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你是猪来我是猴er~~~
作者:冻山示月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最新章节     
    时间和萧处楠并肩踏入长安城。

    “哇~~~不得不说,长安就是长安,确实比我们汴京更有盛世气象。”

    “不是说汴京更繁华吗?”时间有点好奇。

    “这个东西,你要看国运。你看现在的长安,堪堪当对得上这一句‘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风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确实能当称盛世。”

    “你在看那个废物写的,‘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脑子里只剩玩了。”

    “你说的也在理。但是......我们来长安干嘛?”时间问。

    “找玄奘啊。”萧处楠答。

    “这是哪一年?”

    “不知道啊,不是你管的吗?”萧处楠反问。

    “我不知道玄奘哪一年走的啊,所以这次穿越,是模糊搜索。”时间理直气壮。

    “你不是可以看时间流吗?”

    “对吼。我看看。”

    时间凝神,闭目。

    ......

    ......

    ......

    时间睁眼。

    “艹,错了,是贞观三年。”

    “重来。”

    二人消失。

    ......

    公元629年,长安城。

    二人终于找到玄奘。

    但是。

    这次只是正常的历史事件。

    二人不想改变这次历史。

    只是萧处楠想近距离追星一下。

    于是二人只是随便顺路跟一下玄奘。

    顺便帮忙解决一点小问题。

    玉门关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也是玄奘西行的起点之一。这里的沙漠和戈壁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苍凉与辽阔。

    玄奘的身影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格外孤独。他独自一人穿越沙漠、戈壁和雪山,面对着未知的挑战和危险。

    玄奘穿越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的沙海茫茫,风沙肆虐,给玄奘的旅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帕米尔高原的壮丽山景和寒冷气候给玄奘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山峰巍峨,冰川广布,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天然屏障。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玄奘在穿越这些高山时,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也体验了极端的自然环境。印度河谷的肥沃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玄奘提供了休整的机会。这里的河流、绿洲和农田,展现了与沙漠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和冰川给玄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壮丽,是自然界的奇观。克什米尔地区的湖泊和森林给玄奘的旅途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美丽。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恒河流域的平原和河流是印度文明的摇篮。这里的河流滋养了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给玄奘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沙漠中的风沙、戈壁上的烈日、雪山上的严寒,都是玄奘必须克服的自然障碍。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取得真经。

    每当夜幕降临,玄奘都会在简陋的营地中进行虔诚的祈祷。他诵念佛经,祈求佛祖的庇佑,给予他力量和智慧,帮助他完成西行的使命。

    二人就这样跟着玄奘。

    反正萧处楠的鹿关可以割裂空间供二人藏匿。

    二人也会随手出手帮助一下玄奘。

    比如时间随手的几次出手,大大减少了玄奘遇到的盗匪。

    还有萧处楠用鹿关剑割开空间,减少了玄奘的负重。

    但是每次看到萧处楠如此,时间总是要笑。

    萧处楠不知为何。

    直到萧处楠觉得无聊,向时间要了一本《西游记》看。

    萧处楠顿悟。

    “凭什么你干的就是齐天大圣的活,我的活都是猪干的!!!!!”

    “噗......”时间终于憋不住了,开始爆笑。

    “下次你来帮他拿!”萧处楠愤怒。

    “哦~~~我可没有鹿关剑,你是叫我把他的干粮全吃完减负,等他要的时候再时间倒流还给他吗?”

    萧处楠沉默良久:“算了。”

    所以。

    萧处楠虽然继续哔哔赖赖。

    但是还是很好地干了八戒和沙僧的活。

    直到。

    ......

