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要做武将
作者:冬窗白   红楼王权最新章节     
    大皇子十五六岁模样。

    个头不是很高,略有偏瘦,相貌绝对是英俊非凡。

    不过,大皇子并非嫡出。

    乾元帝登基之前,被册封安王。尚未大婚之时,与侍女生下大皇子。

    这也被当初政敌攻讦,各种诬陷,导致当年还是安王的被还是皇帝的太上皇驱离出宫,分封边陲为王。

    神京城勋贵、官宦眼见安王被驱离出京,做了边塞王爷,已经失了势,不肯将府中姑娘嫁给安王。

    直到几年之后,安王因鞑子南下之际,率领王府护卫抵抗鞑子差点身死,这才得以回到神京城。

    而那时已经是先帝登基数年,太上皇已经被尊为太上皇...先帝为安王赐婚一个小吏之女,还是安王的乾元帝才得以大婚。

    总之,乾元帝潜龙在邸的时候,还是登基称帝的时候,大皇子这个庶长子,不仅仅得不到乾元帝所喜,甚至地位还很尴尬。

    如今,乾元帝却派遣大皇子在这里迎接他回京...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皇帝迎接功臣,派谁迎功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贾玓心里泛起嘀咕。

    乾元帝...

    不喜欢他?

    防备着他?

    要是真的如此,身为帝王的乾元帝,心胸未必配得上一个帝王。这不应该是,一个帝王拥有的气度。

    转念一想,当年安王迎娶小吏之女,但是一直到现在,已经是皇后的小吏之女,依旧一无所出。

    乾元帝儿子不少,都是庶出。

    且,次子今年才七岁。

    贾玓思绪混乱之际,大皇子带着太监宫女,已经迎出宫门,率先拱手弯身:“小王奉旨迎功,祝贺贾大人功成回京。”

    贾玓赶紧行了参拜之礼:“小小功劳,有劳殿下相迎。”

    “贾大人为大宁出生入死,今日凯旋归来,小王不敢当大宁功臣之礼。”

    大皇子扶起贾玓:“来人,上酒!”

    宫女端来托盘,大皇子端起一杯酒,高高举起,躬身奉给贾玓:“一杯贺大宁万年,社稷绵延。功臣得承,青史永传。”

    贾玓本以为迎功,就是文武百官出城,是需要献俘设宴,皇帝亲迎。

    简单。

    不隆重。

    兴许他的功劳,还不够大?

    贾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大皇子弯腰,手托酒杯,几乎触地,这才举起:“二杯敬赴国难、埋青山、铮铮骨、英雄汉!”

    贾玓又是一饮而尽。

    大皇子平平举杯,随后举过头顶:“三杯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争。百姓乐业,国祚永恒。”

    贾玓再次一饮而尽。

    三皇子拍了拍手,几个太监托着托盘上前:“陛下赐贾玓蟒袍玉带,金牌玉圭。”

    贾玓讶然。

    蟒袍玉带,金牌玉圭不可随便赏赐。

    蟒袍玉带还有金牌还好说,玉圭...这是诸侯册封之际,才有资格拥有。大宁,唯有封爵之后,才能赏赐玉圭。

    圭,也有不同的分级。

    乾元帝赏赐的是玉圭,上圆下方,约莫七尺。

    贾玓正在思索,这些赏赐用意之时,大皇子笑道:“贾大人先行更衣吧。”

    随后,大皇子带着贾玓,在偏殿中换上蟒袍,贾玓看了一眼,竟然是最为尊贵的坐蟒蟒袍。

    蟒袍分为坐蟒与行蟒,坐蟒为正向而坐,行蟒为斜向侧面而行,坐蟒的尊贵程度要高于行蟒。

    大宁延明制,赐服分为蟒袍、飞鱼服、斗牛服与麒麟服。

    根据品级不同,赐服规制也是不同。

    坐蟒...

    这是正一品赐服!

