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雄阔海太行落草 李半仙指点迷津
作者:离耳   隋唐演义群英传最新章节     
    雄阔海此时也才二十左右的年纪,本应是青春正好、心怀憧憬、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岁数,却被这黑暗无道的世道逼迫得如此凶狠手辣。

    他那张原本还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此刻布满了寒霜,面无表情地缓缓蹲下身子,用粗糙的手掌摸了摸溅在手上的那些温热的血迹,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波动。

    随后,他神色冷漠地从王福贵那已经扭曲变形的尸体上仔细搜摸出所有的银子,一把塞进赵诚手中,语气平淡地说道:“赵诚兄弟,这些银子你拿着,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自谋生路去吧。”

    赵诚望着手中那沉甸甸的银子,满脸惊愕,双手颤抖得愈发厉害,声音也止不住地颤抖着说道:“雄大哥,你这......你这是断了我的生路啊!我在这长安城中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又身无长技,能去往何处安身立命啊?”

    雄阔海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赵诚会如此反应。他沉默了片刻,随即目光变得坚定无比,炯炯有神地看着赵诚,语气诚恳而坚决地说道:“赵诚兄弟,是我考虑不周。既然如此,今后你不如就跟随于我。我雄阔海虽然前路未卜,但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饿着。咱们兄弟一起闯荡,定能谋出一条生路!”

    赵诚听了雄阔海这番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迷茫。他抬头看着雄阔海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那里面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最终,他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好,雄大哥,既然如此,那今后我赵诚这条命就交给你了!不管前方是刀山火海,我都跟你走!”

    随即,雄阔海转过身来,面向张仲坚,神色郑重无比,双手抱拳,深深一揖,满怀感激地说道:“这位兄台,今日之事,若不是有您仗义出手相助,我雄阔海恐怕难以达成心愿,手刃这血海深仇的仇人。您的这份大恩大德,我雄阔海没齿难忘,定当铭记于心。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张仲坚赶忙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雄阔海的双臂,将他扶起,脸上依然带着那温和的微笑,说道:“雄兄弟客气了,在下张仲坚。路见不平之事,我辈自当拔刀相助,义不容辞。况且像王福贵此等恶贼,作恶多端,天理难容,人人得而诛之,我不过是做了应做之事罢了。不知雄兄弟如何称呼?”

    雄阔海直起身来,目光无比诚挚地看着张仲坚,再次郑重说道:“张兄,我叫雄阔海。您的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从今往后,只要有用得着我雄阔海的地方,您只管开口。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哪怕要历经千难万险,我雄阔海也在所不惜。”

    张仲坚微笑着拍了拍雄阔海宽厚的肩膀,声音爽朗地说道:“好!雄兄弟,有您这句话,足以可见您是个重情重义的真汉子、真好汉!我相信,在往后的日子里,咱们定能携手并肩,共同闯荡,定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属于咱们的天地!”

    张仲坚随即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忧虑,语气诚恳地询问雄阔海:“雄兄弟,经此一番变故,不知你对往后的日子究竟作何打算?毕竟此事闹得这般大,不得不从长计议啊。”

    雄阔海听罢,无奈地长叹一口气,神色黯然,眼中透着深深的迷茫与不甘,缓缓说道:“张兄啊,我今日杀了这王福贵和他的一众爪牙,犯下如此惊天命案,这长安城乃至整个天下,恐怕都难有我的容身之所了。如今看来,今后也只能落草为寇,暂且找个隐蔽之处藏身。盼着哪天皇帝开恩,大赦天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赵诚在一旁眼珠滴溜溜一转,神情急切地急忙提议道:“雄大哥,我倒是有个想法。咱们可以回老家上太行山。那太行山您是知道的,山高林密,纵横数百里,地形复杂。官兵想要围剿也绝非易事。而且那里我熟悉得很,咱们也可以把家人接过去,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之间也能有个帮衬和照应。”

    张仲坚手抚下巴,略一思索,而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赵兄弟这提议不错。雄兄弟,赵兄弟所言在理。你们还是速速离开此地为好,趁着官兵还未察觉这里发生的事。一旦被官兵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时间紧迫,切莫再犹豫不决,耽搁下去了。”

    雄阔海听了张仲坚的话,眼中泪光闪烁,重重地点了点头,一脸坚决地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此恩此德,雄阔海没齿难忘。”说罢,他当即就要屈膝给张仲坚磕头。

    张仲坚眼疾手快,赶忙双手用力扶住他,急切地说道:“雄兄弟,万万使不得,你这是要折煞我呀!咱们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多礼。”

    这时,两人的目光一同转向了站在一旁的赵诚,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赵诚的认可。雄阔海率先开口说道:“张兄,你看赵诚兄弟,为人仗义豪爽,虽是没有高强的武功傍身,但这份侠肝义胆实属难得。”

    张仲坚深表赞同,微笑着说道:“雄兄弟说得没错,赵诚兄弟的品性令人钦佩。既然如此,不如咱们三人就在此地结拜为兄弟,从今往后,同生共死,祸福相依!”

