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144)
作者:墨剑飘香   包青天之奇案最新章节     
    夜幕低垂,月色如水,洒在大宋的古街小巷中,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今夜,东京城的喧嚣似乎被包拯的刚正不阿所震慑,街道两旁的商铺早已打烊,唯有几个闲散的小乞丐在角落里蜷缩着,瑟瑟发抖。包拯眉头微皱,脚步却依然坚定,暗自思量着最近发生的一桩奇案。

    此案的受害者是一位年轻女子,名曰柳嫣,家世丰富,生得艳丽动人,尤其是一双如秋水般明亮的大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她的皮肤如凝脂般光滑,极其细腻,总能引得路人回头驻足。可在一周前,她被人恶意陷害,在自家后院被发现死于非命,身上留下的却是某种古怪的符咒。柳嫣之死令东京城的风声鹤唳,众人纷纷风言风语,猜测此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包拯得知此案后,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在月光下的青石板路旁,包拯传达着自己的思路:“此案不仅仅是一起谋杀,更多的是一种暗中操控的力量。我们须得小心行事,方能揭开此案的真相。”

    南侠展昭身形高挑,眉目如画,向前一步,拱手道:“包大人,我相信此案必有隐情,柳嫣绝非性情温婉之人,或有其他纠葛未了。”展昭语调坚定,清澈的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

    公孙述摇头道:“此案复杂,柳嫣虽然风华绝代,但她的父亲与朝中权臣吴大人关系密切,难免让人联想到权力的争斗。包大人,是否怀疑吴大人的参与?”

    包拯凝视着公孙述,微微一笑,口中的话显得冷静而具条理:“吴大人与柳嫣是否有纠葛尚无证据,但必须注意,柳嫣死前似乎受到某种邪术的影响,难道真有鬼魅作祟?”

    就在此时,王朝和马汉走来,王朝黄发苍苍,神情略显焦虑:“大人,城东的李老汉来报,说他在地藏庙见到了奇怪的景象,似乎与柳嫣之死有关。”马汉点头补充:“李老汉提到有人使用巫蛊之术,天色未明时曾见数个穿着黑衣的人在庙前徘徊。”

    包拯心中一动,认为事情并不简单,决定当即前往地藏庙探查一番。一路上,包拯思索着,柳嫣的死是否与她貌美多才有关,甚至有人因妒忌她的美貌而使出阴险手段?这世界罪恶隐秘,人人皆可为魔。

    到了地藏庙,庙中香火缭绕,殿外寂静无声,唯有几只猫在庙檐下轻声呼声。包拯走入庙中,四周一片阴暗,神明的像栩栩如生,而地藏菩萨则显得庄重而慈悲。然而,贼心不死的人依然在酝酿着毁灭。

    李老汉颤抖着手,站在包拯面前,脸色苍白:“包大人,我看到夜里有一个女子穿着白衣,手持黄纸,嘴里念念有词,好似在做什么法事,令我心生恐惧。”

    包拯略一沉吟,道:“可记得那女子面貌?”

    李老汉摇头:“我只看到她飘然而过,脸上罩着轻纱,神秘异常。”

    展昭扬起嘴角,扬手旋转,瞬间跃到庙外,通过敏锐的直觉,去探查四周的动静。他观察到方寸之间似乎隐藏着什么。他轻声道:“大人,不能轻举妄动,恐怕这背后另有阴谋。”

    包拯点头,暗道展昭此言有理。几位相助的朋友开始在庙中四处搜寻线索,而就在此时,忽然一阵冷风袭来,庙外的古树摇曳不止,恍若有鬼魅出没。

    马汉指着前方一处阴暗的角落:“包大人,那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四人连忙凑上前去,发现那地方隐藏着一卷古老的符咒,上面书写着一些诡异难懂的文字,文字间还夹杂着血迹。

    “这是邪术符咒,大概能与柳嫣之死有所关联。”包拯眉头紧锁,指示公孙述:“公孙,你仔细研究这符咒的内容,看看能否推导出谁人借此施展了邪术。”

