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小弟
作者:唯有笔爽   投喂星际网民,军舰上交国家暴富最新章节     
    【当初知道她把袭击她的人,打进了IUc时,已经很震惊了,但毕竟没有证据,没有亲眼所见,觉得可能是媒体夸大其词,或者现场肯定有其他人在场,把人给收拾了,并不是全部事实,只是袭击的是她,才会把时候闹得这么大。现在才知道,人家那是下手轻的了!!!】

    【别的不说,她Ko恐怖分子这一拳,仔细看真的挺克制,但凡下手再重点,兄弟的脑浆都喷出来了!】

    黄光耀,林栋梁,廖方和陈柳静四个当事人,看到这条评论,集体的心声,恐怕都会是:华国人不骗华国人!他们有一个兄弟,喷的就是脑浆!!

    【这么说我怎么觉得,她比恐怖分子还恐怖。】

    【在她的实力面前,恐怖分子确实是小弟啊!】

    【忽然觉得她对君子瑜好客气啊,但凡她不客气,君子瑜也不能上蹿下跳蹦哒这么久。】

    【那么问题来了,考考大家一个问题,谢与慈如果扇君子瑜,君子瑜需要在IUc躺几天?】

    【躺几天?丧葬一条龙哇!!明年的春天坟头草两米高!!!】

    【……】

    外网的讨论度比内网还高。

    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认识谢与慈,不知道她的来历,更不知道什么考公综艺。

    他们完全是被视频中,女孩一拳Ko恐怖分子的实力震撼到了,都想知道女孩的真实容貌。

    但真正看到真实容貌后,他们的反应比内网的网友还要大。

    人们对美的事物,在某个程度来说是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它不会在某个极端,也不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谢与慈这张脸,在内网内娱是超一线女星的存在。

    在外网网友眼里,同样有着无以伦比的惊艳,他们甚至不可思议,这么出众的五官,似乎生来应该是电影厂的巨星,而不是参加什么不知名的小综艺啊。

    【什么破综艺啊,连外网都上不了!!算了,给我资源,我登内网看看吧!】

    【她不打拳击就算了,为什么不拍电影?】

    【为什么拍电影?电影演员的成就再高,也只是艺术家,她现在的名气,足以秒艺术家了吧。】

    【谢与慈!我知道她的名字!她竟然和我同校,是我的学姐!!大学百年名人堂还挂着她的学生作品!!她还是费德莱的学生!!好震惊,好震撼,一个人怎么可以优秀到这个地步!】

    【快去内网看她参加的纪实考公综艺,一个实习生破了二十年重大失踪刑事案件,这个实习生就是她,华国有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别说了,快把资源发出来,大家一起去内网围观考公综艺。】

    【有没有平台去洽谈买国际网播放版权,这个节目,肯定能爆!我建议你们速度去谈!!】

    【……】

    胡导怎么也没想到,谢与慈出去一趟,就给他带来了泼天富贵。

    ……

    谢与慈一觉睡到天昏地暗,直到次日凌晨四点多才起来,肚子饿的难受,跑去厨房煮面。

    谢莲听到动静出来,从她手里拿走了勺子,拿出两颗土鸡蛋,烧了另一个锅,手脚利索的打了两颗荷包蛋,放进刚煮开的面条里,又撒了一把葱花和清油,很快端了一大碗面条到她面前。

    “好香!谢谢妈,您要不要一起吃?”谢与慈刚起来,身上还穿着谢莲买的卡通睡衣,整个人软萌萌的状态,露出甜甜的笑容。

    谢莲回想起谢与慈小时候,也是这个模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是在她回家后,第一次看到这种毫无心理防御的笑容。

    “吃吧,妈妈看着你吃。”谢莲在一旁的椅子坐下,满是慈爱的目光望着她。

    她和谢清已经知道谢与慈幼时做过药人的事,夫妻两人商量,想找合适的时机,向她坦白一些事,希望能劝她,带她去检查身体,如果必要,他们会向上级请示,征得他们的意见,做进一步的打算。

    谢与慈不是女明星,没有饭量的困扰,哐哐把一碗面吃完,起身活动筋骨。

    五点多,谢莲拿出稻谷,开始忙活喂鸡鸭,她就跟在屁股后面转悠。

    清晨六点多,谢清准备出门下地,谢与慈换了衣服跟着出门。

    去邻国出任务时,谢与慈本想看看,能不能遇上什么珍稀品种的果蔬或植物,却没想到一天往返,根本没有这个时间。

    无论如何,今天必须直播,和大家开开心心的打个招呼!

    谢清今天要去的地方挺远,开的还是家里的三轮摩托车。

    谢莲还有其他事,没有一起去。

    谢与慈坐在车子后头,戴了遮阳帽,途中就开了直播。

    ……

    谢与慈挂主页的玉米,星际网民都买到了一单,因为有网民种出番薯和花生的经验,这次他们聪明不少,拿到玉米并没有立即享用,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快速的用玉米取种,培育,最后栽种在稀有土壤里,等着实现玉米自由的美梦。

    因为栽种时用了成长液,一夜过去,玉米确实长出来了,也成熟结果了,但似乎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

    因为玉米树的占地面积更大,他们买到的土壤,只能栽种成活一棵玉米树,一颗玉米树,只能结两到三根玉米。

    除非他们反复栽种,每天都能收获两到三颗玉米。

    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拿到的土壤就那么多,土壤浇上了成长液,反复利用几次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会被科技狠活的成长液稀释,破坏原本的生态系统,最后成为一捧废土,再也种不出植物。

    于是他们又不得不考虑当地政府的建议,每个人把拍到土壤上交,领取政府给的补贴金,等待政府筹集到足够的土壤,栽种出各种粮食,用合理的价格,公开售卖,让公民能尽早实现植物自由。

    虽然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总比他们一个个闭门造车强,老祖宗不是说了吗,团结就是力量。

    当然,他们也可以自留一部分,在家里开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