

    “我们党不让占乡亲们便宜,大家都觉得这个清单有占乡亲们便宜的嫌疑。”

    “这不是你们领导规定的吗?就算亏心也该他们亏心!”

    “伯伯,不是这样的,哎呀,我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就是大家都觉得我们应该无偿帮你们,但是领导觉得大家的付出也要得到回报,于是制定了这个清单,然后就跑了。”

    “哦,我懂了,怎么有你们这么傻的人,等价交换而已,有什么好害羞的,这样吧,我去给你宣传。”

    老乡不由分说的回去帮助宣传去了,这个故事也被这个老乡的嘴巴传遍了附近的村子。

    听到的村民们感叹,第一次见到这么孩子气,这么单纯的人,还一见就是一群。

    笑过之后,都在心里羡慕起了他们的单纯与理想,好多人都不自觉地升起了,守护他们,就是守护自己最纯净善良的想法。

    黄平怎么也没想到,我们党的吸引力被如此简单的一件小事放大,被附近的村民所接纳。

    他还在山脚村晃荡,调研,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脚村孩子王,时不时带着他们找着老乡们问这问那。

    在根据地的有意融入下,和卖蜂窝煤事件持续发酵下,根据地彻底和山脚村融为一体,并且辐射到山中大大小小的各个村落。

    没到一个月,木匠又找到黄平,带来了两个消息,虽然炼焦又失败了,不过他们在烧石头的时候搞出来了黄平说过的玻璃。

    黄平二话没说就先成立了一个小玻璃厂,发布了1500钱\/月的工资招收工人。

    一听说研究院新研究出了烧制琉璃的方法,并且要成立工厂烧制,整个根据地都沸腾起来了,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琉璃是烧制的。

    有些是被每月1500钱的工钱吸引来的,有些是被新技术吸引来的。

    工人报名招收比起码达到了二十五挑一的比例。

    在我们党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的支持下,山脚村的发展突飞猛进。

    道路修得又直又平,值得一提的是,煤矿铁矿自由以后。

    木匠在黄平的提醒下用多水车联合的方式,制作出了第一个车床。

    然后就是定标准尺寸了,为了防止以后人们被大小尺寸坑。

    黄平废弃了用身体部位量长度的说法,统一采用了后世用的米制长度单位,面积体积也对应才用了平方,立方体系。

    同样用一立方米水等于一吨水的比例,把质量单位对应过去了。

    至于医学那里,因为中医好多理论尺寸都是用人体尺寸标注,黄平趁机成立了医学小组,由几个医匠组成。

    黄平让他们研究论证下,能固定的转换固定。

    不能固定的标注清楚用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测量,特别是穴位经络。

    怎么量,都写清楚,现在我们不缺纸。

    “一个穴位变化你给我写一本书都行,只要你解释清楚它的位置,和变态过程。”

    这是黄平的原话,他就不信中医那套会是真的靠想象,难道古代的中医全是传玄作家?

    给外出的人加了个搜集药方医术的任务。

    又把这些尺寸全编到了新教材里,并且和木匠两人亲自动手,用仅有的金子,做了一根长1厘米宽1毫米高1米的标准尺子。

    也不是舍不得,完全是因为只有这么点金子,够做这么一把尺子,等以后有了,在做其他的吧。

    在初步做好工业标准之后,黄平看着村里平坦的道路,找到把自己关进小黑屋的洪令金。

    “洪令金,给老子出来!”

    黄平一脚踹开小黑屋

    “老师!”

    嘶哑的哭腔响起

    自从来到山脚村,黄平看他每天无精打采,一直沉浸在自责中,一向不善于安慰人的黄平,特意优先给他修了个小黑屋。

    结果这么多天了,这家伙还没走出来,黄平觉得自己的心思白费了,看到那个和鸡泥村一样宽阔平坦的道路,气就不打一处来。

    “你要躲到什么时候?”

    黄平看了他一眼,转过身看着门外的大路

    “他们应该不是让你来我这里哭的吧?

    还记得我和张老师怎么去的鸡泥村吗?

    我们为什么活下来?

    你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就行动起来。”

    黄平没头没尾的递了几个问题又离开了,洪令金拖着身子坐到门槛上,看着黄平离去。

    他没有回头

    他也没有多言

    ……

    赶在寒冬之前,周围的村落都在山脚村的带动下接受了我们党的领导,教育支援的需求一下增大。

    造纸厂和印刷厂也相继成立运行,提供了足够的书本。

    铅笔厂也在老乡们挖矿挖到了石墨之后成立了,不然靠压制木炭粉根本不够用。

    ……

    在我们党在太行山里储备人才的时候,山外的各大世家大族,各地官员开始了丰年的狂欢。

    光和五年是近五年来难得的好年景,在光和四年一年的自然免疫筛选之后,除了伤寒病还在小范围蔓延,没有了其他大疫。

    这一年是丰收的一年,大批的自耕农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各地世家获得了超越以往的大片土地和耕田牛马。

    大汉的人口随着自耕农失地而快速蒸发,或是转变为世家的隐户牛马,或是踏上流亡的道路。

    人口的减少加上赋税的增长,最后全部落到了仅剩的自耕农头上,刚从丰收喜悦中清醒过来的农民发现。

    丰收了,他们的粮食还不如去年饥荒的时候多。

    有党支部的地方,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倒是藏了些粮食在挖的隐蔽所在里,不过没经过晒干处理的粮食也放不了多久,隔段时间就要烘烤,成本颇大。

    张角的人马在继续活动

    甚至世家中有些人对最高的位置产生了想法,也在暗中活动

    边疆少数民族今年还算安定,估计是在养精蓄锐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光和五年末的天下显得格外安宁

    敏锐的人却已经发现,这可怕的安静下,蕴藏着太多的大恐怖

    才三十几岁刚混出点名头的司马徽就是其中之一,直接一个闪身躲进荆州水泽之中当起先生,不再过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