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风云变幻,新局与危机并存。
作者:孙苏中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最新章节     
    赵国主盟,风云再涌波澜

    经云梦泽会盟与诸般波折后,赵国凭坚毅之姿与睿智谋略,于诸国间崭露头角,隐隐然有执牛耳之势。

    然天下大势,瞬息万变,赵国欲成霸业,仍需披荆斩棘,破重重困厄。

    赵国朝堂:雄图伟略起征程

    邯郸王宫,金碧辉煌却不失威严凝重。赵王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赵浚昂首挺胸,抱拳道:“陛下,今我赵国虽初有成效,然欲主盟天下,不可有须臾懈怠。

    当务之急,需先整军经武,革新军事制度。可仿秦之军功爵制,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有功者赏,怯战者罚,如此则军威大振,士气如虹。”

    赵王微微点头,蔺尘亦出列进言:“陛下圣明,臣以为除军事外,外交亦不可忽视。

    应与燕修好,共御匈奴。燕之骑兵剽悍,若能与之携手,北疆可保无虞。

    再者,遣使入齐,以利相诱,分化齐与他国联盟,或可使齐在我赵国崛起之途,持中立之态。”赵王抚须沉思片刻,朗声道。

    “善。诸卿所谋,甚合朕意。速去筹备,不得有误。”

    于是,赵国上下一心,开启新一轮变革图强之举。

    军事营地中,号角长鸣,士兵们日夜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

    新的军功爵制推行后,士卒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皆欲于沙场上建功立业,博取荣华富贵。

    而赵国使者亦纷纷踏上出使之路,或北上燕国,或东赴齐国,言辞恳切,晓以利害,力求为赵国营造有利之外交格局。

    北疆烽火:联盟抗匈展锋芒

    北疆草原,广袤无垠,却也是危机四伏。匈奴新首领冒顿单于,雄才大略且野心勃勃,率十万铁骑,如乌云蔽日般压境而来。

    赵国北疆守将廉颇、赵奢,虽久经沙场,然面对如此强敌,亦不敢有丝毫大意。幸得与燕国联盟之议已成,燕昭王遣大将乐毅之子乐乘,率燕之精锐骑兵驰援赵国。

    赵军与燕军会师于阴山之下,廉颇登高远望,见匈奴营帐连绵不绝,沉声道:“匈奴此来,志在必得。

    我等当以奇正相合之策破之。”赵奢应道:“老将军所言极是。可先以燕军骑兵为先锋,袭扰匈奴侧翼,使其阵脚大乱。我赵军则布下坚阵,正面迎敌,待匈奴主力来攻,燕军再从侧翼包抄,必可大破匈奴。”乐乘亦点头称善。

    两军依计行事。燕军骑兵如疾风般冲向匈奴侧翼,马嘶弓鸣,箭如雨下。匈奴人未曾料到燕军来得如此迅猛,一时间阵脚大乱。

    冒顿单于大怒,亲率主力冲向燕军。此时,赵军早已严阵以待,盾墙如林,长枪如芒。

    匈奴骑兵冲至阵前,却被赵军顽强抵挡,不得寸进。双方激战正酣,燕军骑兵又从侧翼杀回,两面夹击之下,匈奴大军兵败如山倒。

    此役,斩首匈奴三万余人,俘获无数,匈奴元气大伤,北遁千里,赵国北疆暂得安宁。

    中原博弈:合纵连横巧周旋

    在中原大地,诸国之间的博弈亦进入白热化阶段。

    魏国公子启,见赵国势力渐强,心生忌惮,遂联合韩国,欲对赵国形成制衡。他们在边境陈兵十万,虎视眈眈。赵国则遣蔺尘为使,入楚求援。

    屈平于朝堂之上力主助赵,他言:“今之局势,赵强则可制衡魏、韩,若魏、韩得逞,楚国亦难独善其身。

    且赵与我有云梦泽会盟之谊,当出兵相助。”楚国王子桓从其言,命项逸率五万楚军北上。

    齐国王子瑜,本欲坐山观虎斗,然赵国使者以重利相诱,言若齐肯助赵,赵国愿共享北方商路之利。王子瑜心动,遂令水师封锁魏、韩沿海,断其海上补给。魏、韩两国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得与赵国议和。赵国趁机提出苛刻条件,要求魏、韩割地赔款,并加入赵国主导之联盟。魏、韩权衡利弊,只得应允。

    经此一役,赵国于中原之威望大增,诸国纷纷来附。赵国以盟主之姿,重新规划诸国贸易格局,规定各国商税之比例,促进商业之公平竞争与繁荣发展。又设立“中原书院”,各国学子皆可入内求学,交流文化思想,赵国文化软实力亦得以提升。

    南疆经略:恩威并施固边防

    南疆之地,虽经楚国王子桓与项逸之努力,暂归平静,然仍有诸多隐患。赵国为稳固南疆边防,派赵佗率一军南下。赵佗至南疆,见当地部落众多,风俗各异,遂采取恩威并施之策。

    他先以武力平定几股妄图叛乱之势力,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而后,又广施恩泽,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教民耕种之术。

    并设立集市,促进当地与中原之贸易往来,使南疆百姓生活日渐富足。

    当地部落首领见赵佗如此作为,纷纷心悦诚服,愿受赵国统治。赵佗又从当地选拔勇士,组建“南疆军”,加以严格训练,使其成为保卫南疆之精锐力量。

    文化融合:百家争鸣汇赵风

    赵国于军事、外交、政治皆取得显着成效后,亦注重文化之融合与发展。赵王下令,于邯郸兴建“百家学宫”,广邀各国诸子百家之贤才前来讲学授业。儒家学者传仁义道德,墨家子弟授机关巧术,道家隐士讲自然之道,法家谋士论律法治国。

    各国学子闻风而至,学宫内整日书声琅琅,辩论之声不绝于耳。赵国本土学子亦积极参与其中,汲取百家之长,形成独具特色之赵文化。

    赵文化以包容、开放、进取为特色,既传承了中原文化之精髓,又融合了胡地文化之豪放,为赵国之崛起提供了强大之精神动力。

    赵国在成为盟主之后,于各方面皆积极谋划,锐意进取。

    虽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危机,然其坚定之信念、睿智之谋略,正引领赵国乃至整个天下,迈向一个充满未知与希望之新征程,似那初升朝阳,光芒渐盛,欲照亮整片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