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水泥是个好东西
作者:立在山峰的太阳   瞧我把大明朝都弄成啥样了最新章节     
    为了展示朝廷收复辽东的决心,从京城赶往广宁的增援部队,在出发前还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誓师大会,孙承宗与崔景荣代表皇帝来为部队送行。

    这支部队的士卒很少,大部分是后勤人员,除了各种匠籍民夫,还有一些运送物资的脚力,总共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千六七百人。

    还别嫌少,这已是京城周边能动员起来的全部力量,再多就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秩序。

    没办法,农业社会的效率就是这么低,几十个劳动力才能供养一个完全脱产的士兵,除非是进入了五代十国那种乱世,否则军民比例没法提高,一旦提高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弄不好就会出现反民。

    这也是为什么几十万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能与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农耕文明打得有来有回,因为双方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太大差距。

    当然身处农耕文明范围的老百姓肯定会活得好很多,不仅平均寿命更长,文化更繁荣,同时对苦日子的耐受性也更低,更容易造反。

    话扯远了,说回正题。

    周宁也在这支队伍中,由于他是随军的文官,加之有魏忠贤的关照,因而享受了一些特殊待遇,比如一辆带轿厢的驴车。(马车就别想了,军队的马匹都不够用。)

    眼见部队即将开拔,孙承宗走上前来客套了几句,毕竟是向皇帝要来的人,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周正字。”

    “孙大人好。”周宁跳下车拱手执了一礼。

    孙承宗淡淡道:“不必拘礼。前方军情紧急,朝廷一时间无法招募足够多的工匠,将你派往广宁也是无奈之举,你不会埋怨老夫吧。”

    “怎么会。在下原本连个秀才都考不上,陛下却恩赏我做了朝廷命官,既已为官就理应替朝廷效力。孙师傅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反正事情已成定局,发牢骚也改变不了结果,周宁干脆把话说得冠冕堂皇,就跟东林党的楞头青一个样。

    孙承宗轻轻一笑,心道:这小子装得倒是挺像那么回事。也好,到了前线他若真能任劳任怨,老夫也不妨提拔他一下,现在口若悬河的人不少,会办事的人却不多,管他是不是科举出身,能认认真真做事就行。

    “难得你有一颗公忠体国之心,老夫就不说那些场面话了,希望你能与同僚齐心协力把朝廷的事办好,不负陛下的期许。”

    “是,卑职铭记于心。”

    孙承宗微微颔首道:“接下来的几个月辽东的气候会逐渐变暖,正是抓紧赶工的好时机,兵部和工部会派吏员去前线视察地堡营寨的建造进度,如果你能完成巡抚衙门指派的任务,老夫亲自为你请功。”

    周宁没想过捞什么功劳,他要升官自然会走客印月的门路,保证比东林党这边快得多。

    他是真心想把防御工事建好,为抵抗女真人的进犯出一份力,另外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也愿意把自己知晓的历史,用占卜的方式透露给前线的将领,看能否扭转一下明朝在军事方面的不利局面。

    基于上述原因,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将袋中的粉末倒入掌心,再抬起手道:“孙大人,这是卑职以前炼丹时炼出来的一种炉渣,可以粘合砖墙,效果不比糯米差。”

    孙承宗先是淡然的瞥了一眼,直到将周宁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才露出惊讶的表情,肃声道:“你是说这个能替代糯米?”

    “差不太多。主要材料是草木灰,再配以石灰粉,如果加入些烧制过的砖瓦粉末,效果会更好。用其粘合的城墙仅需不到一个月就能如岩石般坚硬,即便被炮矢炸开了裂缝,也很好修补。”

    孙承宗用手指捻起少许搓了几下,又拿近鼻尖嗅了嗅,问道:“此种粉末难不难做?”

    “不难。但若想大量产出,得先建造一批土窑用来焚烧草木灰,此外还需要足够多的石灰。”

    石灰再怎么也比糯米便宜,产量也大得多,而且石灰到处都可以开采,也就能省下许多运输成本。

    至于土窑则根本不是问题,无论山海关还是广宁,本就有很多现成的土窑可供使用。

    以广宁城为例: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周长十二华里。(一华里约为490米)

    后世修复古城墙时,每一千米大致要用掉50吨糯米,那么新建城墙所要消耗的糯米只会高于这个比例。

    明朝一石糯米的重量为160斤,产地收购价在一两二分银子到一两五分银子之间,运到广宁后的价格就会飙升至三两五分银子以上,这还是在不计算沿途损耗以及克扣贪墨的基础上。

    简单计算即可得出,每修一千米城墙,仅是糯米一项开支就要花掉朝廷两千多两银子,而换成原始水泥则仅需五六百两银子。

    为了巩固广宁防线,孙承宗昨日带着兵部的郎官跑去户部吵了一架,结果只多要到一万两银子,这还是韩爌看在他这位帝师兼东林党战友的面子上,才咬牙挤出来的,若是换成崔景荣去要钱,保准分文没有。

    这也不能怪户部小气,一万两银子约等于京城正六品以下官员一个月的俸禄,户部现在把这笔钱拨给兵部,将来谁又给官员们发月俸?

    御史言官全是六七品的小官,到时候少不得又会上本弹劾户部这群“蛀虫”,韩爌若非身居次辅高位又顶着清流的头衔,只怕死活也不敢松口。

    大明的言官可不是吃素的。

    孙承忠的眼珠子都在发光,一把抓紧了周宁的手臂,道:“此乃军国大事,你…你可不能信口开河。”

    周宁木然的点了点头道:“卑职明白,孙大人不妨将这袋粉末拿去试试,记得要掺入三成粘土再用。”

    “好,你先去广宁,老夫过些日子到了山海关再找你详谈。”

    老头子说完掉头就走,他得先测试一下粉末的效果,要是诚如周宁所言,那就能拟定更为激进的防御方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