    雄阔海兴奋地大声说道:“好!此提议甚妙!”

    赵诚也激动得满脸通红,说道:“能与二位兄弟结拜,是我赵诚的福气!”

    于是,当即决定赵诚为大哥,雄阔海为二弟,张仲坚为三弟。

    结拜完毕,张仲坚不禁回想起往事,感慨万千地说道:“今日能与二位兄长结拜,实乃我张仲坚人生一大幸事。只是每每想到当日,我应该和罗松也如此这般义结金兰才好,如今想来,甚是遗憾呐。”

    雄阔海重重地拍了拍张仲坚的肩膀,安慰道:“三弟莫要遗憾,过去之事不可追,往后咱们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定能在这乱世之中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赵诚也微笑着,目光坚定地说道:“是啊三弟,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管他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咱们都能一起闯过去!”

    三兄弟就此分别,雄阔海凭借着自身惊人的武力,很快便声名远扬。后来他成功啸聚山林,将众多志同道合之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以赵诚为军师,在太行山落草为寇,队伍不断壮大,竟得一两万人之众。

    由于雄阔海生得一张紫面,威风凛凛,气势不凡,后来大家都称呼他为“紫面天王”。

    隋朝朝廷得知此事后,多次派兵围剿。然而,太行山地势险要,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每次官兵前来,不是在山中迷路,就是被雄阔海率领的人马凭借地形优势打得落花流水。

    雄阔海带领着兄弟们在太行山中安营扎寨,训练兵马,势力愈发强大,成为了隋朝的心腹大患。

    张仲坚别了雄阔海后,独自一人又在关中游历了数月有余。在这期间,他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也听闻了许多江湖轶事。

    在路过一处酒肆时,张仲坚偶然听到几个江湖人士在谈论当今的豪杰人物。只听得其中一人说道:“你们可听说了那太行山的雄阔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拉起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干上了山大王,好不威风!”

    另一人接话道:“这谁不知道?据说他武艺高强,为人仗义,手下兄弟对他是忠心耿耿。”

    张仲坚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为雄阔海感到高兴,也暗自感慨他的发展之迅速。

    又过了几日,张仲坚在与一位行商的交谈中,再次听到了雄阔海的名字。那行商绘声绘色地描述道:“如今这太行山的雄阔海可是声名远扬啊,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拿他没办法。听说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叫‘紫面天王’,那气势,真是无人能敌!”

    张仲坚听着这些传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中默默想着:“雄兄弟果然是英雄豪杰,短短数月便有如此成就,想必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张仲坚这些日子,一直孤身一人在江湖中四处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以真诚和豪爽的性格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这一日,他行至一处热闹非凡的集市。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摊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张仲坚饶有兴致地观赏着街边精彩纷呈的杂耍,时而为杂耍艺人的惊险动作拍手叫好,时而与身旁的路人谈笑风生。

    忽然,他敏锐地感觉到有一道锐利的目光正紧紧地锁定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他浑身不自在。

    张仲坚心生疑惑,眉头微皱,缓缓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身着道袍、仙风道骨的道士。那道士目光炯炯,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神情中透着几分神秘和难以捉摸。

    张仲坚心中暗自揣测:“此人究竟是谁?为何如此盯着我?莫不是我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人正是后来给罗成算卦的李半仙道人。他修行多年,法术高强,能洞察天机,知晓过去未来。凭借着这一身非凡的本事,在江湖上声名远扬,颇具威名。

    而他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徒弟——徐茂公。徐茂公聪慧过人,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深谙兵法之道。在江湖和朝堂之上,都是一位响当当、令人敬畏的人物。

    张仲坚心中虽满是疑惑,但依旧礼数周全。他先是低头轻轻拍了拍身上的褶皱,随后挺直了腰板,稳步走上前去。他的脸上始终带着那一抹谦逊之色,对着那道士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声音沉稳有力地叫了一声:“老先生。”

    那声音不卑不亢,既透着对长者的敬重,又不失自身的从容气度。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毫无半分躲闪与怯懦,就那样直直地望着道士,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道士微微颔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在张仲坚身上来回打量,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年轻人,你气宇不凡,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日后定非池中之物。”

    张仲坚听闻,心中不禁一惊,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连忙说道:“老先生过奖,晚辈不过是一介在江湖中四处飘零之人,无权无势,无依无靠,何来非凡之说。晚辈实在愧不敢当。”