    蟒袍、玉圭,贾玓大致猜测出,接下来皇帝的册封,会是什么爵位。

    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大宁如今四方与境内形势,并不缺乏主政一方的文臣,而是缺少一个南征北战的大将!

    乾元帝希望他做武将!

    贾玓内心一喜,这次定然可以转型。

    “贾大人。”

    大皇子打量着贾玓,约莫六尺身高,身材魁伟雄壮。

    穿上蟒袍,更显威武:“请随小王去觐见陛下。”

    总算是可以见皇帝了,这一番折腾下来,半个时辰就这样过去。

    乾元帝在宣政殿召见贾玓,贾玓来到宣政殿之时,殿内两侧文武分列,粗略看去足足数十人。

    贾玓本以为乾元帝会单独召见,谁料到文武百官赫然在殿。

    至此,才显隆重与正式。

    贾玓扫了一眼大殿,大殿中文武也是打量着贾玓。

    见到贾玓身穿坐蟒蟒袍,腰缠玉带,悬着金牌,手举玉圭,无不是满脸惊诧。

    兵部、吏部已经议功,对于贾玓的封赏,绝对公平公正。

    大宁多年没有如此大捷、战功,他们也清楚,皇帝陛下需要提振士气,威震天下,所以也不敢压功。

    但是,皇帝赐下蟒袍玉带,金牌玉圭,则是他们始料未及之事。

    “臣、翰林侍讲、兰州知州贾玓。”

    贾玓快步走了几步,随后大礼参拜:“拜见吾皇万岁。”

    “贾卿平身。”

    乾元帝嘴角微勾,双日悬空,贾玓立下如此大功,对于乾元帝来说,从太上皇手中攫取皇权,有着极大助益。

    特别是贾玓搞乱草原,这才是真正的大功!

    那一日,文武百官奉旨献策,最终能够与贾玓想法一致的,一个也没有。

    乾元帝十分清楚,想要做到贾玓这一步,要大勇气!

    朝臣,未必想不到这种办法,只是缺乏大勇气,所以认为这种策略无法行得通。所以,他们几乎下意识地的,会忽略这种最直接,最简单,最粗暴的计策。

    贾玓有大勇气!

    这是乾元帝对贾玓,最欣赏的一面:“贾卿立下大功归来,对鞑子与边陲有何看法?”

    “回陛下。”

    贾玓略微思考,边陲要塞,北疆军镇弊政太多。

    吃空饷,战力问题等等,是制约北疆边军最为致命的问题...再有粮饷拖延,很多边军心生不满,遇战则逃,根本没有战斗力。

    但是边陲要塞,北疆军镇问题,那是整个大宁的问题,乾元帝知道,朝臣知道,贾玓也知道。

    但是贾玓不能说,否则...

    必然引起既得利益者的怒火,无形之中树立太多政敌。

    这件事不能说!

    贾玓心念电转:“臣到兰州先后也就一月有余,就深入草原之中,根本不了解北疆军镇,所以不敢谈看法。”

    朝臣中不少人暗中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贾玓是一个小年轻,愣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时候讲出来真话...到时候,乾元帝必然以此为借口,整顿军务...

    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

    乾元帝有些失望。

    贾玓朗声道:“对于鞑子,臣的看法就是,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没什么可怕的。鞑子最厉害的就是骑射,要是大宁有三万骑兵,臣就敢提兵北上,扫平草原之患。”

    贾玓这已经算是明言告诉乾元帝:我要做武将!我要做武将!

    我要做武将!

    “大言不惭!”

    乾元帝忽然冷喝一声:“以你说法,北疆数十万兵马,岂不是都成了饭桶?”

    群臣哗然。

    特别是北静郡王水溶。

    北静王崛起于军中,至今掌控北疆数十万兵马。

    皇帝陛下,这是指桑骂槐啊。

    看似呵斥贾玓,实则就是骂他!

    贾玓愕然,深深低头。

    难不成会错了意?

    “念你初犯,不与你计较。”

    乾元帝示意夏守忠:“贾玓,听封吧。”