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招义渡江投对岸,下旨声讨反遭讽
作者:为轻尘   开局主动辞官,皇帝却要逼我净身最新章节     
    刘修文一听,当即板起脸,“太师这是把下官当成什么人了?”

    “当初在梁山县,如果不是太师一力保举,下官连身家性命都没了,又怎么可能到招义肥这里继续当县令呢?”

    “下官做官可能不行,但自问品行还可以,还不至于做出恩将仇报之事。”

    “只是,下官实在想不通,即便太师因为宣华公主一事伤心,也不用辞官这么严重吧?”

    楚昊摆了摆手,“将心比心,换作是刘大人,你一心为朝廷尽忠,结果换来的却是背信弃义,你又当如何?”

    “当初先皇可是当着陛下的面,承诺将宣华许配于我的,可陛下刚刚登基,就改变了主意,楚某能不伤心吗?”

    刘修文闻言低头沉默片刻,回道,“下官不敢妄议朝廷,但也知道太师受了委屈。

    只是,太师辞官之后,打算何去何从?

    要不然这样,下官这招义县虽不富裕,但胜在偏远,如果太师不介意的话,不如就留在下官这里?”

    “呵呵。”楚昊笑了笑,“刘大人的好意,楚某心领了。”

    “楚某挂印辞官,事前没有上奏,不出几天,圣旨必然送到招义县这里。”

    “楚某也不想让刘大人为难,今晚只住一宿,明天就会离开。”

    刘修文还要劝说,却被楚昊制止了。

    “如果刘大人还念着楚某曾经的恩义,帮个忙如何?”

    刘修文郑重拱手,“太师有事尽管直言,哪怕拼着下官前程性命不要,也一定会倾尽全力!”

    当初楚昊刻意结好刘修文,通过吏部尚书裴远图,给他弄了这个招义县令的位置,就是看重此人重情重义。

    “楚某想请刘大人帮个忙,给我找一个可靠的船家,送我渡江到对岸去。”

    “啊?”刘修文闻言大惊,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要是刘大人为难,那就算了,就当楚某没提过。”

    “不是,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刘修文连忙解释道,“江对岸可是北燕的势力范围,下官只是担心……太师到了那边,会有危险。”

    楚昊轻笑一声,“刘大人是担心楚某投靠北燕吧?”

    没有回应,就是默认。

    楚昊也不在意,毕竟,只有不傻,都会有所猜测。

    “刘大人也不想想,楚某在大夏已经位极人臣,何必改换门庭重新起步呢?

    实不相瞒,楚某已经厌倦官场,只是在江对岸有至交好友,想投奔他那里隐居,再也不问世事。”

    刘修文沉思片刻,肃然说道,“太师对下官恩深义重,这点小忙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太师要去哪里,下官不问,以后也不会对任何人提及。

    明天一早,下官就派人找个可靠船家送太师过江。”

    楚昊闻言大喜,“呵呵,那就多谢刘大人了。”

    正事儿说完,两人再次喝酒,气氛也越加融洽谈。

    “太师有所不知,招义县这里的江面,暗礁极多,如果找不到有经验的船家,还真难渡江过去,要不然,防范对岸的北燕水军,就够下官头疼的了。”

    楚昊也正是提前了解到这一点,才找刘修文帮忙的,如今看来,总算是没白费工夫。

    第二天一早,刘修文就派人把一个老船家请到衙门附近的茶楼里。

    如何过江,要去何地,刘修文一概不问,细节方面都由楚昊自行解决。

    听说要到对岸去,最初老船家死活不干。

    直到楚昊出价五百两银子,这才咬牙同意。

    五百两银子,足够老船家买下艘他那样的破船了。

    更何况招义县本来就不富裕,这些银子就算是给他当安家费,也足以让家里人过十年八年好日子的。

    商议完毕,楚昊再次和刘修文告辞,带人跟着船家一起到了江边。

    船虽不大,但楚昊他们也就十来个人,外加少数几个包裹而已。

    至于马车和战马,连卖都没卖直接抛下不管了,免得日后给刘修文带来麻烦。

    事实证明,楚昊这样做是对的。

    就在他坐船离开后三天,朝廷的圣旨就下到了招义县。

    又过了两天,根据沿途留下的痕迹,朝廷派来的追兵一路追过来,最终就在招义县失去了踪迹。

    刘修文倒是没有隐瞒,如实说了他曾经待过楚昊的事实。

    可那时候楚昊辞官的消息还没传到招义县,他作为县令,盛情款待当朝太师,也在情理当中。

    当朝廷下达的旨意过来时,楚昊早就不知所踪,这能怪得了谁?

    最终搜查了几天也没线索,没办法,朝廷派来的人只能灰溜溜的返回京城,如实奏报。

    得到这个消息,成殷大为震怒。

    种种迹象来看,楚昊极有可能投靠了北燕!

    虽然这个结果让他恼火,但好在不是投靠颖王父子,对朝廷虽然有些影响,但问题不大。

    只要楚昊不帮着颖王威胁他的皇位,一切都好说。

    可即便如此,成殷还是在吕慧等大臣的建议下,将楚昊投敌一事,公布天下了。

    一时间,朝野剧震。

    堂堂当朝太师,位极人臣的宰相,竟然放着大好前程不顾,反而投靠了日落西山的北燕,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难免让人嘀咕,更何况是名满天下的楚昊呢?

    于是,本打着举全国之力声讨楚昊的朝廷,却在民间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无数百姓都在传说着朝廷如何背信弃义,拆散楚昊和宣华公主的流言,哪怕朝廷想堵住那些流言,都无从下手。

    正当大夏各城盛传着这些流言之际,楚昊却带着小庄和秦朗等人,乘坐小船,顺利抵达了对岸。

    在距离江对岸还有百米左右时,秦朗就惊呼道,“大人,这东西还真神奇,隔着这么远,对岸泗州水军的鼻子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呵呵,这叫单筒望远镜,只要视野开阔,十里之外行军布阵一目了然。”

    从庆有余金楼买的那块水晶,楚昊一共做出了五个单筒望远镜。

    拿着望远镜朝对岸看了看,楚昊说道,“老秦,告诉兄弟们,下船之后千万不要反抗。”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