    道士捋了捋那花白的胡须,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说道:“莫要妄自菲薄,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命运之轮已然转动,你之命运,自有其独特的定数。”

    张仲坚的好奇心愈发强烈,再次拱手,态度愈发诚恳,急切地问道:“还望老先生明示,晚辈愚钝,实在难以参透其中玄机。”

    道士却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天机不可泄露,过多透露只会扰乱因果。一切皆看你自身的造化与机缘,是福是祸,皆在你的一念之间。”

    张仲坚虽心有不甘,但也知晓有些事情不可强求,只好再次深深行礼,说道:“多谢老先生指点,晚辈定当铭记在心。”

    这谢弘曾经算过张仲坚有天命,那一番言语一直萦绕在张仲坚的心头。如今这老先生又是这般说辞,张仲坚心中的疑惑瞬间如野草般疯狂生长。他在心中反复琢磨:“谢弘所言尚在耳畔,如今这老先生也如此评价,难道我当真身负某种非凡的使命?他们究竟是看出了怎样的端倪?”

    思及此处,张仲坚下定决心,非要将此事弄个明白不可。于是,他咬了咬牙,想要一探究竟,便毫不犹豫地抬脚跟上了老先生的步伐,紧紧跟在其后。

    一路上,张仲坚小心翼翼,不敢靠得太近,生怕自己的举动会惊扰到前方的老先生。但他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眼睛始终紧紧锁住那道士的背影,仿佛那是解开谜题的关键钥匙。

    此时,夕阳如一个巨大的橙红色火球,慢慢向地平线沉去,余晖如一层金色的薄纱,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张仲坚的脚步坚定而又急切,每一步都带着满心的渴望和执着。他的呼吸略显急促,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然而心中的那团火焰却燃烧得愈发旺盛,驱使着他不断前行。

    也不知走了多久,那道士似乎察觉到了身后有人跟随,脚步突然毫无预兆地停了下来。

    李半仙缓缓回过头来,脸上挂着一抹似有若无、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穿张仲坚的内心。他悠悠地开口说道:“年轻人,看来今天若是不替你指点一二迷津,你这执着的性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啊。也罢,也罢,老夫我呀,就发发善心。”

    张仲坚一听,眼中瞬间绽放出惊喜的光芒,连忙恭敬地应道:“老先生,这自然不在话下。能得您的指点,莫说是请您喝酒,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绝无二话。”

    李半仙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说道:“好,那你前头带路,老夫倒要看看你这小子是否真心求教。”

    张仲坚不敢怠慢,赶忙在前引路。一路上,张仲坚的心情犹如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激动又紧张,满心期待着能从李半仙口中探听到关乎自己命运的秘密。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一家酒肆前。张仲坚忙不迭地招呼道:“老先生,您请进。这家酒肆虽不算奢华,但酒却是这附近数一数二的香醇。”

    李半仙大摇大摆地走进酒肆,毫不客气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张仲坚则高声呼唤小二:“小二,快把你们店里最好的酒,还有招牌菜都给我端上来,招待这位老先生,可千万不能怠慢!”

    不一会儿,酒菜上齐。李半仙端起酒杯,先是放在鼻下轻轻嗅了嗅,而后轻抿一口,眯着眼睛,脸上流露出陶醉的神情,似乎在尽情享受着这美酒带来的美妙滋味。张仲坚在一旁紧张又急切地看着,却又不敢贸然开口催促。

    张仲坚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满是敬畏之色。尽管他武功高强,在江湖上也凭借着一身过人的武艺和豪爽的性格颇具威名,但是在这位神秘的老先生面前,该有的礼貌他丝毫不敢疏忽。

    他先是微微欠身,双手抱拳,神色极为谦逊,语气更是诚恳到了极致,缓缓询问老先生:“老先生,此前匆忙,还未曾请教您的法号,晚辈实在是太过失礼,还望老先生莫要怪罪。”

    李半仙轻晃着手中的酒杯,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抬起来瞥了一下张仲坚,不紧不慢地说道:“老夫道号李半仙,在这江湖上摸爬滚打、云游四海也有些年头了。见过的人和事,那是数不胜数,什么样的风浪没经历过?”

    张仲坚一听,眼中立刻闪过一抹惊喜,忙不迭地拱手说道:“原来是李半仙前辈,晚辈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方才前辈说愿意为晚辈指点迷津,晚辈真是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李半仙微微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无尽的玄机,说道:“先别急着谢,这酒还没喝够,肚子也没填饱,话嘛,自然不好说。”

    张仲坚赶忙拿起酒壶,小心翼翼地给李半仙斟满酒,又夹了几块好菜放到李半仙面前的盘子里,说道:“前辈您请慢用,晚辈就在这里安静候着,不打扰您的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