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冯厂长的心血,成了李晓峰事业上的踏脚石
作者:风雨过后   重生后才懂,有钱人的世界真好玩最新章节     
    原本众人就对这家工厂兴趣缺缺,经过了冯厂长这么一闹,众人就更没有兴趣了,看这副模样,以后说不定还要出什么幺蛾子呢,没必要去膛这摊浑水。

    最后,鸿星电动车厂以一千万的价格,落到了李晓峰的手里。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也为了给侯国伟吃一颗定心丸,李晓峰第二天就又缴了五百万,连原先的保证金,一起算作竞拍资金,完成了整个交易。

    紧接着,李晓峰宣布,任命徐磊的父亲为鸿星电动车厂的总经理,徐磊为销售部经理,并参照他们的建议,对厂里的管理层进行了一番调整。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变动,都是有必要的。

    管理层调整完毕,李晓峰把手里剩下的两个亿资金,全部投入到了这家电动车厂,一个是买断工人的工龄和一部分福利分房。

    这些福利分房主要是给厂里的管理层的,他们拥有这些福利房的居住权,所有权还是厂里的,但为了彻底完成改制,这个尾巴必须要彻底斩断。

    好在冯厂长为了把这个厂彻底的握在手里,已经在这件事上下了功夫,在厂内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决议,规定了腾退这些福利房的腾退价格。

    然而,此时这一切的努力,结果都落到了李晓峰的口袋里,因此,李晓峰只需要按规定把这些钱打入他们的账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这些腾退出来的福利房,闲着也是闲着,依然可以用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签订租赁协议,租给工厂里的这些管理层,算是他们没有自己买房前的过渡。

    彻底完成了工厂的改制任务后,这家工厂也就从原先的国营企业,彻底变成私人企业了。

    与此同时,李晓峰又拿出一部分钱来,还了一部分供应商的钱款,以及从银行贷款的利息,并在侯国伟的帮助下,向银行申请了延期还款。

    接下来,李晓峰又让人梳理了一番工厂的财务账目,发现这里面果然有一些隐藏的猫腻。

    一个是工厂的设备没有想象的那么陈旧,厂房虽然看起来旧了,但建的很结实,花公家的钱,这些人是舍得用料的,价值不应该那么低。

    另外一个是很多财务上统计的坏账准备,实际上是可以收回来的,未必算是坏账,他这边有乐馨儿的专业法务团队,完全有能力可以跟那些老赖耗下去。

    这些坏账如果摇身一变成了应收账款的话,一正一反之下,对企业的净资产统计,影响是很大的。

    还有一点,那就是对于工厂的土地价值评估,哪怕只是工业用地,也比实际的市场价值略低,要知道,这家工厂的位置,是比较靠近市区的。

    因此,经过对这家工厂的资产进行认真梳理和再次评估,原本改制后资产归零的企业,实际上还有至少五千万以上的净资产。

    怪不得冯厂长冲曹金鹏喊,五千万以内可以随便出价,原来这个冯厂长对此早就心知肚明了,这也是国企私有化进程当中常有的事情。

    事实上,这个冯厂长胆子算小的,只是略微压低了一些企业资产的价格,一些胆子大的,能把两个亿的资产压低到一个亿以内,甚至比例会更高。

    在这个年代,为什么很多媒体都在叫嚣,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垄断行业都应该向民间开放?

    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实际理由,但真正的核心是,这是一场上流社会的饕餮盛宴,很多有心人在波澜助推,形成舆论风潮。

    当然,此时也有很多清醒的人在媒体上大声疾呼,痛斥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上面这才开始彻查严办,紧急叫停了愈演愈烈的私有化改制。

    不过,这一切都跟李晓峰无关,一个是这里面的暗箱操作都是冯厂长的手笔,另一个是这家电动车厂没有明显的压低企业资产。

    说句不好听的,企业资产的统计,本来就是有弹性的,否则银行也不会在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时候,往往估值都很低。

    除了这些以外,这家电动车厂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目前的产地在沪海市。

    没有做过销售的人可能不理解,但做过销售的人心里都清楚,此时国人崇洋媚外的情节都是很严重的。

    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能买外国货的,绝不会去买国产货,能买沪海货的,绝不会买其他产地的。

    就连浙省这些富裕的省份,也往往会对沪海货高看一眼,而两轮、三轮电动车的这个市场,根本就没有进口货,全是国产货。

    因此,只要李晓峰认真的抓好了产品质量,做好了营销,鸿星电动车厂的起死回生,绝对不是问题。

    李晓峰本身就有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电动车厂的营销资金不足没关系,反正自己说了算,可以挂账。

    至于产品质量问题,李晓峰也不太担心,厂里的职工都是老员工,他又让徐厂长从脚盆鸡那里购买了几条自动化生产线。

    这些自动化生产线,不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配合着之前的那些设备,以及重新制定的管理制度,把产品质量提高起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目前国内的电动车厂有很多,主要是电动车技术的门槛比较低,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去做,竞争非常的激烈。

    想要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为自己的企业增添护城河,从而慢慢的把那些小厂家淘汰出去。

    好在鸿星电动车厂在这一行里,也算是个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了,在机械方面的底子比较好,冯厂长虽然私心比较重,但在这个行业当中的眼光还是有的。

    因此,他力排众议,早早的就从别的企业那里,购买了目前较为先进的电机和控制器的专利技术。

    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研发团队,对电机和控制器技术进行迭代研发,这也是为什么这家电动车厂连年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冯厂长的这一切努力,都落到了李晓峰的手里了,成了他事业上的一块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