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工业园建成
作者:东亭晚风   1937从上海到重庆最新章节     
    “什么?咋又想把大溪给拦掉了?不是说了嘛,上游的有一段的堤坝地势低嘛!把大溪拦了,上游的地会被淹掉的,那边可是至少有两三里地的河岸要远低于你那园区......”

    说着说着,黄天铎的声音小了,因为他发现,跟修水渠和架水管相比,加高河堤、建水坝的工程量要远远小于前两种方案,施工难度也更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仅不用他们出钱,获利的,也是他们附近的几个村子。

    “好!就按你说的,把大溪拦了,修水坝!说吧,水位你要拦多高?”

    “我刚刚估算了一下,落差需要3米的样子。大坝就修在几个小支流的交汇处下面,包括咱们水电站放下来去的水也要拦住,尽量做到循环用水。

    我先把大溪的水抽上来,可以用我后山的围墙顶当水渠,引到水库下面之后,再用水泵抽到水库里!”

    黄天铎听了朱则的话,摆了摆手,说道:“你说的这个怎么抽水的这事儿,我听不懂。

    反正你出钱,我叫人,先把上游的那段堤坝加高了再说。至于拦水坝,你看着来吧。这事儿,你比我懂。”

    见黄天铎同意,朱则心想:兜兜转转,还是要拦坝蓄水,当初直接答应不是挺好的。

    几人回到园区,黄天铎去组织人手,当天就开始准备修堤坝的东西。

    村里年纪大的老人虽然已经抬不动木料,抡不动大锤。但是编竹笼这种事情,还是手拿把掐的。

    因此,等到第二天中午,新的木料运到的时候,已经有数量可观的竹笼编好送到工地上了。

    在老师傅的指挥下,年轻人先将木料的一头削尖,然后用火烧,使整根木料的表面碳化。

    然后再抡起大锤,像钉子一样,一点点的往下砸。

    接着往竹笼一排排放在堤坝上,里面装石头,再填土,再放竹笼石头,再填土,夯实。

    如此循环,将大溪两侧的堤坝逐渐抬高。

    这个工程实际上并不小,若在后世用水泥石头砌墙,项目投资少说也得上千万。不过款项到位的话,施工速度倒是会快到离谱!

    但现在是民国,全国水泥产量仅仅220万吨而已!因此朱则也不可能把宝贵的水泥用在一条溪流堤坝上。

    因此,用老祖宗传下来的老办法是最划算的。

    竹笼和石头的作用,是减少水流对堤坝的侵袭,夯土则是避免漏水。

    附近的村民全都知道这是他们占便宜的好事,因此在黄天铎的动员下,男女老少能干活的都去干活了。

    干不了打桩夯土重活的老人和孩子,也纷纷到附近山上挖土的挖土,捡石头的捡石头。反正大老板朱则都会按送到堤坝上的物料数量给结算工钱。

    在上游修堤的同时,朱则也在下游采用拦一半修一半的方法,拦水建坝。

    水坝被设置在了巴奇工业园的上游,因为这里正好可以将三股小支流都给拦住。

    按照设计,水被拦住后,会进入事先浇筑好的水渠。之后一部分带动水轮转动,一部分被抽到7米高的水渠。

    水渠全长1.2公里,沿着巴奇工业园后山流到水库底下,落差4.4米。最后在水库底下,用同样的方法,大部分的水驱动水轮机,约三成的水被抽上水库。

    而那七成驱动的水,最后又被拦在了水坝前,继续上一次的循环。如果上游水量过大,会通过溢洪道自然向下泄洪。

    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加快进度。朱则没有把水渠全都架到围墙上,有很长的一段是建在自己的后山。

    在修渠的同时,他带人在家里又手搓了8台大水轮泵,5台抽到水渠,3台抽上水库。

    因为缺少铁管,他又带着人用木料做模具,再用水泥钢筋,现浇了几十米的水管出来,接在仅有的铁质水管上。

    至于接缝处的漏水问题,用橡皮胶垫好后,再用水泥封口。完美的将水泥水管沿着大坝边坡连接到了大坝顶部。

    因为朱则钱给到位了,黄天铎动员来的人也多,整个工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加之用大量的竹笼碎石,工程量大减。

    仅仅半个月时间,上游堤坝加高三米完成。又过了5天,14米宽的阻水坝也完成了。水库大坝也同时进入了以后的收尾阶段,并开始蓄水。

    与此同时,发电机也被他们抬到了大坝底下的发电机房里,安装调试。

    等到10月的最后一天,除了工业园因为人手调到水电站,以及大田湾那边的房子还没有全部完工,朱则最重要的工程项目,已经基本全部完成了。

    而就在两天前,10月29日,国民政府提议迁都重庆,30日通过决议,迁都重庆。

    自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经过三个多月的作战,北方相继丢失河北、察哈尔、绥远和山西、河南北部地区,退向黄河沿岸。在淞沪战场,也渐渐不支。虽然还控制着上海,却已经四处被动,难以坚持,各部队已经开始收缩撤退。

    虽有德国人在从中调停,却也只是做了个传声筒。因为他们也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已。

    在无法获得国际干预,也无法获得西方国家实际支撑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不得不接受准备持久抗战的事实。

    而这个时候,首都南京,已经直接暴露在了日本人的兵锋之下!

    关于迁都,其实早在1935年3月,老头视察重庆时就说:“四川人口之众多,土地之广大,物产之丰富,文化之普及,可说是各省之冠。所以自古即称天府之国,处处得天独厚。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因此,早在全面开战之前,最上层便已经将迁都一事,纳入计划。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过早公开会影响全国抗日局势。因此,就算加上朱则这个另类,所知者也不到一掌之数。

    而复兴社得知朱则曾经预言上海南京守不住的时候,他已经声名鹊起。他们想抓,还得考虑社会影响。再加上他的预言传播范围并不大,因此倒是让朱则无意中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