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那些诗人之杜甫(二)
作者:九月与尘   刷完视频后,发现老祖宗统一了最新章节     
    “人家寒门子弟是有家学的,不像咱,连个笔墨都给孩子买不起。”一个农夫深深地吸了口旱烟,慢慢吐了出去。

    他儿子是个有出息的,是个读书的料子,可偏偏托生在他家。

    【???“这时候杜甫虽然日子艰难,但也还能过的下去,等到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肃宗于灵武继位,杜甫安顿好妻儿就去投奔,然后运气不好,被叛军抓了。”】

    【“其实安史之乱这个节点,有多少大文豪都被波及,颜真卿颜公满门忠烈就不用说了,李白因为占错队,做了想争皇位的永王李磷的幕僚,被流放夜郎,在途中病死。还有王维,也被叛军抓了,因为名气太大,在叛军的逼迫下做了他们的官。”】

    “太白兄如今还要出仕吗?”李白被赐金放还途中遇到了高适,此刻高适也在为他的未来担忧。

    李白攥紧了拳头,“可我不甘心啊。”

    王维此时早已经半官半隐,闲暇时常常抚琴以自娱,如今听闻自己日后竟如此不堪,气急之下,差点将琴弦扯断了。

    学庄信道,养了这么多年的好脾气,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世人该如何看待他。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悲惨的诗人,他没有死于外乱,而是被小人害死,就是王昌龄。那个写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大诗人王昌龄。’”】

    “秦时明月?”嬴政念了一下,“提到我大秦只有一个明月吗?不过秦人确实喜欢月亮。”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刘彻听到这首诗,转头看向卫青。

    “爱卿龙城大捷,这飞将军一定是你。”

    被提到的卫青抱拳出列,“为陛下拓土开疆,乃臣之夙愿。”

    “出兵上谷,奇袭龙城,可不是天降神兵,跟飞一样,这称号说的准确。”李广也站出来附和道。

    毕竟他与公孙敖、公孙贺同样领了一万兵马出征,最后只有卫青取得胜利,要知道这还是卫青对匈奴的第一战,一战封神。

    欣赏之余,也是多了一份落寞。

    王昌龄心里一个咯噔,他都被贬谪到江宁了,怎么还有小人要害他。

    【“安史之乱爆发后,被贬到龙标的王昌龄辞官北上还乡,路过濠州,因为他名气大有才华,被当时的刺史闾丘晓所嫉妒,然后直接就将他杀了,一代文豪死于非命。”】

    “小人也。”李斯说道。

    旁边的冯去疾暗暗翻了一个白眼,你要不要想想韩非是怎么死的。

    “昌龄兄怎么如此冤死,小人该死啊。”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的结局,也顾不得伤心了,他要去找王昌龄。

    姜瑜对于这段历史还是很熟悉的。

    【“大家也知道我之前说过张巡守睢阳的事情吧,守的如此艰难,其实和这闾丘晓也脱不了干系。”】

    “朕记得他,张巡之忠,着实令人动容,是大唐愧对于他。”李世民一想起之后的安史之乱,无数忠臣良将被冤杀,心里极不好受。

    想到这里,又红了眼眶,“别让朕见到那李隆基。”不然定要亲手打死他。

    【“张巡死守睢阳之时,就派人求援,河南节度使得知睢阳危在旦夕,下令闾丘晓带兵救援。闾丘晓为人贪婪自私,接到张镐的信后担心兵败被追究责任,不顾国难当头,居然带兵原地逗留。等到张镐率援军到达前线时,睢阳已沦陷三日,睢阳终究是没等来援军。”】

    “混账,给朕诛了他的九族。”此刻朝廷的话语人已经换成了唐肃宗李亨,如今群臣百官皆站在他身后,也就没有了当初的唯唯诺诺。

    既然有了历史在前,他也不敢不抄作业,朝中官员均是天幕曾经提过的忠臣,此刻他还是那个听谏的老实皇帝。

    【“又扯远了,其实也不止这些文人,安史之乱当中没几个好过的,杜甫被抓之后宁死不屈,后来郭子仪率军收复洛阳,他也趁叛军不注意逃了出去投奔肃宗,封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后来唐肃宗昏庸信任奸佞,杜甫上奏营救被罢相的房琯,被归为房党,直接让他回家了,又被贬华州。”】

    【“唐肃宗李亨也不是什么好的,庸君一个,也就他儿子李俶好点,本来你只要听人家郭子仪的,朔方军早就收复失地了,也不至于拖了数年,还留下那么多的问题,为了拉拢回鹘,竟然答应回鹘劫掠洛阳,数十万百姓惨遭蹂躏,不懂军事还指手画脚的,前面打着呢,他在后面玩权术制衡,当初皇位上要是栓条狗,郭子仪牵着狗链子早就平定安史之乱了。”】

    姜瑜一口气说完这一番话,歇了好半天,要她说李隆基李亨这俩父子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

    “哼,庸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都知道的道理,这昏庸的东西竟然看不明白,可惜了他们的将军,不要给朕。”

    刘彻冷哼了一句,就算他有什么心思,也会等打完仗之后再说,不像这个李亨,活该他大唐亡了。

    郭子仪听姜瑜如此发言,眼神直愣愣的盯着地板,说实话,有点慌张,别把他吹太神了,要出事的。

    听到这里,朝臣和李亨大眼瞪小眼。

    坏了,他们好像又迎错皇帝了,尤其是老家在洛阳的,更是心存不满,说不准被劫掠的里面就有他家亲人。

    总归是皇帝打破了这个僵局。

    只见李亨轻咳一声,“卿等不必担忧,朕定不会像那样做的,军中大事皆由郭爱卿做主,朕不会干涉。”

    “另外,朕欲立广平郡王李俶为太子,卿等有何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圣上圣明。”

    朝臣暗自松了一口气,不是说广平郡王还不错么,传位给他的话应该是稳的,这下应该不会再站错队了。

    【“在此期间,杜甫也是跟随着大唐军队一路同行,路上看见了太多因战乱受苦的人们和惨相,他的内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在此刻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