    公孙述仔细端详符咒,越看越发惊疑不定:“这符咒乃是东洋流传的巫蛊术,上面所写的法印与寻常符咒不同,似乎与某个东洋高人有关。若再不速战速决,后果不堪设想。”

    正当众人纷纷议论之际,庙外传来了阵阵脚步声,包拯心中一紧,警觉道:“小心!有人来了!”众人纷纷潜入暗处,透过庙门缝隙,看到三名身穿黑衣的神秘人,悄然步入庙中。

    几人交流目光,已经推测出这些黑衣人定是涉案者之一。包拯心中记下黑衣人的长相,连忙说道:“展昭,前去探听这些人的话语,切记小心行事!”

    展昭面色凝重,迅速掠出庙门,接近黑衣人,发现他们在低声交谈,言语中提到 “她已经身死,掌控东洋术法的人必定饶不了我们” 及 “不如将人处死,毕竟人已死,不必再害怕他人得知。”此语令展昭心中一震,暗道此事愈加复杂,似乎柳嫣之死并非简单的嫉妒,而牵连到了更深层的阴谋。

    展昭回到包拯身边,低声复述他所听到的话,包拯越听越心忐忑,“看来,这桩案子背后必有更大阴谋,非一时之功可以解开。展昭,马汉,公孙,你们三人留在此地,我前往调查柳嫣的家,或许尚有未解之谜。”

    三人心中都无异议,包拯当即再度踏上征途。

    当他来到柳嫣的家,发现一切仍如往常安详,然而在阴暗的房间里却出现了一丝异样之气。柳嫣的父亲柳敬是个严肃的商人,此时正满脸愁苦,目光失落。他见包拯来访,脸上露出了几分期盼:“包大人,您可曾找到我女儿的凶手?”

    包拯上前安抚:“柳老,案件尚在调查之中。柳嫣是否与他人有过纠葛,您可否告知我?”

    柳敬身形微颤,忐忑不安:“我女儿性情天真,与同侪亲近,唯独与我之友,吴大人之子吴风关系密切,而我早就阻止了他们的联系。但吴大人和我多年交情,我不愿轻言其故。”

    包拯察觉柳敬言辞间掺杂着恐惧与担忧,心中渐渐明了,于是问道:“您是否注意到她身边还有其他可疑之人?”

    柳敬纵身思索,突然面露惊恐:“今天早些时候,我曾见到一名身材纤细的女子,手中持有红色的绢布,曾在我家附近游荡,她的言行举止令人毛骨悚然。总之,她那白皙的皮肤和秀丽的脸庞让我无比忌惮。”

    包拯心中一震,问:“可曾见过那女子的详细模样?”

    柳敬点头:“我只看到一瞬,她长发如丝,神情诡异,好像在伺机而动。”

    在包拯进一步追问下,柳敬详细描述了那女子的衣着和举止,包拯的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丝线索,这个桩悬案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暗中操控着?

    回到庙里,众人对包拯的假设进行了讨论。抱有各种想法的他们,误以为柳嫣因与吴风情即将被父亲拆散而心生怨恨,因此卷入了这桩纠葛之中。此时,展昭忽然道出了心中疑惑:“包大人,发现另一件事,柳嫣在死前曾留有一封信,其中或许藏有更多秘密。”

    包拯顿时心头一震,连忙询问展昭:“信中的内容是什么?”

    展昭沉思片刻,朗声道:“信中提到她将与吴风私奔之事,但却又提到自己遭遇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惧,或许这一切都与那名可疑女子有关。”

    马汉补充道:“那女子或是吴风的舍友,一切正巧发生在柳嫣死前,我们可否前去探查吴风的意向?”

