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臣愿随公主去戈凤
作者:点墨成墨   穿乱世,疯癫公主她靠抢劫建国了最新章节     
    周睢心中一跳,隐隐有了猜测,但又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公主,她是女儿身!

    他压下狂跳的心,提出疑问:“那为什么选择戈凤?”

    姜瑾组织了一下语言:“一则以我目前的实力,只能占下那苦寒之地。”

    “二则,只要我把东边的几个郡县都占了,那丰州之地我就占了一半,暂时能偏安一隅。”

    周睢眉头紧紧拧起:“丰州人口稀少,没人口就没兵力,没劳力,公主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姜瑾眼神幽深:“乱世,人命最值钱,但,也最不值钱!只要我有粮有钱,人口早晚会多起来!”

    在这个大分裂大动乱的世界,人口买卖非常常见,有时人命贱的几个饼就能买下。

    周睢眉头皱的更紧,追问:“公主的钱粮从哪来?”

    姜瑾淡然一笑:“周大将军不会以为我父王和母后什么都没留给我吧?”

    她空间里收的粮食不好解释出处,只能推给原主的父母了,作为砚国的皇帝和皇后,有点资产留给女儿很正常吧。

    周睢眼神一亮:“陛下给公主留了东西?”

    说完这话他的眼眶微红:“陛下对公主,拳拳爱子之心。”

    姜瑾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砚帝爱她?不存在的,砚帝总300多个老婆,正宫皇后就有5个。

    她的母亲姬乐是砚帝的第五任皇后,前面4个都薨了,两个难产没的,一个病没的,一个超级恋爱脑各种争风吃醋把自己作没了。

    他的子女更是多到他自己都不记得,除去那些夭折的,单是长大的就有39个。

    不过随着砚国的覆灭,他的这些儿女死的死,逃的逃,还有被送作各势力做玩物的,具体剩下多少她也不知道,估计不会太多。

    姜瑾内心疯狂腹诽砚帝的时候。

    周睢4人也心绪万千。

    特别是周睢,对砚帝有了些许改观,原来平时不怎么着调的皇上竟如此英明神武,他误会陛下深矣。

    陛下肯定早已知道瑾阳公主的手段,所以为她铺好了路,也算为砚国留了一丝火种。

    此时他再无疑虑,躬身行礼:“臣愿随公主去戈凤。”

    姚稷躬身行礼:“若公主不嫌,臣亦愿随公主去戈凤。”

    陈熙和谢南箫躬身行礼:“惹公主不嫌,臣等亦愿随公主去戈凤。”

    姜瑾眼里闪过笑意,这4人目前来看,人品不错,能力强,用的好,将会是她的左膀右臂。

    她脸上神情严肃起来:“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的决策,出城时是分3路还是一起行动?”

    谢南箫不解:“为何兵分3路?”

    周睢却已大概明白她为何要兵分3路,他眼神闪过一丝欣慰和赞赏。

    对敌人狠辣不留后患,对普通百姓怀有仁心,即使这个仁心可能要冒点险,但,值得。

    自从蛮彝入侵中原以来,汉人死伤无数。

    虽然没具体统计过,但看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来看,汉人起码损失7成以上。

    姚稷沉吟后也大概明白了姜瑾的意思:“公主是想救下城中百姓?”

    姜瑾颔首:“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如果我不动手杀蛟凉,那城中百姓或许能活着。”

    “一旦蛟凉死了,那蛟人必会迁怒城中百姓,毕竟汉人于他们而言,只是两脚羊。”

    她指着地上姚稷之前画的城中地图:“西门偏僻,几乎已无百姓居住,这个门可以不考虑。”

    “出城时我们分南门,北门,东门而出,路上大声告知蛟凉已死,相信会有不少百姓跟着离开梁城。”

    蛮彝的凶残整个中原都知道,有点智慧的人知道蛟凉死了,那很可能会屠了整城的百姓为他陪葬。

    至于那些对蛟人抱有幻想的人不愿离开的人,那她也没有办法,她并不是很有道德的人,做事遵循本心。

    于私仇她必杀蛟凉,为利益她也必杀蛟凉,于砚国她也必杀蛟凉。

    她不可能为了梁城的几千汉人就不动手,从另一方面说,蛟凉杀的汉人何止几千人,此人不死,他以后杀的人将会更多。

    何况蛮彝在缺粮时把城中投降百姓吃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汉人在蛟人眼中确实只是两脚羊。

    所以这几千城中汉人到底能在蛟凉手中活多久也是未知数,她到时候开城门也算救他们一命,端看各人选择。

    姜瑾继续分析:“城中士兵不多,且分散在各处,对我们的威胁不算大,真正对我们对城中百姓有威胁的是城外的军营。”

    她看了姚稷一眼说:“按你刚刚给的信息,城中距离兵营大概10多里地,晚上路不好走即使骑马速度也不快,等人去兵营通报再带人回来,起码半个时辰。”

    “只要我们速度快,我们和城中百姓都能在救兵到梁城之前出城。”

    谢南箫恍然,对姜瑾伸出敬佩之情的同时,还多了他自己都没有觉察的认同和归属感。

    他们人少,加上姚稷伤情严重,几人一起主攻一门冲出城才是最稳妥最安全的。

    但,姜瑾她选了难的那条路,只为给城中百姓博一条生路。

    周睢带头表态:“我赞同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