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功与名
作者:躺平三天   生而大明第一卷最新章节     
    大同镇边关外瓦刺鞑子一个多月前逃跑了,大明骑兵出去追击抓到几个零零散散的溃兵。随后战事停息,边关士卒放松下来,侦骑也很少出关。

    几个老卒聚集在一处墩台里烤火,分派个年轻的小卒去放哨。寒风迎面,这小卒子裹紧单薄的棉衣,前方草原上似有一条长长的灰线靠近,他警觉地瞪大眼睛观察片刻,忽然抄起身边的铜锣使劲敲响,大喊道:

    “有骑兵,好多马!快来人啊!”

    老卒们闻声出来,有人熟练地抄起火把随时准备点燃烽火,大部分人竭力远望。那条灰线渐渐靠近,是一匹接一匹的战马,怕是有好几百匹,中间还有些羊群跟着走,马背上却只有几十号男女,看样子不象是军队。

    一个胡子拉碴背负长枪的青年骑马缓行来到墩台前,举着块牌子温声言道:“锦衣卫出塞归来,有请诸位通报开关门。”却是李四有一行人南归而来。

    随即有老卒辨认出,眼前这人就是传说中的李先生,一时戊卒轰动,随即快马向后方通报。

    马连良闻讯飞马来关城外迎接。亲眼看到李四有,他差点老泪横流,抱住他哭道:“老弟,我以为你死了。这大半年你连个音讯都没有。”

    李四有见他如此也有点感动,轻轻推开他道:“别干嚎了,先让我洗个热水澡,我身上臭。后边都是救回来的汉人,你给安排安排。”

    杨永胜和冯双全稍后也赶到,只觉得李四有身上有股莫名的气息让人害怕,待在一边不是很敢说话。马连良定下神来,瞧见他们身后的一群群马匹,给李四有出主意说最好是卖给朝廷,民间收养战马犯忌讳。李四有让他看着办。

    休息一晚,第二天聚会聊起之前战事,情况与他猜想的大有不同。朝廷早早屯兵榆林,却并没有和瓦刺主力打决战。也不知道那瓦刺新大汗怎么想的,以为明军不敢出关,他亲率主力向西攻打韦州企图打草谷。

    明军发觉当面敌军空虚,乘机出重兵奔袭两百多里直插瓦刺河套老巢,一战成功。等到瓦刺大汗在西边毛也没捞着想回家,才知道老巢被端,又不敢和明军决战,索性弃了河套地一路往西迁徙而去。

    知道这些大概,李四有不由感叹:自瓦刺也先死后,其内部争权夺利,掌权的一个比一个无能。

    他不由得想起率领瓦刺偏师的那个万户,真是个人才,然而功高震主,回去后说不定也要被弄死,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当瓦刺的岳武穆。

    一众锦衣卫陪着李四有喝酒,他却专门找来马奶酒,说喝习惯了这酒其它的不想喝。筵席间他面带微笑举止有礼,再没有过去那股锋芒。但众人围坐陪他,时间稍长感觉浑身冒凉气,不敢久待纷纷起身告辞。

    最后也就剩下三个老熟人。马连良问道:“你到底杀了多少人?”

    李四有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他看一眼马连良闭口不答。

    三人也连忙告辞。马连良边走边做算术题,救了五十多号人,怎么也得屠了三五个鞑子小部落,那就是七八百人。转念又觉得不对,三五个小部落需要他出塞大半年?忽然他倒吸一口凉气,加紧脚步再也不敢多想。

    李四有静坐于庭院中,落叶萧萧,鸟雀敛迹,竟无一人能与之语。

    ***

    不知何时,有人闯入通传,说总兵刘大人亲自来访。

    起身迎接,竟然是刘千户,他因之前军功直升为总兵。刘总兵也不摆架子,连声道:托了李先生的福,躺着分军功升官了。

    两人坐下细谈。刘总兵叫刘印强,开玩笑说之前小卒的时候在军中外号刘银枪。两人皆笑。谈起战事,刘总兵知道的更详细,道出其中原由。

    九月,侦骑发觉榆林对面瓦刺主力西走。众将争论,参赞军事的文官王越一力主张进攻。在场的延绥总兵许宁,游击将军周玉要上报朝廷再决断。

    王越有心立功,言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可错失良机。众将就听了他建议,以他为首,领万余精骑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长途奔袭大举深入河套。擒斩三百五,破瓦刺老营收复河套。

    刘总兵很有些羡慕又有些不平的意思,言道:

    “王越是个知军的文官,朝廷已然有人在议论要给这王越封侯。擒斩三百五十,这功劳在近几十年算是大功,放到我朝洪武、永乐年间算个屁。三百五个首级就想封侯,这群文官抬自己人轿子吹捧太不要脸!”

    又道:“李先生你在大同镇,单人独骑杀的鞑子超过五百,抢回的战马也有千匹。他要是封侯,老弟你也能。”

    李四有深思许久,慨然叹息:“我一介布衣要甚么功劳。只叹我大起来明有朝一日要重蹈前宋覆辙。”

    语出惊人。刘总兵闻言四顾,见无旁人在,急忙道:“不要乱说话!”