    包拯暗道此时不宜暴露身份,决定直接去吴家探明真相。

    吴家外宅的白色石阶上,吴大人正苦恼地拂着眼泪,触景生情,目睹房间布置的华贵,面色苍白,却始终不敢面对柳嫣的父亲。包拯故作冷静,走上前去:“吴大人,我怀疑您的儿子与一桩凶案脱不开关系,还请您配合。”

    吴大人面露不满:“包大人,岂有此理!我吴家无官无仗,为何要为他人承担如此不白之冤?”

    包拯集中精神,求证道:“您应当铭记,柳嫣在世之时与吴风关系密切。我担心这事与您息息相关,而您得知了许多隐秘。我希望您能往心里去想。”

    吴风此时则已步出门外,隐隐约约叹息,包拯冷眼望去,心中琢磨着:“万一此人狠下心肠,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当他见吴风矜持而立,便开口道:“吴公子,敢问你与柳嫣之间的情意如何?”

    吴风抬头,眼中似有泪水,一副惆怅之色:“我与柳嫣情意已深,但家长阻拦,何以为计呢?”

    包拯微微一笑,暗中想到:“这小子有几分真情,但家中关系非同小可。”

    一番周折后,包拯循线索追踪至吴风的友人,发现他身边一名士人似乎是他秘友,经常与他就婚事进行秘密交流,于是计划套话。

    在一个旅馆,包拯找到了吴风的朋友,他面色微红,心情躁动,微微一显二如杨戬,一副晃晃欲倒的姿态。“你可知吴风与柳嫣的关系如何?”包拯直白问题,友人心中一颤,暗想“你为何问此?”

    “我以为他与柳嫣早已没了情,但今日一切却似有转转之机。”实事求是的话语流露,友人的脸上处理出一丝紧迫感。

    包拯听后心知这人来了,不过再追根寻底,果然得知吴风身边有个外表妩媚的女子,她名叫月影,曾有东洋教导法术与巫蛊,但并未想过将其与吴风交错。

    心中暗道不妙,而吴风似乎并未察觉,包拯找到月影,轻言道:“你与吴风之间为何生出隐秘?”

    月影面露动容,伴着凛然:“我不过为他操持一些巫术,助他解忧,未曾料想却逼人入局。哪知柳嫣死后,事情悄然扭曲。”

    包拯顿时心中狂喜,心道果然如此!原来月影曾在背后动手,而吴风却不自知,包拯这才恍若从水面浮起,借用这隐秘,引导月影走入圈套。

    包拯略施巧计,引导着月影谈及过去,最终悄然得到柳嫣诡异死亡的证据,竟然与月影的邪术有关,原来有人因吴风对柳嫣的情感嫉妒而苦心隐藏。

    “你今日若坦白,或可善终,否则后果自负。”包拯冷冷张嘴,信誓旦旦地说道。

    月影脸上掠过一丝绝望,终于却是泪水滑落:“我不想,她本应幸福,我本应站在她身边。”

    这场斗争的反转竟然彻底颠覆了包拯原有思维,而当他拿到证据,然后再次返回至吴家,对准那更深的黑暗深处。

    几轮审讯,众人的面容悄然变得苍白不已,包拯终于找出所有的漏洞。“柳嫣之死已不再是迷雾缭绕,它是由嫉妒、愤怒所编织的网!”他高喊,令在场所有人瞩目。

    而当包拯目光灼灼出现在月影与吴风面前的时候,那一幕恍如高潮临至,展现出他手握证据,面色冷漠,仿佛解开万象,世事的乖谬与隐患都在他的眼底绘制成画。

    随着真相的浮出水面,一切都已显而易见,那被藏匿的邪术与巫蛊的手法都在此时成为搏人的伤口,残留心中的是名声之忧,而月影也因自己的潜行受到法律制裁。

    包拯手中文章阐明,风吹拂着吴大人与吴风的面孔,纷乱而至,似乎阴霾渐消,明月在空中静好,映衬得整个东京城再现生机。

    此案的复杂与反转,犹如江湖风云变化,包拯从案件的蛛丝马迹中,最终力求得真相揭晓,正义虽不得不在黑暗中挣扎,然而却从未失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