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开疆拓土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最新章节     
    寒风扑面而来,龙辇缓缓前行着。

    穿越过来已经六年了,望着朱色的宫墙,明黄色的宫瓦,常洛却依然觉得几分陌生。

    努尔哈赤已经死了,皇太极已经死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也死了,多尔衮像狗一样关在低矮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见到天日了。

    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大明王朝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短暂而狂热的欣喜之后,常洛感到的却是深深的孤独。

    朱由校和朱由检正巧从文藻阁中走了出来,看见前呼后拥的龙辇,忙垂手肃立在道旁。

    朱由校已经二十岁了,还是像从前一样玩心不改,十分讨厌四书五经、孔孟之道。

    不过他对西洋人的学问却出奇地感兴趣,跟着王徵学了许多代数、几何、历法、机械制造、火器制造,别出心裁造出了许多巧夺天工的玩意儿。

    朱由检比朱由校小了整整五岁,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

    每天鸡鸣即起,先舞半个时辰的剑,再读一个时辰的书,吃过早膳之后,再写一个时辰的字,不避寒暑,天天如此。

    这一两年,阁部大臣屡屡上书,敦请册立太子,常洛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

    知子莫如父,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自己这两个儿子,有一个堪为大明之主吗?

    以朱由校的个性,当个工部侍郎倒是不错。

    以朱由检的个性,当个藩王没什么问题,当皇帝还是算了吧。

    可是,皇位将来又能传给谁呢?

    每当想到这个问题,常洛便十分抓狂。

    \&儿臣给父皇请安!\&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由校、朱由检双双向前施礼。

    这哥俩感情倒是不错,总是形影不离。

    常洛抬了抬手,笑道:\&去吧。\&

    孙承宗与阁部大臣们议了三天,最后的结论是——

    不赞成在朝鲜设省,还是维持原有的宗藩体制的好。

    这是廷议的结果,虽然身为皇帝,常洛也不好轻易推翻。

    他试图跟孙承宗讲道理:\&孙先生,在朝鲜设省利益极大,甚至可以说功在千秋。\&

    孙承宗道:\&陛下的苦心,臣十分明白,但功在千秋者,常罪在当世。\&

    \&陛下想在朝鲜设省,涉及到驻军,涉及到选官,涉及到转运粮草,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难于登天,然而在三五十年之内却又根本看不到回报。\&

    \&更何况,朝鲜国是太祖册封的,历代国王都极其恭顺,朝廷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废藩。\&

    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趁看元明易代,以及明初在东北立足未稳之机,大力北进,完成了对鸭绿江以南和图们江以南的大片土地的攫取,正式和明朝划江而治。

    明朝打败了蒙古,却对小小朝鲜步步忍让,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这一忍让不要紧,却使吉林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个内陆省份。

    另一个连锁反应是,朱棣为了防备朝鲜,在鸭绿江北岸设置了建州卫。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二百年后,建州卫出了个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生了皇太极和多尔衮。

    历史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拐了个小小的弯,却改变了一个庞大帝国几百年的命运。

    即使不能顺利吞并朝鲜,也必须将边界推进到大同江,同时割让济州岛。

    常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孙承宗大为吃惊,劝谏道:\&陛下,以大同江为界是唐高宗时大唐与新罗的疆界,时隔千年再重提这条疆界实为不妥。若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也划归我朝了,李珲必不答应,恐又生出许多事端。\&

    常洛瞋道:\&若不是朕出兵相救,朝鲜早亡了。李珲他一个亡国之君,有什么胆量不答应?朕耗费了那么多钱粮,死了那么多将士,这样的要求毫不过分,况且是朝鲜侵夺我大明土地在先。\&

    孙承宗又道:\&济州岛孤悬海外,陛下要之何用?\&

    常洛道:\&朕要在那里建船厂,驻三万水师,用以遏制朝鲜和日本。朕意己决,拟旨吧。\&

    孙承宗感觉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皇上的步伐了,闷闷不乐地退了出去。

    袁崇焕和孙传庭苦苦等待,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旨意。

    李珲龟缩在济州岛上,眼见明军收复了朝鲜全境,就想着重回汉城,于是派李元翼到汉城问信。

    孙传庭问道:\&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天朝两次兴大兵救朝鲜于水火之之中,尔君臣以何为报?\&

    李元翼答道:\&天朝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只能世代恭顺。\&

    孙传庭道:\&陛下有旨,大同江以北归天朝,大同江以南归尔国,济州岛也归天朝,陛下要在岛上屯兵防备日本。\&

    李元翼万万没想到明朝会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惊得说不出话来。

    孙传庭板着脸,威严问道:\&你这是不愿意吗?\&

    李元翼不敢说愿意,也不敢说不愿意。

    孙传庭继续说道:\&这也是为了朝鲜军民好,尔等休要不识好歹,去吧!\&

    李元翼唯唯诺诺退了出去,跑到济州岛上向李珲报告。

    李珲一听就哭了,\&祖宗开拓了几百年的土地,全在我手上弄丢了。\&

    李元翼不停地用袖子拭泪,安慰道:\&殿下想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过了三四天,孙传庭派郑崇俭和张献忠到济州岛来接李珲回汉城。

    李珲虽满心不愿,但也不敢违抗,收拾了细软,带着亲随们随着郑崇俭和张献忠登上了前往汉城的船。

    一路上,李珲怕得要死,生怕郑崇俭和张献忠杀了他。

    到了汉城后,看到满目疮痍的城池,心中无比悲戚。

    孙传庭宣说了皇帝的旨意,李珲除了跪地谢恩之外,还能说什么。

    朝鲜的事终于告一段落了,孙传庭、郑崇俭、罗汝才、张献忠、李鸿基、孙可望乘船横渡大海前往北京。

    站在船上,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张献忠的心情最为激动,离开京师四五年了,终于可以回去了。

    他悄悄对孙可旺说道:\&旺儿,等到了京师,干爹带你到处吃,到处逛,运气好的话,还能带你到金銮殿拜见干爹。你也是有功之人,干爹肯定会重重地赏你的,最起码一个锦衣卫千户没得跑。\&

    孙可旺喜得眉开眼笑,\&真的吗?\&

    \&混账东西,老子什么时候骗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