    李四有道:“之前军中粮草辎重是文官在管,军中首级记功也是文官在管,现在文官开始直接领军指挥了。这一开头,你说后续会怎样?到最后可不就是前宋那一套。那王越虽有一时小胜立下功劳,最终必然引发长远大患。大明朝文官领军之祸自王越始。”

    言之凿凿。刘总兵沙场悍将自认胆气过人,细思之下却惶恐难安。

    还有些话李四有没说出来。河套虽复,却只是一时之功。朝廷只占地不移民,驻军花费大,不久后必然要撤兵,到最后还是胡人占据。奴尔干都司、交趾都弃了,再弃一个河套又何妨。

    那些文官就是这么想的,觉得是赔钱货扔了不可惜。

    他不愿再提,却想起自己在燕山脚下安置的汉人部落,知道其中关键必然不能绕开刘总兵。说道:

    “我在塞外救了些汉人,他们在老家没地种,又得了胡人的牛马牲畜,准备靠近边塞在燕山脚下放牧。须提前告知您知晓,还望您多加照应。”

    略微停顿,直言道:“希望明军不要去杀良冒功。”

    刘总兵满口答应,问大概多少人。李四有说汉人有两三千分散成十几个小部落,部落里没胡人男子只有胡人女子。

    刘总兵肃然问道:“居然有这么多。我之前就觉得你浑身不对,有股杀气。你到底杀了多少鞑子?”

    他默然不答,而后开口道:“请刘总兵帮忙遮掩,只当这事不是我做的。”

    两人又聊几句,谈好了这些汉民会定期来边关以牲畜皮毛换取盐茶粮食等事宜。李四有说锦衣卫也会配合此事,不算走私。他还给刘总兵画了张简图标识汉人部落大致位置,略微停笔,又加上来土默特附近蒙古人的位置,以及沿途的山脉河流走向。

    刘总兵满腹心事地离开,回去的路上也在心算他到底杀了多少鞑子,数字不敢想。只看他画的地图,大半年内单骑纵横不下几千里路,这沿途又杀了多少?

    李四有既然在刘总兵面前夸下海口,说锦衣卫会配合,似乎锦衣卫是他自家开的一样。没办法,只好再去找马连良谈。

    马连良闻听此事倒也没在意运出些许物资,只是被那两三千的数字镇住了,心算之后,久久不语,再看眼前言语温和的青年跟见到鬼一样,心中震撼莫名。他已经下定决心,这事绝对不能外传。

    然而终于有些风声自塞外传来。却是有些走私商队去到蒙古部落做生意,奇怪那些蒙古人见到汉人态度特别好,又听到些消息。自此塞外人屠的名号不仅震慑草原,就连边关附近也多少有些知道的。

    有猜屠戮上万的,众人皆不敢信;有猜三五百的;也有猜一两千的,理由很充足:边塞墩台的戊卒亲眼看见几十个汉人男女被救回来。这个数看上去很合理,也广为被人接受。

    马连良听到传闻一言不发,再和李四有说话也不象之前熟悉后那么随便。继冯双全之后,又有一个话痨症被李四有治愈了。

    随后出了个意外。李四有带回关内的那些男女,女的还好说大部分愿意留下,有十几个想回草原,男的居然只有三个岁数大的打算留下来帮边军喂马,其他人都想回去。

    李四有问起原因。男的都说塞外虽苦寒,但自由自在;而在关内他们无地,只能给别人做仆役。女的说以后想嫁人不容易,还是勉强混日子将来埋在家乡吧。

    李四有知道马连良尽力了。那些打算再出塞的,他一人送一匹马;留下来的女子虽然粗手粗脚长相平常,他言道只要愿意相信他,可以跟随他回华阴县。那些女子无路可走,都决定跟随他。

    ***

    休整多日,带回来的战马已然安排完毕,他带着剩余的五十匹马,马背上骑着三十几个女子,连同马连良、杨永胜及盈娘三人一起上路离开大同镇南下。

    边民苦北虏久矣。出城门的时候,听说杀鞑子的李先生要走了,满城父老来送。

    刘总兵也亲自来到,特意斟一碗马奶酒端给他,待他喝完,问出心中疑问:

    “李先生大才,以一介布衣做下如此大事。但其中自有隐晦在,既升不了官,刘某也无法替您扬名。大丈夫所求无非功与名,两者皆与先生无缘。请为刘某解惑:先生为何出塞?”

    马连良想起之前也问过他,在旁边竖起耳朵听。

    其时边镇父老及众军士自发在寒风中列道于南门两侧直到两里开外,人人都在等他们马队经过,只为近前喝一声彩。

    他环顾四周不愿多说,随口一句:

    “只不过是意难平罢了。”

    人马萧萧,诸事已定。刘总兵目送他们一行人远去,沿途万众相送齐声喝彩。他赞一声:“大丈夫当如是。”

    自以为懂得了李四有,无意中恍然惊觉,那位李先生还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