    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的佛教学术中心,位于恒河流域。这里的学术氛围和宗教建筑,使玄奘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寺院的建筑群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高大而庄严的佛塔耸立在中央,直插云霄,仿佛与天空相接。寺庙的屋檐飞翘,线条优美流畅,宛如展翅欲飞的凤凰。整个建筑群金碧辉煌,闪耀着金色和红色的光芒,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每一座建筑都经过了精心雕琢,工艺精湛,细节处更是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佛像、经文和图案,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寺庙内部装饰华丽,色彩斑斓的壁画、木雕和石雕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内,僧侣们身着袈裟,整齐地坐在大殿里,诵读经文。他们的声音低沉而悠扬,此起彼伏,如同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充满了宁静和庄严。这诵经声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穿透寺院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走进寺院内部,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佛像。这些佛像有的高达数十米,有的小巧玲珑,但无一不雕刻得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它们或慈悲地微笑,或庄严肃穆地凝视着前方,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佛像前摆放着香炉,里面燃烧着香火,烟雾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种神秘的气息。

    在佛像前,信徒们虔诚地顶礼膜拜,双手合十,低头祈祷。他们有的默默许愿,希望佛祖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有的则泪流满面,似乎在倾诉心中的烦恼和痛苦。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得到精神上的寄托。

    那烂陀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场所,它更是一座充满智慧与哲理的神圣之地。这里聚集了无数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入研究的智者,他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佛教经典中的奥秘,分享彼此的见解。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使得每一个来到此地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庄重而又深邃的气息。

    寺院里的图书馆堪称知识的海洋,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典籍以及各类学术着作。这些书籍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座座宝藏,等待着有心人的挖掘。无论是僧侣还是信徒,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粮。

    那烂陀寺的庭院别有一番风味,清幽宁静,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在这方天地间,仿佛时间也变得缓慢起来,让人忘却尘世纷扰,沉浸于内心的安宁之中。庭院中还设有专门的讲经台,僧侣们会在此传授佛法、答疑解惑,将佛教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

    僧侣们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时,他们便起床开始一天的修行,诵经礼佛,祈求平安幸福。白天,他们专注地研读佛经,领悟其中的真谛;傍晚,则再次举行晚课,感恩佛祖的恩赐。这样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现了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无为、严于律己的精神内涵。

    来自五湖四海的朝圣者源源不断地涌入那烂陀寺,他们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期待着能在这里获得佛祖的庇佑和指引。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这份虔诚令人动容。

    玄奘到了。

    时间静静站立在那烂陀寺门前,看着玄奘,伸了个懒腰。

    “我突然想到,我们要不真的去《西游记》里看看?”

    (本章完)

    注:上诗出卢照邻(唐)《长安古意》,下诗出赵佶(宋)《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那烂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地方。据传原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诞生及逝世之处,释迦牟尼亦路经此地。5世纪兴建的古那烂陀大学是中国唐朝玄奘曾经学习的地方。极盛期曾有来自全亚洲1万多名僧人学习并积累研究成果,12世纪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据说,当时约900万册的藏书被持续焚烧了六个月。寺始建于5世纪,7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极盛时僧众常达万余,兼弘大小乘及五明。世亲以降之瑜伽行派大学者均在此住持弘法。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人曾留学于此。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

    那烂陀,译言施无厌。此寺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附近。有关此寺的历史,在藏族着名大师多罗那他1608年成书的《印度佛教史》有这样的记载:那烂陀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自乳王时期。着名的古印度佛学家龙树大师曾住持过那烂陀。公元六世纪中叶该寺扩建,进而成为学习文化,尤其是研习佛学的大学院。公元七世纪比哈尔王嘎那嘎时期又扩建了一次,公元十世纪成为印度最有名的大寺。那烂陀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个培养佛教徒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而且是个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个医院、三个规模不同的图书馆和一个给僧人供奶的畜牧场。据记载,该寺鼎盛时期学习大小乘教的人达一万名以上,教师达一千五百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僧人的生活来源于当地国王向所属二百个村镇支差。那烂陀培养了大量的佛学家,印度的大多数大学者都出于此寺,例如:龙树、无着、世亲、陈那、法称和莲花生等。来到此寺求学的不仅是印度本国的,而且还有缅甸、中国、朝鲜等国的人。十三世纪伊斯兰教的穆罕穆德加久得王出兵印度,占领并一炬焚烧了那烂陀,幸存的僧人逃到了尼泊尔。从此以后,那烂陀成为废墟,仅有虚名而已。摘自360百科。

    免责声明:本卷纯爽,尽可能不涉及历史人物,同时二人的活动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进程,故本卷除了开始时间全架空,但是我会绝对保证政治正确。我会在文末丢一些历史原型,可以不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