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赵嫣设宴 宝钗成焦点
作者:坐在车里喝酒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最新章节     
    赵嫣向来说到做到,仅仅两日的时光,便将赵家在京城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宅子收拾妥当。这座宅子的历史可追溯至太祖时期,当年太祖龙颜大悦,将其赏赐给赵家,自此成为赵家荣耀的象征。虽说赵家嫡支这些年鲜少在此居住,但一直都有专人悉心照看,故而老宅虽年代久远,却并无衰败陈旧之感。这两日,赵嫣精心挑选了诸多精美的装饰物件,对宅子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布置与修整,一番忙碌之后,倒也有了几分能够待客迎人的模样。

    自赵家嫡支仅剩下赵嫣一人后,她的行事风格便全然不同于一般女子。她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商界那片波谲云诡的领域。凭借赵家在京城多年积累的深厚人脉,她长袖善舞,巧妙周旋,没过多久,赵家原本有些停滞的生意便如同注入了新的活力,渐渐步入了正轨。不仅如此,她更是利用临安侯在朝中的威望与势力,顺利完成了赵家下一代在商业领域的交替传承。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在旁人眼中无疑是离经叛道之举,为世俗所不容,被众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然而,赵嫣对这些流言蜚语全然不放在心上,她心中只有目标与结果,只要最终达成的结果能够令她满意,至于过程中遭受的非议与采用的手段,她皆可抛诸脑后。直至赵轩因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封伯,赵嫣意识到家族的声誉与形象需要进一步的维护与提升,这才开始有所收敛,随后便决定进京谋求新的发展。

    说起赵嫣为何会与林黛玉定亲,其中缘由颇为复杂。其一,林黛玉自幼在她的身边长大,她见证了黛玉的每一步成长,对其品性与才情极为了解,而赵轩对黛玉亦是满心欢喜,这让赵嫣对这门亲事多了几分认可。其二,在这世间,唯有贾敏一人能够理解赵嫣的抱负与艰辛,并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在赵嫣心中重如泰山,她始终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难以报答万一。

    贾府上下因赵家请帖而忙碌起来。贾母极为重视,郑重地吩咐两位太太,定要用心为姑娘们筹备,万不能折损了贾府的颜面。此次获邀者甚众,荣国府女眷自不必说,宁国府的尤氏与秦可卿亦在其列,整个贾府倾巢而出。忠顺王妃、北静郡王妃、安城伯的伯爷夫人等皆收到请帖,贾母娘家所在的史家也名列其中。虽说此次赵家集会仅邀女眷,可众人心里明白,忠勇伯即将入京,届时各府势必还会再受宴请。此次之行,权当探路,先去摸摸赵府的底,如此下次再赴宴时,便能轻车熟路,不至于失了分寸。

    到了赴宴那日,贾府众人一早便开始精心梳妆打扮。待一切准备妥当,马车浩浩荡荡地朝着赵家老宅驶去。

    尚未靠近赵家府邸,便已听闻阵阵欢声笑语传来。马车停稳,众人依次下车,只见赵家老宅朱门大开,门口的仆役们皆身着崭新的服饰,恭恭敬敬地迎接着宾客。门楣上挂着喜庆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门前的汉白玉石阶。

    踏入府内,满园的繁花盛景映入眼帘。庭院中的回廊曲折蜿蜒,雕梁画栋间彰显着昔日的辉煌。各处的亭台楼阁皆布置得雅致非凡,轻纱飘舞,香风阵阵。女眷们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轻声交谈,身上的绫罗绸缎与珠宝首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园中设有一处宽敞的宴客厅,厅内摆放着数张精美的圆桌,桌上铺着华丽的锦缎桌布,珍馐美馔琳琅满目。新鲜的果蔬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形状,与热气腾腾的佳肴相互映衬。一旁还有乐师弹奏着悠扬的乐曲,丝竹之声萦绕在厅内,为这热闹的氛围更添几分雅致。

    忠顺王妃、北静郡王妃等早已到场,她们被簇拥在中间,仪态万千。彼此寒暄问候,笑声不断,谈论着近来京城的趣事与各种时兴的衣饰妆容。赵嫣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周旋于各位夫人之间,她的笑容自信而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女主人的风范,将这一场宴会操办得滴水不漏,让众人都感受到了赵家的热情与气魄,也让各府女眷对即将到来的忠勇伯进京后的宴请更多了几分期待与遐想。

    贾母带着三春、黛玉走入赵府,而王夫人身后还跟着不请自来的薛宝钗,赵嫣见贾府众人到了,连忙迎了上来。

    “老祖宗,嫣可是等待多时了,如今您这一来,我这都蓬荜生辉了。”

    贾母听后,大笑着说道“你这猴儿,说话跟我们家凤丫头有得一拼了。”

    贾府众人皆笑了,忠顺王妃,北静郡王妃都上前来见礼,贾母一一打过招呼,贾府众人也慌忙同两位王妃见礼,不一会儿史家两位侯夫人带着府中女眷也来了。史湘云自然也在,一时间,厅中多是见礼的声音。

