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忠勇名将虞诩传
作者:昭阳竹清   四方志保家卫国最新章节     
    在陈国武平县的一个宁静庭院之中,阳光洒在一位少年的身上。这少年便是虞诩,年仅十二岁的他,正全神贯注地诵读着《尚书》,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唯有这圣贤之书。

    “虞诩,你年纪尚小,为何对这艰深的《尚书》如此着迷?”虞诩的父亲走进庭院,轻声问道。

    虞诩抬起头,眼神坚定:“父亲,书中蕴含着治国安邦之理,孩儿若能精通,日后必可为国效力。”

    父亲欣慰地笑了:“我儿有此志向,甚好。只是这学问之路漫漫,需有恒心。”

    “孩儿明白,定不会半途而废。”虞诩斩钉截铁地回答。

    时光匆匆,虞诩在学问上的造诣日益精深,名声也渐渐在乡间传开。

    洛阳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羌人之乱使得凉州局势危急,朝中一些大臣被羌人的凶悍所震慑,竟提出放弃凉州的主张。

    “凉州偏远,羌人又如此猖獗,我朝连年征战,耗费巨大,不如放弃凉州,保我中原腹地。”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

    众大臣议论纷纷,不少人点头附和。此时,虞诩站了出来,他的目光扫视全场,大声说道:“凉州乃我大汉西陲要地,若弃之,关中将无险可守,羌人便可长驱直入,到时我大汉将永无宁日。”

    “你这黄毛小儿,懂什么军国大事,凉州如今已成为我朝的累赘,留着只会徒增伤亡。”一位老臣呵斥道。

    虞诩毫不畏惧:“大人此言差矣。凉州百姓亦是我大汉子民,怎可轻易舍弃?且凉州民风彪悍,若善加利用,可为我大汉抵御外敌的一支强军。若弃凉州,民心离散,他国必轻视我大汉,日后边疆将再无宁时。”

    虞诩的话让一些大臣陷入沉思,然而主和派仍不肯罢休。

    “你空口白话,有何良策可解凉州之危?”

    “当下虽艰难,但我朝可派能臣良将前往治理,整军经武,联合凉州当地豪强与百姓,共抗羌人。只要坚守数年,待我朝国力恢复,便可彻底平定羌乱。”虞诩从容应对。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但虞诩的力阻,让放弃凉州之议暂时搁置。

    凉州之事尚未平息,朝歌又起叛乱。朝歌县内盗贼横行,前任县令无力治理,朝廷为此焦头烂额。

    “朝歌之乱,已危及我大汉根基,诸卿可有合适人选前往平乱?”皇帝忧心忡忡地问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应。此时,虞诩再次站了出来:“陛下,臣愿前往朝歌。”

    “你?你虽有学识,但并无多少治理与军事经验,如何能担此大任?”一位权臣质疑道。

    虞诩微微一笑:“陛下,臣虽年轻,但自幼熟读兵书。朝歌之乱,皆因盗贼勾结,势力虽大,却也有其弱点。臣愿深入其中,分化瓦解,定能平定叛乱。”

    皇帝看着虞诩,眼中带着疑虑:“你可有详细计划?”

    “臣到朝歌后,先会了解盗贼的情况,他们的巢穴、首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臣会采用恩威并施之策,对一些小股盗贼,许以招安,对顽固之徒,则坚决打击。同时,臣会在当地招募勇士,训练新军,与盗贼对抗。”虞诩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

    皇帝思索片刻:“既如此,朕便命你为朝歌县长,望你早日平定叛乱,勿负朕望。”

    “臣领命,定当全力以赴。”虞诩拜谢后,毅然前往朝歌。

    虞诩抵达朝歌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围剿,而是乔装打扮,深入民间,暗中探查盗贼的情况。

