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南下赴援卢象升
作者:寒江一惊鸿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最新章节     
    李俊业和孙承宗视察完了建奴营寨之后,两人就回到了城中商讨要事。

    没多久,孙府账房就把账目给大概算出来了。

    孙家管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过来报告道:

    “启禀老爷,老奴刚才和几位账房先生合计算了一下,账目现在出来了,共共建奴那里缴获钱财折合白银约有十八万两。两方人马共斩首首级有六千四百五十二颗,共需赏银七万九千六百余两。”

    “高阳丁壮共阵亡两千三百七十二人,按照老爷说的每人三十两抚恤来算,还需白银七万来两,另有伤患一千一百来人,所需抚恤与治疗,还有伤残之人抚恤,粗略算了一下,也需白银两万五千多两。”

    “除之之外,李大人军中新旧阵亡也有千余人,再加上六百余伤员,所需也要白银五万多两,其中李大人军中阵亡者按例是需给田十亩的,还需田地一万五千余亩。”

    “另连日大战,军资损耗甚巨,还有城内民房被毁者,此项也共需白银两万两左右,以上诸项共需白银达二十四万五千两之巨,其中还差五万五千余两。”

    “这么多?”老钟说完,孙承宗顿时也跟着愁眉苦脸起来。

    老钟肯定的点了点头,道:“老爷,要不稍微降低点赏银和抚恤标准,建奴军中有粮两万余石,也可变卖不少银两,这样亏空就能补上。”

    孙承宗坚决地道:“这些钱两都是大伙舍命该得的,老夫尚且还觉得标准有些低,怎么还能再降低标准。建奴军粮皆是沿途掳掠而来,百姓粮食皆被建奴掳走,百姓自然会受饥,马上冬天就要来了,还不知道这个冬天我北直隶将会饿死多少人,所有的粮食一颗也不许卖,都需留在冬天赈济饥民。”

    “那剩下的亏空,我们可该怎么办?”老钟着急的问道。

    孙承宗道:“你即刻去动员高阳城内所有乡绅富户,将他们召集起来募捐,老夫乃当朝少师,只要能拉下这张脸来,虽我高阳虽非富裕之地,但料想募捐个两三万两也不是什么难事。稍后老夫再派人将这些首级送往京师报捷,想必陛下肯定会龙颜大喜,定有所赏赐,所以这银子事,自然迎刃而解了。”

    说到去京师报捷,孙承宗耐人寻味的注视了李俊业一眼,道:“李大人,无须多担心,老夫到时定然会为李大人多多美言,今我朝天子,向来破格用人,想必李大人扶摇直上定然用不了多时。”

    “多谢少师栽培之意。”李俊业忙起身一拜。

    抱住了孙承宗这棵大树,李俊业肯定可以走不少弯路,人家虽然是赋闲在家,但是毕竟是当朝少师,是能够直达上听的人。

    “而今战事已毕,不知李千户下一步将有何安排啊!”孙承宗忽然话锋一转的问道。

    李俊业道:“卑职听闻,卢象升督师因为主战,与杨嗣昌和高启潜不合,故而被二人刁难,现在已经分兵,领了五千人南下抗击建奴,卑职担心他有危险,故而打算在高阳休整几日后,在南下去卢大人合兵。”

    “卑职本是勤王兵马,卢大人总督天下勤王之师,按理也需要到他那里去及时报告。”

    孙承宗点了点头道:“贵军连日奋战,是该好好的休整一下,有幸在我高阳停留,不知我这老骨头能否帮上忙的,李大人你尽管吩咐。”

    李俊业笑道:“在高阳可少不得少师帮忙的了,只需少师不要嫌我叨唠就行。”

    孙承宗慈祥的笑了笑。

    李俊业休整这几日,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招募兵源,让自己军中的战损尽量满编。

    这一次招兵就不像上一次的那么仓促了,李俊业军中饷银本来就比明军高一倍,这个自然能够吸引不少优秀 青年,并且李俊业还非常大方的给每个招募进来的人,十两白银三石米的安家费,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和自己离乡。

    再加上孙承宗的帮忙,没几日时间,就吸引了两三千人来应募,李俊业从中优选了七八百人。

    这次募兵不仅及时的使自己部队满编,因为缴获了大量的战马,李俊业又增设了骑兵一营,让孙之沆做为该营的百户官,又特意为孙之滂增设了一个步兵营。

    因为人数的壮大,缴获物资过多,原本的一辎重营,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李俊业就将辎重营临时由原来的三个总旗,扩充为五个总旗,全营125辆辎车。

    经过了这次扩编之后,李俊业的勤王之师,就已经有2300人了,这样的规模足可以对外号称五千人了。

    做完简单的几日休整之后,李俊业就带着人马南下去寻卢象升去了。

    ……

    京师,皇宫。

    崇祯十一年,开始对于崇祯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局,重臣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大网。”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刘国能和张献忠被招降,李自成就在上个月被打得只剩十八骑逃入了商洛山中,崇祯难得露出一次笑颜。

    然而就在内乱即将要消弭之际,清军却在这个时候入塞了,并且这次入塞规模非常庞大,深入腹地,直达济南,致使围堵农民军的明军纷纷都调离防线,北上抗清。

    让农民军死灰复燃,结果崇祯十二年,天下大旱,群贼蜂起,最后局势再也不可扭转,彻底的葬送了大明。

    在清军入塞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杨嗣昌主张攘外先安内,在这个紧要关头,杨嗣昌主张议和,先弭除内乱,然后在攘外,结果朝野哗然,崇祯优柔寡断,摇摆不定坐失良机。

    建奴入塞,势如破竹,大明甚至没有撄其锋者,诸路勤王之兵足足有二十多万,但是都做壁上观,不敢与建奴交战,城池的沦落,军队的战败,百姓被屠杀,土地被蹂躏,这些坏消息每天就雪片一般向自己飞来。

    崇祯独坐御书房,愁眉莫展,心中苦闷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