    众人礼毕,赵嫣便引着贾母等人入席。厅内桌椅摆放规整,座席上皆铺着绣工精美的软垫。桌上餐具精致,皆是官窑烧制,温润光泽。

    “老祖宗,您这边请上座。”赵嫣恭敬地说道。贾母推辞了一番,在众人的簇拥下,才缓缓落座。三春与黛玉依次坐在贾母身侧,王夫人与薛宝钗则寻了邻近的位置。

    此时,乐声轻扬,如潺潺流水般淌过席间。赵嫣轻轻击掌,一群舞姬鱼贯而入。她们身着薄如蝉翼的舞衣,色彩斑斓,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身姿婀娜,舞步轻盈,似在云端飘动,手中的彩带随风摇曳,幻化成一道道绚丽的光影。

    舞毕,佳肴陆续上桌。有清蒸鲈鱼,鱼身泛着银光,鲜嫩的鱼肉上淋着香醇的酱汁,香气扑鼻;还有红烧鹿筋,色泽红亮,口感软糯却不失嚼劲;水晶虾仁盛在精致的碟中,颗颗晶莹剔透,入口爽滑。更有那滋补的燕窝羹,盛在细腻的瓷盅里,燕窝丝丝分明,入口即化。

    众人一边品尝美食,一边闲聊家常。忠顺王妃笑着对贾母说:“您这孙女儿黛玉,模样生得真是标致,才情也是出众,在这京城之中怕也是难寻几个能及得上的。”贾母忙谦道:“王妃谬赞了,这孩子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些许淘气罢了。”黛玉微微低头,面上泛起一抹红晕。

    史湘云性子活泼,在席间与三春悄声笑语,时而还会引得众人侧目。薛宝钗则端庄地坐在一旁,偶尔插上几句得体的话,尽显大家闺秀风范。赵嫣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她精心筹备的宴会,此刻正如她所愿,宾主尽欢。

    在这满堂的华彩与喧嚣之中,薛宝钗宛如一颗温润而内敛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她静静地坐在那里,身姿优雅,仪态万方,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既不张扬,也不局促。

    当太太们的目光投向她时,她总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回应着。无论是应对忠顺王妃关于女红针黹的询问,还是与北静郡王妃探讨诗词歌赋的见解,宝钗皆能侃侃而谈,言辞得体,条理清晰。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如和风拂面,却又透着一种不容小觑的沉稳。

    与黛玉的灵动才情、湘云的活泼俏皮以及三春的娇憨青涩相比,宝钗的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显得别具一格。她似乎对这宴会上的一切都应对自如,无论是精美的菜肴、高雅的乐舞,还是复杂的人际往来,都无法扰乱她内心的平静与从容。那些京中的权贵太太们,眼中满是对她的赞赏与好奇,交头接耳间,纷纷猜测着这是怎样一个家庭才能培养出如此出众的女子。而宝钗,依旧淡然处之,仿佛这所有的关注都只是过眼云烟,她只是秉持着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交场合中,稳稳地立住了自己的脚跟。

    “好姐姐,那位王夫人身边坐着的是哪个府上的姑娘?”北静郡王妃出身江南甑家,论年纪她没有赵嫣大,便称赵嫣为姐姐。

    赵嫣顺着北静郡王妃所看的方向看去,见是薛宝钗,自己今日可没宴请薛家的人,想来是跟着贾府来的,也难为了这个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要周旋在这后宅太太们之中,不过看来她游刃有余。

    “哦,那是紫薇舍人之后,薛家的姑娘。”

    大史夫人此刻也凑趣说道“可不是,这姑娘端庄得体,如今借住在贾府,听说满府上下就没有不夸她的,真真是端庄得体,秀外慧中。”

    本来忠顺王妃,北静郡王妃都对长袖善舞,见识不凡的薛宝钗感兴趣,可是听闻是紫薇舍人之后,那不就是商家女,这如何能做自家媳妇,对自家哥儿完全没有助力啊,各府太太,都纷纷断了念想。

    一时间,原本围绕在薛宝钗身上的那股热切氛围仿佛被一阵冷风吹散。太太们的眼神中虽仍有对她方才表现的些许赞赏余韵,但更多的则是多了几分疏离与权衡后的淡漠。忠顺王妃微微抬了抬眼眸,轻轻抿了一口茶盏,不再多言,心中暗自思忖自家儿子的婚事定要与门楣更高、家族势力更盛者结亲,方能助力家族荣耀绵延。北静郡王妃亦只是礼貌性地点点头,便将话题轻巧地转向了别处,谈论起近日宫中新制的衣料花样,试图将这稍显尴尬的气氛化解于无形。

    大史夫人见势不妙,也赶忙收口,脸上挂起一丝讪笑,不再提薛宝钗的种种好处。而薛宝钗,她心思玲珑,如何察觉不出这微妙的变化。她那微微攥紧的衣角泄露了内心瞬间的波澜,但很快,她便恢复了常态,面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仿佛这一切都未曾影响到她分毫。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她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与自嘲,在这繁华的宴会上,她虽凭借自身的才情与气度赢得了一时的瞩目,却终究因出身商家而被那些权贵之家拒之门外,这后宅中的风云变幻与人心凉薄,她此刻算是有了更深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