    一日,在一家酒馆中,虞诩听到两个盗贼的谈话。

    “大哥,这新来的县令不知是何许人也,我们要不要先给他个下马威?”一个喽啰说道。

    “先别急,看看再说。听说他是个年轻书生,能有多大本事。”盗贼首领不屑地回答。

    虞诩心中有了计较。回到县衙后,他开始招募一些曾经有过不良记录但已改过自新的年轻人。

    “你们本是朝歌之人,如今朝歌被盗贼所乱,你们可愿随我一起,将功赎罪,还家乡一个安宁?”虞诩对前来应征的年轻人说道。

    “大人,我们愿意,只是我们名声不好,怕旁人不信。”一个年轻人低着头说道。

    “只要你们真心改过,我虞诩自会相信你们。从今日起,你们便是我平乱的先锋。”虞诩坚定地说。

    虞诩将这些年轻人分成小组,让他们假装成盗贼,混入盗贼团伙之中,传递假消息,制造混乱。

    同时,他又在城中张贴告示:“凡盗贼自首者,可免其罪,若能协助官府抓捕盗贼,另有重赏。”

    这一计策使得盗贼内部人心惶惶,一些小股盗贼开始动摇。

    而虞诩则带领着自己训练的新军,趁着夜色,突袭盗贼的巢穴。

    “你们已被包围,放下武器,投降者免死!”虞诩在盗贼巢穴外大声喊道。

    盗贼们惊慌失措,纷纷反抗,但在虞诩的指挥下,新军勇猛作战,加上内部的混乱,盗贼很快被击溃。

    虞诩因平朝歌之乱有功,声名远扬。不久后,被任命为武都太守。前往武都的途中,道路崎岖,且不时有羌人的小股部队骚扰。

    “大人,前方道路危险,羌人可能会设伏。”护卫担忧地说道。

    虞诩沉思片刻:“不必惊慌。我们可先派人探查前方路况,然后改变行军路线,出其不意。”

    于是,虞诩派出精干的士兵前去侦查,果然发现了羌人在原定路线上的埋伏。

    “大人英明,若不是提前察觉,我们恐怕要中埋伏了。”护卫敬佩地说。

    “羌人虽勇猛,但作战多靠勇猛,少了些智谋。我们只要小心应对,定能安全抵达武都。”虞诩自信地回答。

    在行军过程中,虞诩还不忘向士兵们讲述自己的作战理念:“与羌人作战,不仅要靠武力,更要靠智慧。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习性,利用地形,才能克敌制胜。”

    士兵们听了,纷纷点头,对这位年轻的太守更加信服。

    虞诩抵达武都后,羌人得知消息,集结了大军前来攻打。武都的兵力远远少于羌军,形势危急。

    “太守,羌军人数众多,我们该如何应对?”守城的将领焦急地问道。

    虞诩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羌军,心中已有计策。他想起了昔日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如今他要反其道而行之,来个增灶示强。

    “传令下去,今日行军,士兵们要多挖灶坑,明日加倍,后日再加倍。”虞诩下令道。

    “大人,这是为何?我们兵力本就不足,为何要暴露目标?”将领疑惑地问。

    “此乃疑兵之计。羌人见我军灶坑不断增多,会以为我军有援兵不断到来,不敢轻易进攻。”虞诩解释道。

    同时,虞诩还让城中的百姓穿上士兵的衣服,在城墙上巡逻,以壮声势。

    羌军首领看到汉军灶坑日益增多,心中疑虑:“这汉军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援兵?难道是朝廷派来了大军?”

    在羌军犹豫之时,虞诩挑选了精锐的士兵,趁夜出城,偷袭羌军的营地。

    “杀啊!”汉军如神兵天降,羌军在睡梦中被惊醒,顿时乱作一团。

    虞诩指挥着士兵们奋勇杀敌,羌军死伤惨重,大败而逃。

    此一战,虞诩以少胜多,威震武都。此后,他在武都太守任上,清正廉明,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得武都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稳固。

    虞诩一生,从少年立志,到朝堂力谏,再到地方平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以其智慧与勇气,在东汉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敬仰的忠勇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